網頁

2014年6月25日 星期三

港九肉行持平總工會簡史


港九肉行持平總工會簡史

“港九肉行持平總工會” 現名“港九肉行持平有限公司)成立於192113(農曆庚申年1125),會員分為屠宰打什、售貨員(企枱)、買手、文員等4類,分佈在各街市肉枱、店號、肉食公司等。會長為黃金源(1871-1944),出版《勞動週刊》。

黃金源1871-1944廣東花都人,港九肉行持平總工會創會會長,1923年出席廣州聲討曹錕賄選大會[1]。工團總會會長,發動省港大罷工指揮機關“全港工團聯合會”成員,省港罷工糾察隊總隊長。1926年當選中華全國總工會第二屆候補執委。

192310月,出席廣州聲討曹錕賄選大會,持平代表黃金源發言[2]
是時,持平工會聯合鮮魚行、雞鴨行、牛羊行、飲食行、車衣工會、理髮煥然工社等70個工會,組成工團總會,會長為黃金源,交際部主任為車衣工會會長梁子光(?)。

1924年,持平工會與雞鴨行工會,水貨協助工會等共3間工會在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興建義塚。

1925年,持平工會參加省港大罷工。617,香港工會成立 “全港工團聯合會”,作為罷工指揮機關,幹事局長為海員工會蘇兆徵(1885-1929),成員有黃金源、梁子光、海員工會譚華澤(?)、胡蔭(?)、陳錦泉(?)、馮敬(?)、譚海山(?)、劉汝泉(?)、毛士珍(?)等,負責罷工各項準備工作。罷工後,省港罷工委員會成立糾察隊,總隊長為黃金源。
19258月,國民黨決定組織北上外交代表團,到北京推動北洋政府解決省港大罷工問題。省港罷工工人代表大會推選黃金源、胡蔭為代表。
1926年,中華全國總工會指派馮敬、黃金源、排字工人黃天偉(?)、香港機器工人聯合會副委員長羅珠1902-1970海員工會陳權1902-193024人為香港總工會籌備委員會委員,籌備召開全港工會代表大會。
持平工會自省港罷工後,經濟拮据,會務乏人維時,被迫解散。
1930年冬,少數原持平工會會員提請恢復持平工會,得到東家的協助,經個多月的努力籌備,已具雛型,1931313舉行會員大會[3]
因環境關係,持平工會會務停頓,於1947825,復會,在上環西街382樓開展工作。會費5元,新會員10元。
1947年負責人為張裕珍,會址在上環西街72樓。
1949年,持平工會申請職業社團註冊核准,編號為196號。籌款興建會所,購買香港堅尼地城厚和街38-42號地皮,建物業3棟,樓高3層。新會員入會費提高到500元,每月會費1元。持平工會所辦會員福利,以猪頭骨為福利費的主要來源。從會費中可反應該行業工人收入頗高,生活較穏定。
1949123,持平工會成立九龍支部,地址在上海街5234 樓,1950年遷往砵蘭街261-261A3樓。持平工會在會所和支部設置宿舍,安置失業工人。
持平工會為會員子弟做好敎育下一代文化事業,在會所3樓開辦“港九肉行持平總工會會員子弟學校”,設課室3間,分上下午班上課,由1年級至6年級,共設6班。理事長許銓(?)兼任校監及校長,聘鍾晨暉(?)主持校務,教師6 名,招收學生150餘人。於1956年註冊成立九龍分校,校址設在九龍彌敦666-6684樓,設課室4間,分上下午班上課,由1年級至6年級,共設8班,聘伍祖貽(?)主持校務,教師9 名,招收學生200餘人。學校開辦初期免收學費和雜費。1954年國內毛猪運港缺貨,工會收入銳減,學校開始收堂費60元,分10期繳交。工會每年補助學校經費超過5萬元。
19687月,持平九龍分校不能維持。因為工會入減少,持平指左派威嚇肉商,假如肉商停付猪頭骨費2毫半,入口商每頭猪減價3元。商販停付猪頭骨費使工會每天收入由三四百元減至不足200[4]

1985,持平工會將會址地下出租作商業用途,2 樓兩層作工會辦公室和會議廳,餘下一層作失業工人宿舍,3樓出租作住宅用途。另租九龍砵蘭街261-261A3樓兩層作失業工人宿舍。入住工人可享受免費米糧及其他什用。會長黃鎮威(?)[5]
2009年,港九肉行持平總工會改組,註冊為“港九肉行持平有限公司”,為擴展業務,保障港九肉行持續發展,特組織成立“三興公司”,專職負責海外商貿經營,貫徹國民黨港澳支部之一貫要求,宣揚三民主義、中華文化的理念,以復興中華民國、團結海内外同胞為職志[6]
持平工會於2010年解散。

香港三興公司
地址:尖沙咀樂道21號龍華大廈港九肉行內

龍少爺
25.06.1.2014

若有興趣進一步研討交流,請發電郵到本人電郵地址: leungpolung@gmail.com。傳真: 8265 1467




[1] 阮嘯仙:《團粵委報告(第三號)──關於廣東國民大會反對曹錕賄選情况》19231018,載:廣東省檔案館、廣東青運史研究委員會編:《廣東青年運動歷史資料》,第1輯,廣州,1986,第70-72頁。
[2] 阮嘯仙:《團粵委報告(第三號)──關於廣東國民大會反對曹錕賄選情况》19231018,載:廣東省檔案館、廣東青運史研究委員會編:《廣東青年運動歷史資料》,第1輯,廣州,1986,第70-72頁。
[3] 《華字日報》1931314,香港,第2張第3頁。
[4] 《工商日報》1968721,香港,第5頁。
[5] 《華僑日報》,香港,19841224,第7張第2頁。

2014年6月17日 星期二

《1923年家庭女役條例》



1923年家庭女役條例》

本篇《1923年家庭女役條例》,取自麥梅生著的《反對蓄婢史略》一書的中文翻譯版,並不是港英官方的中文翻譯版,原文載於:麥梅生:《反對蓄婢史略》,香港,香港反對蓄婢會,1933,第173-176頁。該文亦轉載於區志堅、彭淑敏、蔡思行著:《改變香港歷史的60篇文獻》,香港,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2011,第134-136頁。《1923年家庭女役則例》或稱《取締婢女新例》,英文名是Female Domestic Service Ordinanc, 1923。港英官方英文版請溜覽以下網址:http://www.hklii.org/hk/other/ord/historical/1937/136.pdf

1923年家庭女役條例》
第一節
(一)   此則例可名為1923年家庭女役則例。
(二)   有等人誤以為給銀予女童之父母或管理人,或主人作為將某項父母權利移轉之酬報,可將物產之某種權利,加於女童,對於女童之父母,或管理人,與女童自己,留有保管統轄該女童之權利,故茲特聲明頒佈如此所給之款,毋論如何,不能將何種權利給予交款之人或何人。
(三)   本條例妹仔名義之解釋,妹仔包括:(甲)凡家役女僕,其主人目下曾直接或間接在港內或港外,給款予人,藉以取得該女子為家庭僕役者。(乙)凡家庭女僕,其主人目下設在港內或港外由從前給之主。或因前主人去世得有保管統轄該女僕者。(丙)指定之意,即按本條例所定開列。
第二節
(四)   此後無人得取妹仔為伊之用。
(五)   此後無人得取10歲以下之家庭女僕為伊之用。
(六)   (甲)妹仔主人不得令妹仔過於操勞或虐待,或將妹仔懲責,與合理懲責其女不同;(乙)凡妹仔主人須給妹仔合宜豐衣足食,如遇有病為之延醫診治,希望主人與自待其女相同。
(七)   (甲)凡控告過勞或虐待妹仔,須在該案判官前,取妹仔受傷之醫生證供,而裁判官須查明以為如此虐待,足否竟同殘忍;(乙)如裁判官查得虐待,儼同殘忍,不准犯罪者罸款抵罪,裁判官須定其監禁不過1年。
(八)   1865年干犯人身條例,及1897年保護婦女條例所載,照前施於妹仔。
(九)   (甲)此後妹仔不得由一主人轉歸別主人,如遇主人去世,華民政務司於妹仔之轉歸新立意中,以為合宜,可以合例,頒發命令;轉歸別主人;(乙)本條例期後,凡因妹仔主人去世,或別故,而轉為妹仔現在之主人者,須照指定情形,於1星期內將實情呈報。
(十)   凡妹仔欲交還父母,或本來管理人保管,及18歲以下之妹仔其父母或本來管理人,欲將該妹仔交還其保管,毋論如何,毋庸給款,除是華人政務司為妹仔利益計,見得有極大反對,則否。
(十一)               凡妹仔照從前辦法向華民政,有事可有權向華民政務司稟訴,而華民政務司對於稟訴人,保管統轄任用,與任用情形意中,以為合宜,可以照例頒發命令。
第三節
(十二)               督憲在定例局,為下列事故,合例訂立規條:(甲)妹仔註冊保全,至最近日;(乙)妹仔酧費;(丙)巡查管轄現在及從前妹仔;(丁)大致為施行本條例之政策;(二)所有按本條例訂立之規條,於憲報頒佈之後,須於定例局初次敍會時呈列案上,如呈案後通過決議,決定該規條頒行取銷,或如何修訂,須作為取銷或修正,由憲報頒佈通過決議之日起,與所辦之事無礙;
(十三)               (甲)此一節,頒行之日,凡在港內,有妹仔歸其任用者,須照指定情形,於此節頒佈後,六閱月後將該妹仔註冊;(乙)毋論如何,凡在港內有妹仔歸其任用,將該妹仔註冊;(丙)華民政務司合例分別判決不准某妹仔註冊,或將其除冊。
(十四)               照所准註冊期間,及第9段所載,無人得用未註冊之妹仔。
(十五)               照所准註冊期間,及第9段所載,無人得用10歲以下之家庭女役,除是註冊之妹仔方可。
(十六)               10歲或10歲以上之妹仔,其服役應得工值。
(十七)               此一節,非候督憲在定例局佈告定期,並不頒行第四節。
(十八)               遵照第7段第2段開載,凡違反或不遵依本條例所載,或按條例訂立之規條者,訊實有罪,可罸款不過250元。
(十九)               凡按本例控告之案,非得華民政務司允許,不得開始進行。[1]


若有興趣進一步研討交流,請發電郵到本人電郵地址: leungpolung@gmail.com。傳真: 8265 1467




[1] 區志堅、彭淑敏、蔡思行著:《改變香港歷史的60篇文獻》,香港,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2011,第134-136頁。麥梅生:《反對蓄婢史略》,香港,香港反對蓄婢會,1933,第173-176頁。

2014年6月6日 星期五

讀者回應《1979對越戰爭親歷記》及周奕、王志軍的覆信


讀者回應《1979對越戰爭親歷記》及周奕、王志軍的覆信

讀者士 中山來信
敬啟者:
 日前購買並拜讀了《1979對越戰爭親歷記》一書,在物慾泛濫的此時此刻作者王志軍先生仍保留有憂國憂民的高尚情操真是值得尊重和讚揚,從書中的字裡行間也可以感受到作者王志軍先生對現今社會各種現象的無力感和感嘆!
據悉香港華懋集團龔如心女士早年已經有出資安排解放軍前往美國學習交流的先例,今天香港華懋基金與商人陳振聰打贏了財產官司,現時已經開始正常運作,由龔如心女士的弟弟龔仁心先生負責,這個基金主要是服務全球的華人為首要目標的,既然這些當年為國出生入死的共和國戰士遇到了這麼大的困難,同樣今天也可以向香港華懋基金申請幫助,敬請作者王志軍先生給予考慮以上的建議。假如有需要協助的話,願意全力為此效力辦理。
最後,請代為向作者王志軍先生以及編輯周奕老先生轉達問候。

讀者
士 中山
04.03.2012

周奕的回覆
龍少:
謝謝你轉來讀者的信,此信定當轉發給王志軍以供參考,在這裡我先講講我自己的看法。
王志軍這本書雖然是在香港出版,不過他亦重視國內的發行,所以我們已通過正當的手續運了一批數量相當的書籍在國內通過老兵自己的組織作內部發行。正因如此,王在行文方面相當審慎,以爭取更多人士的支持。
至於老兵的景況,國家的政策是部隊轉業之後就交給地方負責,據目前所知,國內經濟發展良好的地區如廣東等,可以給予老兵的生活費,可是雲桂貴等地區就很不同了,去年一批老兵在桂林遊行,地方不敢動粗,公安甚至要為他們開路。這些情況一經互聯網發表,震動很大,地方政權急忙補鍋,加上群眾捐款和老兵們互助,有些艱難處境的老兵可以稍舒困境。
多謝這位讀者提供的途徑,不過我認為,歸根結蒂,老兵們的生活和家庭各種問題,應該是由國家負責。過去國家窮,大家勒緊褲帶是沒有怨言的。可今天,國家的財政情況不錯,自應考慮到這個問題,而不要把老兵的正當要求視為麻煩製造者。這個觀點就是王志軍先生想要作出的呼籲。
再一次謝謝你和該位讀者。
我主編的另一本新書將於日內出版,這本名為《疆埸碧血》也是描寫79年越戰,是當年的163師副參謀長撰寫的,敬希留意。

周奕
04.03.2012

讀者士 中山來信
龍少爺:
此為1979中越之戰往事,逝者歐陽小雄,他父母是東江縱隊的老戰士,早年也在香港中資企業工作服務,因那個時代的特殊原因,報稱在“廣州出生”,可能也是一位“香港出生”的參戰年輕人,1979中越之戰後,他父母帶同妹妹由香港前往廣西靖西烈士陵園祭拜他,附上當年的相片,敬請一閱為盼。
//baikei.baidu.com/view/4971756.htm
祝 健康快樂!

中山
05.03.2012



龍少爺覆讀者士 中山
中山:
多謝你對我的信任及支持,網址己捐壞,有關資料會交周奕轉王志軍。
請代向歐陽小雄家屬問好,現向歐陽小雄及其父母致敬,並向所有為國犠牲的英烈唱贊歌。

龍少爺(梁寶龍)
05.03.2012

周奕的回覆
龍少:
謝你提供的資料。不過信上說:“可能在香港出生”,已是欠缺硬證據。倘若他真的是香港出生的話,請提供他的出生證明,這份證明即使遺失也可以去香港生死註冊處補領的。手續十分簡單,否則,無法令人信服。何況信中還有一句:“報稱廣州出生”。

周奕
05.03.2012

周奕轉王志軍的回覆
周叔:
歐陽小雄當時的女朋友叫張向軍,她現在的丈夫叫張保東,是歐陽小雄的表哥,和我是戰友,我們現在也經常來往。我倒從來沒有聽他們提過有關小雄在香港出生一事,不過他爸爸是當年東縱的發起人之一。後來在廣州退休。現仍健在。

志軍

歐陽小雄烈士  廣東江門蓬江區籍   1954年3月25生於廣州
在廣州八一學校及廣東省實驗中學讀書
19693  15歲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41123368團。
歷任戰士、班長、排長、副連長、連長。
1979年自衛還擊戰前任368團二營6連連長。
1979227 在攻打八姑嶺的戰役中頭部負傷,壯烈犧牲。終年25歲。榮立二等功。
葬於廣西百色地區靖西縣烈士陵園391

讀者士 中山來信
龍少爺:
本是同路人,相識恨晚!附上資料,敬請一閱為盼。
歐陽小雄的父母如今在廣州安享晚年,美中不足的就是中國人希望有孫(女),現在只有外孫(女),當然兩老人家現在也非常幸福,龍少爺你有“心”!有情有義,非常感謝!
順祝 康安!

中山
06.03.2012

(龍少爺註:士中山提供的歐陽小雄資料與王志軍說的相同,不另刊出。

若有興趣進一步研討交流,請發電郵到本人電郵地址: leungpolung@gmail.com。傳真: 8265 1467


2014年6月1日 星期日

讀者震旦對《1979對越戰爭親歷記》的來信談解放軍



讀者震旦對《1979對越戰爭親歷記》的來信談解放軍

《震旦來信談解放軍》
龍少爺:
本人對於戰爭史細節並不是非常熟悉,但是對於下列各點還是有把握的:
1.“中共為了準備對越作戰,大模模調動部隊,安排在晚上開拔行軍。”
這樣可以防止空襲,因為當時越南戰機並沒有紅外線夜視設備。其次,偽裝部隊可以裝扮成主力部隊,誤導主攻方向。中原突圍時,就是靠誤導主攻方向而突圍的!
2.“國民黨在已知(長征)的情况下仍要敗陣,蔣介石的窩囊可見。”
第一,陳濟棠和中共有秘密協議,贈送紅軍武器,禮送紅軍出境;白崇禧為紅軍讓出一條大路,這是軍閥政治決定的!紅軍過湘江時,才有連場大戰!
第二,紅軍破譯電報能力確較蔣介石為高。早在1929年,周恩來就在上海秘密舉辦無線電人員培訓班,由蘇聯無線電專家訓練了一批電台諜報人員。中央紅軍中有被譽稱破譯三傑的曾希聖、曹祥仁、鄒畢兆等密碼破譯專家。在紅四方面軍方面,有人稱本子的電台台長宋侃夫,不用查對密碼本便能破譯情報。正是有了可靠的情報,敵人頭天發出作戰部署,紅軍第二天就能作出相應部署
在遵義戰役中,紅軍破譯了剿匪軍第二路總司令龍雲頒布的《作戰方略》,於是在扎西會議上,根據電報顯示黔北兵力薄弱情況,毛澤東決定二渡赤水返回遵義,並打了一場漂亮仗。在第四次渡赤水時,紅軍準備渡過烏江進逼貴陽,以進一步調動敵軍。中央軍委二局偵聽得知敵方周渾元和吳奇偉兩個縱隊的主力,正向烏江邊急進。軍委二局局長曾希聖當即提出:我軍已經掌握了敵人的電報密碼和電文格式,可以假借正在貴陽的蔣介石的名義,給這兩路國民黨軍發電報,讓他們偏離現在的行軍路線。於是,紅軍電台以蔣介石的名義給周渾元和吳奇偉發電。兩支敵軍果然按照電報的指令,偏離原有行軍路線,紅軍因此順利南渡烏江。(《解放軍報》20116604版)
2010年前,本人在片言隻語中才知道破譯電報事情,如青樹坪戰役。2010年,本人才看到四野二局詳情。現在總參三部是原來軍委二局,其編制遠較總參二部(情報部)神秘,連首長姓名也找不到!
亦令我反思地下黨作用,組織群眾才是最重要的,搜集軍事情報才是其次!
3.“林彪指揮遼瀋戰役時,四野的火力不比國軍遜色,圍攻錦州時,四野的火力更在國軍之上。”
大連建新公司確是四野火力較佳關鍵。大連當時是自由港,能和國統區、香港、蘇聯和朝鮮交易。中共留用了大批日本人員,故此恢復甚快。1948年,軍工能力已超越國統區。大連軍工由各大野戰軍合辦,三野山東招遠金礦提供了大量資金供給;亦是三野打贏淮海戰役關鍵!蘇聯並未提供大量軍火給中共,只是移交日本舊軍火及容許中共以“民營企業”身份在大連生產軍火!。
祝順心順意!

震旦 啟
23.02.2012 

《龍少爺談中越軍的情報工作》
讀者震旦來信談及解放軍電台諜報工作,在利訊出版社的新書,戴倫喜著的《疆埸碧血──陸軍一六三師79年越戰實錄》,描述了中越戰爭期間的雙方電台諜報工作。該書的主編與《1979對越戰爭親歷記》一樣是周奕。
《疆埸碧血》記述一六三師到達廣西憑祥後,立即展情報工作,組織力量收集越軍的通訊。戴倫喜没有故意貶低越軍,筆下的越軍也不是白吃飯的,何况它是解放軍的徒弟。戴倫喜指出越軍早已進行情報工作,更知悉一六三師到達廣西,師長是邊貴祥,當年協助越南人民抗法的軍人。解放軍偷聽越軍的通訊,越軍則進行電波干擾,你來我往,隔空過招。
《疆埸碧血》開篇即描述了一六三師開拔的情况,由於當時廣東各河渡口設備簡陋,難以負荷大批解放軍摩托化前進,掀一髪抖動全身,三軍未動糧草先行。戴倫喜細述一六三師如何解決出門難題。千軍萬馬在路上跑,大解、小解也是難題,這些天然有機肥大量埋在一起,需要多少天才能環保地理掉,戴倫喜亦有描述,這些化肥不致造成路過地方的負擔,軍隊應是人民的,要為人民服務,不是留下難題來考人民的智慧。男性軍人衞生問題易解決,女性又如何呢?書中亦有描述。王志軍在《1979對越戰爭親歷記》記載了解放軍疴尿的壯觀場面,戴倫喜則形容為疴尿成河,兩人都將戰爭的真實場面呈現眼前。兩位軍人都說明了戰爭不是遊戲,筆下的敵人没有被醜化、肆意侮辱、無意識的發洩,顯示堂堂正正的軍人風範。
《疆埸碧血》看到的戰爭不只是戰場上的大火力比拼,更有高層的運籌惟握鬥智,亦有肉手捉摸不到的電台諜報戰,全國上下一心的比拼。《疆埸碧血》具體地呈現了戰爭的立體面。
(完)

龍少爺
14.04.2012


若有興趣進一步研討交流,請發電郵到本人電郵地址: leungpolung@gmail.com。傳真: 8265 1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