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5年11月24日 星期二

省港大罷工的勞動童子團


省港大罷工的勞動童子團
省港大罷工進入192511月已堅持了5個月,罷工工人家屬中的學齡兒童不少;小孩子沒人照管,又無錢入學校讀書,終日閒逛街頭,嬉戲打鬧,無人管教,無人照料,更無教育可言。某天,省港罷工委員會顧問鄧中夏(1894-1933)乘車到工人區了解工人生活情況,途中遇到數名小孩子攔車求救。原來一群罷工工人子女在壩上閒逛,1名孩子不慎跌落水。他把孩子救起後,不禁引來沉思。從香港罷工回來的工人有一二十萬,他們的子女大多數沒有上學,也缺乏正當的娛樂,孩子是祖國的希望,人類的未來,需要從小給予良好的教育,否則便是失職。有位工人也向鄧中夏提出,要想辦法把孩子們組織起來[1]
鄧中夏隨即找省港罷工委員長蘇兆徴(1885-1929)、共青團粵區委書記楊善集(1900-1927)商量,如何把孩子組織起來,計劃在工人子弟中建立勞動童子團。鄧中夏在《工人之路》上發表《勞動童子團的福音》一文,號召工人子弟加入勞動童子團,「來受點教育,享受點快樂,團結自己,訓練自己,養成一致奮鬥進取的良好習慣。」鄧中夏更在《工人之路》上開闢《小孩子週刊》專版,刊登一些生動有趣的故事、詩歌、笑話,深入淺出地向工人子弟進行革命教育 [2]
共青團粵區委計劃組織省港青工大會和勞動童子團。但是,那時候正值東征南討勝利,廣東全省統一,各地正需大批工作人員開展工作。廣州青工和勞動童子團的工作,只能由比較年幼的在學共青團員及「新學生社」社員來負責。這批新人亦要有舊人帶領,故省港青工大會聘請廣三鐵路工人子弟學校校長袁德韻(?)及粵漢鐵路工人子弟學校羅偉(羅偉夫、?)兩人為顧問[3]
楊善集又親自帶領「省二中」初中學生龍業鼐1905-1932、龍頁芝(龍業鼒,1909-1927)及龍錦雯(?)3姊弟到罷工工人宿舍去組織工人子弟子,很快就把200餘名工人子弟組織起來,每天在越秀南路貧民教育委員會上課、教他們唱歌[4]
於是,省港罷工委員會屬下的工會:「海員工會」、「香港金屬業工會」、「同德工會」、「廣州洋務工會」等先後建立勞動童子團,開展各種活動,並動員孩子進入各工會子弟學校讀書[5]。海員子弟鄧金娣1908-1927、羅大妹羅志群、1909-1927帶頭參加了「海員工人子弟學校」勞動童子團。海員子弟張蘇(1911-1928)、鄧榮(1908-1930)、黃澤泉(?)等讀過幾年書,有一定的文化素質的,更擔任工人子弟學校的老師。1925年冬,省港罷工委員會屬下各個工會子弟學校相繼組織勞動童子團。廣州各地農村也組織起勞動童子團。共青團粵區委派省一中初中生陳志深(?)到廣三路佛山站附近的石閣、雷崗農會開辦農民子弟學校和勞動童子團,繼而「汕頭總工會」、「海陸豐農民協會」以及各地農會都紛紛建立勞動童子團。尤其是廣三、粵漢兩路沿線各站都普遍建立[6]
中共早在1922年就在江西安源煤礦建立了兒童團,把安源煤礦的小礦工和工人子弟學校的小學生組織起,負責放哨,掩護工人開會,寫標語,做紅旗。安源罷工期間,兒童團到街頭演講、演節目、宣傳罷工意義。1924年,安延工人子弟學校擴充到7所,學生急劇增加,中共在兒童團的基礎上建立勞動童子團,有的稱勞動童子軍。1925年安延工人俱樂部被封,勞動童子團遭到摧殘,1926年又得到恢復,隨著國民黨清黨,安延工人俱樂部又一次被封,勞動童子團又一次遭到摧殘。及後,不少人年齡較大的勞動童子團團員參加了湖南秋收起義,上了井岡山[7]。這一群人由兒童開始已參加成人的經濟鬥爭,青少年時經歷政治鬥爭,青年時已進行軍事鬥爭。在這個政治環境下,他們自覺或被迫放棄兒童的身份,參予成人的鬥爭行列中。部份成員一生短暫、可悲、壯烈,只有童年的生長歷程,没有真正的童年生活。
1924-1927年間,除了安源建立勞動童子團外,上海、武漢、天津、唐山、廣東、湖南、江西、海南島等地都建立了勞動童子團[8]。五卅時期,中共在小沙渡、曹家渡、楊樹浦、引翔港、浦東等建立勞動童子團。上海工人三次武裝起義,有4,000名勞動童子團員配合工人糾察隊四處活動,貼標語,散發傳單,組織宣傳隊,擴大政治宣傳,還負責運輸、偵探、交通聯絡等工作。有的還跟隨工人糾察隊衝鋒,繳下警員的武器[9]

192652,共青團粵區委在廣州舉行第二次省港青年大會,各工會青工代表100餘人出席,大會通過擁護第三次全國勞工大會,發起組織「省港勞動童子團聯合會」等6項決議案[10],選出13人組成省港勞動童子團聯合會籌備會。
籌備會派出宣傳隊到各工會和繁華地區宣傳組織勞動童子的意義及重要性;設立十幾個登記處,讓要求加入勞動童子團的兒童報名登記,填寫入團表格,辦理勞動童子團總登記。起草《省港勞動童子團聯合會宣傳大綱》、《告工友書和《工人子弟書》,及《省港勞動童子團聯合會組織法》、《省港勞動童子團聯合會章程》等。石室第一登記處負責人為鄧榮。10天內有500餘人報名,但没有1人質素達到標準。國民黨青年部十分注意勞動童子團的情況。共青團粵區委改變策略,把勞動童子團籌備會取消,獨立組織並併入各工會內,使勞動童子團與工會的關係更加密切。先做小規模組織,在親共工會內組織,然後發展其他工會。減少在新聞界鼓吹工作,多做下層宣傳、組織工作。金屬業工會、海員工會、同德工會、廣州洋務工會正式成立了勞動童子團;「煤炭業工會」、「廣州印務工會」、「西業工會」、「織造業工會」等,包括石室罷工工人宿舍也都紛紛建立勞動童子團[11]。中華全國總工會設立勞動童子團委員會,加強了統一的領導。
香港金屬業工會勞動童子團副團長為馮廣[12]1912-1929);中華海員工業聯合總會勞動童子團團長為李海籌(?),副總團長為鄧金娣(1908-1927)。
中共委託共青團領導勞動童子團的工作,在一些地方建立和發展。19267月,共青團召開第三次擴大會議,作出兒童運動決議案,指出建立革命兒童組織的目的、意義是:教育兒童,養成他們勇敢犧牲的精神和團體生活的習慣,訓練他們成為將來繼續鬥爭的戰士。決議確定兒童組織的物件是:1.工廠童工及工人子弟;2.鄉村農民子弟;3.小學生及城市貧苦兒童。決議確定兒童革命組織的組織原則與工作內容,並決定在短期內制訂《勞動童子團簡章》。不久就制定出勞動童子團團章,規定:以養成勞動兒童團體生活的習慣,勇敢犧牲的精神,為勞動階級服務為宗旨;以紅色領帶作為團員的標誌;以右手併攏舉到額頭作為團禮;勞動童子團的口號是:「準備著打倒帝國主義,準備著打倒軍閥,準備著做全世界的主人。」[13]
楊善集在《工人之路》上發表《俄國勞動童子團》一文,介紹蘇聯勞動童子軍,號召兒童向蘇聯童子團學習。楊善集又寫一首《巴拉斑之歌》,以「青子」筆名在《工人之路》402期發表。巴拉斑是俄文銅鼓的音譯。勞動童子團員敲著銅鼓,或把搪瓷臉盆翻過來當作銅鼓,唱著《巴拉斑之歌》。
《巴拉斑之歌》歌詞
一,二,三!
敲響些,巴拉斑!
莫斯科童子軍的銅鼓聲,
莫斯科童子軍的歌唱聲,
吹過了海參崴,吹到了廣州城。
他們名叫童子軍,
我們名叫童子團,
大家都是新世界的主人。
他們唱:
我們預備好了,
我們永遠地預備好了。
我們是勞農的嬰兒,
我們是將來的花,
我們是新世界的主人!
同志們,
我們也來一齊大聲唱:
我們預備好了,
我們永遠地預備好了。
我們是勞農的嬰兒,
我們是將來的花,
我們是新世界的主人![14]

1926年春節,廣州市舉行援助罷工週運動,童子團團員全部出動,3人一組,1人執小旗,1人捧「撲滿」(一種供小孩子存錢的陶罐),1人拿紀念章,沿途募捐。紀念章有的用紅紙剪貼,有的是特製的小紅花,當捐款人將錢幣投入撲滿時,便在他的胸前別上一枚紀念章。有些團員看見小汽車開來,便立即分站馬路兩邊,用繩子拉起來不讓汽車通過,迫使汽車停下來,走上前去,要乘車人捐1元以上才放行[15]。原來一個自願性的募捐活動變了質,帶有強迫性。
1926年五一節,第三次全國勞動大會和廣東省農民協會第二屆代表大會同時在廣州舉行。當時全省已有66縣成立農民協會,會員62萬餘人,佔全國農民協會會員總數60%以上。通過農民協會的領導,潮汕、南海、海陸豐各縣農村的勞動童子團也相繼建立。當時,廣東省共有勞動童子團員4萬餘人。
農村的勞動童子團以海陸豐為最突出,海陸豐農民協會按照共青團的要求,在鄉村中成立勞動童子團。1927223,潮梅海陸豐勞動童子團在汕頭召開第一次代表大會,到會代表200人,代表2萬餘名團員。這個會是和第一次農民代表大會一起舉行的,童子團員和農民代表一樣地討論問題、擺提案、作決議。省港勞動童子團聯合會也派代表出席大會。代表大會發表宣言,通過《改良童工生活決議案》、《讀書問題決議案》、《娛樂問題決議案》和《組織問題決議案》、《宣傳訓練問題決議案》等,並公佈勞動童子團團章。勞動童子團員在各處鄉村活躍起來。
7月,國民革命軍誓師北伐,勞動童子團開展宣傳、募捐等活動,支援北伐軍。
929,省港勞動童子團聯合會在廣州太平戲院(位於今人民中路)舉行成立大會。大會主席團成員有馮廣等。中華全國總工會省港罷工委員會委員長蘇兆徵親自為大會揭幕,相繼講話的有各機關代表有:國民黨中央青年部、中共廣東區團委、廣東省農民協會、廣州市工代會、香港總工會、海員工會、香港金屬業總工會等。
會議通過勞動童子團聯合會章程、宣言、告童工書及《聯合省港各兒童團體決議案》、《勞動童子要求決議案》等5項決議案。宣言和決議提出:設立童工保護法、兒童保護法、反對虐待童工、多設立學校免費讀書等要求。
勞動童子團與各團體的關係在組織法第八條規定,本團須受中華全國總工會、「香港總工會」、「廣州工代會」、「廣東省農民協會」的指揮。
勞動童子團隊禮是右手握拳高舉至右額角,表示著「團結一起有力量」。紅領巾(頸帶)是長24寸,闊12分。勞動童子團聯合會辦事處設在一德路國民黨海員特別黨部內。執行委員會內分設幹事局和各種委員會。幹事局設主任、秘書長、宣傳部長、組織部長、訓育部長等。各種委員會適應需要而設,首先設立的有:募捐、書報販賣、遊藝、模範隊等4個特項委員會[16]
省港勞動童子團執委有:黃寶南(?)、張蘇、香港紡織女工周冷波(周秀珠,1910-1970、龍頁芝、鄧榮、陳卓南(?)、周靜丘(?)、沙面洋務工人倫永法(?)、馮仲屏(?)、容少泉(?)、陳龐德(?)、陳慶南(?)沙面青工龍狄邦(?)、姜英毅(?)、張蘇,羅和(?)15人,候補委員有:李沛群1908-1991、馮廣、李萍生(?)、何明德(?)、廖金(?)等5[17]。幹事局主任為龍頁芝,秘書長為鄧榮,宣傳部長為陳卓南,組織部長為黃寶南,訓育部長為周靜丘,募捐委員會主任為倫永法,書報販賣委員會主任為馮仲屏,遊藝委員會主任容少泉,模範隊委員會主任為陳龐德。總團長為周靜丘
為迎接勞動童子團聯合會成立,舉行全市勞動童子團大檢閱。童子團團員穿著制服——藍襯衣,列寧帽,排著整齊的隊伍,隊伍前面有10面紅旗,最前面是共青團粵區委送的一面大紅旗,上繡「準備著,向前進」。從東園(位於廣州東堤)出發,浩浩蕩蕩行進在全市幾條主要街道上,最後到廣東省教育會開大會,楊善集致祝詞,童子團員高呼「準備著,團結起來,努力工作,勇往直前」的口號。
勞動童子團每天的活動:清早5時起床,6時體操,上政治常識課、遊戲;下午學習(包括識字、算術、演講等),每週分組把各罷工食堂洗掃一次。童子團的設備雖然簡陋,甚至有的還要自己動手來做,自己挖沙坑,運沙子,用來跳遠;兩人對立托一竹竿,以之跳高。在工人子弟學校裏讀書、唱歌、演戲、玩遊戲;學習條件也很差,桌椅板凳不夠,書籍筆墨短缺,只得兩人同讀一本書,3人合坐兩桌椅,然而團員卻學得異常認真。放學後上街推銷中共中央機關報刊物《嚮導》,中共粵區委機關報刊物《人民週報》、共青團中央機關報刊物《中國青年》、共青團粵區委機關報刊物《少年先鋒》等。每逢節日、革命紀念日,團員排著隊伍,跟隨父兄參加遊行示威,他們還在群眾大會中或遊行時擔任維持秩序及散發傳單,上街賣花捐款,支援罷工鬥爭。年紀大的還幫助工人糾察隊維持秩序,在交通要道站崗,防止偷運私貨接濟香港。
10月,省港勞動童子團聯合委員會決定集中培訓各童子團骨幹,開辦「領袖班」,由龍頁芝兼任班主任,具體工作則由鄧榮負責。鄧榮安排課程,邀請楊善集等前來演講。領袖班分為馬克思隊、恩格斯隊、列寧隊、李卜克內西隊、盧森堡隊、孫中山隊等6隊,每隊10人左右。領袖班集中住宿,接受政治和軍事培訓[18]清早出操,學習射擊等軍事技術;學習政治、文化,開展各種活動。在短短1個多月,提高了童子團幹部的素質,分別在各工會勞動童子團內領導團員開展活動,發揮作用。
領袖班學員有鄧金娣、羅大妹、張蘇、馮廣等。鄧金娣和羅大妹等被分在盧森堡隊。
10月,北伐軍佔領武昌。11月,在中共和工會領導下,武漢三鎮及大冶、羅田等縣市先後建立勞動童子團。
1927216,湖北全省總工會成立勞動童子團總部,童子團參加收回英租界鬥爭,站崗放哨,維持秩序。5月夏斗寅(1886-1951)兵變,武漢只有3,000工人糾察隊維持秩序,萬名童子團員全體總動員,協助工人糾察隊在武漢大街小巷,晝夜站崗放哨,抓了不少反革命分子。與此同時,河南前線運回5,000餘名傷兵,童子團員又擔負起護理傷者的服務,募集慰問品送給傷者,為傷者洗傷口、換藥、喂水、餵飯等。童子團吃苦耐勞,十分認真服務,受到傷者的歡迎和讚揚[19]
在「湖南農民協會」會員帶動下,衡陽、衡山、湘潭、醴陵、瀏陽、平江、長沙、常德、益陽等地建立勞動童子團,站崗放哨,維持秩序;查禁煙賭,破除迷信,還在農會的支持下鬥爭土豪劣紳。平江縣童子團和少先隊一起進行了一次「吃大戶」的行動,到大土豪家裏開倉糶米,殺豬做飯,大吃一頓[20]。吃大戶行為是兒童以革命之名,理直氣壯地進行的一次搶掠事件。
4月,國民黨開始清黨。勞動童子團部份團員員轉入地下活動,為中共出任交通員,負責廣州與農村的聯繫任務,秘密傳送宣傳品、書刊文件和武器。在白色恐怖下,勞動童子團團員龍頁芝、羅大妹、鄧金娣等被捕犧牲。龍頁芝、羅大妹犠牲時只有18歲,鄧金娣犠牲時只有19
剛滿16歲的馮廣在白色恐怖下堅持革命活動,組織青工成立「劍刀隊」,以配中共廣州市委手槍隊,追蹤叛徒、工賊,鎮壓反革命分子。在苦難的中國,一名只有16歲的青年為了解放受苦的中國人民,進行剌殺行動以建立新世界,渡過悲壯可憐的童年生活。是在帝國主義壓迫下,他被迫走上這條苦難的人生路,還是中共以革命大道理,誘使他自覺走這樣的血腥壯烈人生道路。我們現在亨受的幸福安穏生活,就是先烈以血鋪出來的,在此謹向為中國幸福殉國的先烈致敬。

勞動童子團領導中的香港人
馮廣(1912-1929),廣東廣州黃埔村馮地人,1912年出生於貧苦農民家庭,父母早逝,投靠在香港當學徒的大哥,兄弟倆相依為命,後由遠房叔叔介紹,兄弟倆到小工廠做工。1925年省港大罷工,馮廣兄弟倆回到廣州。19265月,省港青工大會在廣州召開,馮廣代表金屬業青工出席,被選為香港金屬業工會勞動童子團副團長兼宣傳部長,並參加省港勞動童子團總團的籌備工作。929,省港勞動童子團總團成立,被選為大會主席團成員和總團候補執委,參加勞動童子團總團「領袖班」,以優異成績畢業。同時加入共青團。1927年,國民黨清黨,剛滿16歲的馮廣,在白色恐怖下堅持革命活動,組織青工成立「劍刀隊」,以配合中共廣州市委手槍隊,追蹤叛徒、工賊,鎮壓反革命分子,由團員轉為黨員。中共發動廣州起義,馮廣回到太邱書院召集勞動童子團員和共青團員開會回應,並隨工人赤衛隊第一聯隊(金屬業支部)做準備工作。馮廣參加廣州市委召開的秘密宣傳會議,接受組織宣傳隊和少年先鋒隊等任務。廣州起義爆發,馮廣參加觀音山阻擊戰,和赤衛隊員完成掩護任務後撤退至花縣。當馮廣來到花縣時,教導團主力已移師海陸豐。在國軍追擊下,馮廣跟隨花縣農軍到獅嶺,堅持60天的鬥爭後,在國軍會剿下,共軍傷死慘重,馮廣隻身逃往香港找到中共組織。
1928年二三月間,馮廣根據中共組織的指示,在香港各大工廠、船塢中組織發動青年工人,建立共青團,進行經濟鬥爭,取得不少成績。但由於活動頻繁,引起港英的注意。中共為安全計,派馮廣到東江根據地,開展土地革命。7月,中共派馮廣順德、新會、江門開展工人運動和學生運動。共青團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在莫斯科召開,馮廣獲選為團中央候補委員,旋任團兩廣省委書記。1929年,馮廣在香港被捕,引渡回廣州囚禁在公安局內,並於19298月被殺害,年僅18歲。馮廣犧牲後,共青團粵省委在《列寧青年》上發表悼念文章《追悼我們的青年戰士──馮廣同志》。

鄧金娣(1908-1927),女,廣東高要人。父親是香港海員,在三、四歲時,父母就雙雙離世,留下祖母、弟弟和妹妹。6歲到工廠當童工。1925年省港大罷工,鄧金娣加入罷工行列,帶著祖母和幼小弟妹一起回廣州,在中華全國海員工業聯合總會宣傳組當宣傳員。鄧金娣雖然文化不高、但口齒伶俐,熱情大方。她每天到罷工工人宿舍向工人和家屬宣傳罷工的目的和意義,在群眾大會上教唱革命歌曲。她還和夥伴們將帝國主義暴行和中國工人英勇鬥爭事蹟,以「雙簧」、「白欖」、「粵謳」等文藝形式編成歌曲到處傳唱,宣傳革命道理和喚醒工人群眾的鬥志。她還參加《農工之苦》、《最後的勝利》等白話劇的演出。年底加入共青團,和羅大妹、周冷波、陳淑英等4位海員工會女宣傳員稱為「四大天王」。 是年秋,加入海員工會工人子弟學校學習。1926929,省港勞動童子團聯合委員會成立,鄧金娣帶領海員勞動童子團員在成立大會上合唱《少年先鋒隊》,並演出白話劇。10月,參加省港勞動童子團童子團領袖班,編在盧森堡隊,年底畢業,在海員俱樂部舉辦訓練班,設有讀書、作文、算術、演講等4種課程,對團員進行輪訓,還編輯了一個名為《細佬哥》的壁報,介紹國內外革命形勢和罷工的最新動態,深受的歡迎。她還親自撰寫稿件和繪畫版畫。
1927年國民黨清黨,421,中共廣州市委以中華全國總工會、省港罷工委員會的名義發起一日總同盟罷工,抗議國民黨反動派斷送革命成果,屠殺工農群眾的罪行,共青團粵省委為配合罷工,印發「打倒國民黨新軍閥!」「中國共產黨萬歲!」等標語和傳單,組織團員到市內大街小巷散發。鄧金娣勇敢地接受了這危險任務。422,鄧金娣、羅大妹、周翼華等3人在一德路油欄門散發傳單被捕。23日,鄧金娣、羅大妹、周翼華、黃培、何金等5人被槍決,鄧金娣只有19[21]

鄧榮(1908-1930)於1908 月在香港長洲出生,父親鄧耀是海員。鄧榮有兄弟姐妹5人,排行第二。在幼年時,父親和大哥就長期漂泊海外,母親帶著鄧榮幫人洗衣服、撿破爛維持生活。十多歲時上學讀書,成績不錯。1925年省港大罷工爆發,鄧耀響應海員工會的號召,帶著全家從香港返回廣州。鄧榮棄學回穗後,海員工會分配他在宣傳隊工作。鄧榮能拉二胡,又能唱粵曲和演話劇,還參加海員劇社。10月,加入共青團,擔任海員團支部委員。11月,工會保送到海員宣傳員養成所培訓。年底,海員工會開辦工人子弟學校,鄧榮被派去擔任學校負責人兼老師。1926 年初,海員工會委託鄧榮組織勞動童子團。5月,共青團粵區委籌備省港勞動童子團,任石室第一登記處負責人。9月省港勞動童子團成立,任執委,主持省港勞動童子團領袖班具體工作。1927 4月國民黨清黨,接受海員工會的指示,與一位女團員扮作假夫妻,在廣州大新路租下1間房子,設立秘密聯絡點,聯絡失去組織關係的海員,重新聚集力量,準備反擊。11月廣州起義,鄧榮搜集大刀、長矛等武器,通知一些已淪落到外地的海員趕回廣州參加起義。11日早上8時,鄧榮在廣州惠福路巡邏放哨,看見兩個可疑的人從西濠口方面走來,即帶人上前搜查。結果在這兩個人身上搜出國民黨的文件。於是,鄧榮等便將他們押解到維新路市公安局內的蘇維埃政府人民肅反委員會。經過審訊,查出這兩個人是國軍法官。經上級批准,年僅19歲的鄧榮親手將他們處決。廣州起義失敗,鄧榮離開廣州到香港。12 月,鄧榮和幾個勞動童子團團員設法回到香港,住在灣仔大佛寺的1所房子內。19282月,鄧榮和陳淑英結婚。鄧榮在俄國皇后號輪船上工作了兩年多,根據海員工會的指示,掩護來往於海內外的領導幹部,運送中共文件和宣傳品。19305月,任團省委委員。6月,鄧榮遭港英逮捕驅逐出境,月犧牲,時年僅22歲。1953 年,中央人民政府民政部追認鄧榮為革命烈士[22]

張蘇(1911-1928),廣東番禺人,1911年出生在香港一個普通海員家庭裏,讀過幾年小學。1925年省港大罷工,張蘇的父親帶著全家加入了罷工行列回廣州。張蘇在海員工會當宣傳員,還參加了海員洋樂隊和海員劇社。秋,加入共青團,任海員工會團支部小組長。擔任工人子弟學校老師。年底,擔任海員工會團支部書記。張蘇、吳文、黃寶南、馮廣等4人稱為「四個仔」。19265月張蘇投入勞動童子團組織工作,出任省港勞動童子團聯合委員會籌備委員會委員兼宣傳部主任。711,海員工會勞動童子團正式成立,張蘇在成立大會上發表演說。9月任勞動童子團聯合委員會執委,兼組織部部長。10月,參加省港勞動童子團領袖班。在省港罷工期間,寫了一篇《我不是中國人》短文,在共青團團粵區委刊物《少年先鋒》第2期發表,還時常在《工人之路》等報刊上撰寫文章,宣傳革命道理。作為省港勞動童子團代表,從事廣州青工運動。109日,廣東印務總工會舉行青工代表大會,張蘇應邀前往祝賀並講話。104日,廣州洋務工會勞動童子團舉行成立典禮,張蘇到會發表演講。1927年國民黨清黨,留在廣州堅持鬥爭,散發傳單,帶領海員圍攻海員工會的改組委員。由共青團員轉為中共黨員。12月,廣州起義爆發,和海員工會的團員在長堤攻擊國軍據點和救護起義軍傷者,起義失敗,隱蔽在一位黨員家中。1928121,任共青團廣州市委書記。130,被捕押赴刑場,犧牲時年僅17歲。19281031,共青團中央機關刊物《列寧青年》第1卷第2期發表《追悼張蘇》一文[23]

羅大妹(1909-1927),女,原名羅志群,廣東番禺人,父親和兩個哥哥都是香港海員,兩位哥哥很早就投身工人運動,並先後為中共的事業而獻身,羅大妹從小就受兄長影響,1925年隨參加省港大罷工的工人返回廣州,7月,參加海員工會舉辦的青年訓練班,並加入共青團。訓練班學習結束後,在海員工會當宣傳員。19267月,海員勞動童子團成立,任童工部部長。10月,參加省港勞動童子團領袖班。1927年國民黨清黨,轉入了地下鬥爭,422在廣州一德路油欄門散發傳單被捕,次日押往刑場,犧牲時年僅18歲。

周冷波(1910-1970),女,早年又名周秀珠,廣東番禺人,生於香港海員家庭,10歲時跟姐姐進紡織廠做童工。14歲時讀了半年夜校。1925年省港大罷工,從香港回到廣州,在海員工人子弟學校讀書,參加宣傳隊、婦女夜校、勞動童子團等,10月加入共青團,數月後由團員轉為黨員。19269月任省港罷工香港勞動童子團執委、女童部部長,還被選為學習班長、宣傳隊長,織造女子工會常委,1927年到武漢旁聽中共五大,參加全國總工會組織的勞動高級學院,6月作為織造工會聯合會代表出席第四次全國勞動大會。7月回到香港把四一五事變後離散的黨員重新組織起來,建立中共香港市委,任市委常委兼紡織廠支部書記。準備力量配合廣州暴動,組織赤色工會等,領導經濟鬥爭,開展革命宣傳,送情報文件等。11月任中共粵省委委員。1928年,到莫斯科出席中共六大,任六屆中央候補委員。回國後在上海的江蘇省委做婦女工作。1929年與羅登賢結為夫妻。192811月至19291月任中共中央職工運動委員會委員、婦女運動委員會委員。6月出席中共六屆二中全會。7月政治局決定派其巡視廈門、香港等地。11月後和19323月起任中華全國總工會女工部部長。19302月至12月任中共婦女運動委員會書記。7-8月為中華全國總工會黨團成員。8月起擔任中共南方局婦委書記。19309月回上海出席中共六屆三中全會。1931年出席中共六屆四中全會,任中共中央婦女運動委員會書記、婦女部部長。2月隨羅登賢到北方局工作,任婦女委員。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隨機關由瀋陽遷到哈爾濱。1932年送文件到上海中央機關。完成任務後請假送孩子回香港。在香港被捕,關押半年後獲釋。12月回到上海,後在全總女工部工作。1933年春,丈夫羅登賢被捕犧牲。193410月機關被破壞再次被捕關押在江蘇反省院,失掉組織關係。1937年夏獲釋後到南京,找到周恩來並隨周到西安、延安。同年底入中央黨校學習1年。1938年畢業後分配到陝甘寧邊區托兒所任所長。後到解放社任會計。同年被停止黨籍。1939年調難民紡織廠當文書。同年下半年任中央總務科保管員。1940年到陝甘寧邊區中央被服廠當保管股長,後任上務科副科長。1942年整風運動後當被服廠廠部秘書,從事工會宣傳教育等工作。1946年重新加入中共。6月任東北軍區供給部被服廠佳木斯分廠副廠長, 1948年被選為出席佳木斯市總工會常委,任第六次全國勞動大會代表,被選為東北總工會執委、全總委。1950年調中南軍區後勤軍需部三局任工會主席,不久又調軍需生產管理局任二○一廠監察委員,後改任中共黨委書記。1958-1962年任武漢第一針織廠中共黨委書記。1962年至1963年任武漢市紡織工業管理局黨委副書記。1963-1965年任武漢市婦聯副主任。1970年在武漢逝世[24]
(完)

龍少爺
19.12.2011

若有興趣進一步研討交流,請發電郵到本人電郵地址: leungpolung@gmail.com




[1] 《在省港大罷工運動中誕生的廣東勞動童子團》,載:海納百川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696031640100rn8e.html
[2] 《在省港大罷工運動中誕生的廣東勞動童子團》,載:海納百川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696031640100rn8e.html
[3] 陳志文:《大革命時期廣州工人運動》,載:《廣州文史資料》,第21輯。
[4] 《中國第一個戴紅領巾的人——龍業鼐》,載:http://hongdou.gxnews.com.cn/viewthread-6114353.html
[5] 《在省港大罷工運動中誕生的廣東勞動童子團》,載:海納百川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696031640100rn8e.html
[6] 陳志文:《大革命時期廣州工人運動》,載:《廣州文史資料》,第21輯。
[7] 《北伐戰爭時期的勞動童子團》,載:團史展覽館:http://www.ccyl.org.cn/695/gqt_tuanshi/gqt_ghlc/gqtysxd/sxd_ydsh/200704/t20070416_18556.htm
[8] 《北伐戰爭時期的勞動童子團》,載:團史展覽館:http://www.ccyl.org.cn/695/gqt_tuanshi/gqt_ghlc/gqtysxd/sxd_ydsh/200704/t20070416_18556.htm
[9] 《北伐戰爭時期的勞動童子團》,載:團史展覽館:http://www.ccyl.org.cn/695/gqt_tuanshi/gqt_ghlc/gqtysxd/sxd_ydsh/200704/t20070416_18556.htm
[10] 盧權、褟倩紅:《省港大罷工》,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97,第336頁。
[11] 《共產主義青年團廣東區委工作總報告》,載:廣東省檔案館、中共廣東省黨史研究委員會公室編:《廣東區黨、團研究史料(1921-1926)》,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83,第381-382頁。陳志文:《大革命時期廣州工人運動》,載:《廣州文史資料》,第21輯。
[12] 馮廣(1912-1929),廣州市人。早年到香港當童工,1927年由團轉黨。五大團中央候補委員,團兩廣省委書記。
[13] 《北伐戰爭時期的勞動童子團》,載:團史展覽館:http://www.ccyl.org.cn/695/gqt_tuanshi/gqt_ghlc/gqtysxd/sxd_ydsh/200704/t20070416_18556.htm
[14] 《在省港大罷工運動中誕生的廣東勞動童子團》,載:海納百川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696031640100rn8e.html
[15] 《在省港大罷工運動中誕生的廣東勞動童子團》,載:海納百川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696031640100rn8e.html
[16] 陳志文:《大革命時期廣州工人運動》,載:《廣州文史資料》,第21輯。
[17] 陳志文:《大革命時期廣州工人運動》,載:《廣州文史資料》,第21輯。
[18]卜穗文:《暴風雨中的雛鷹——革命烈士鄧金娣的事蹟》,載:http://www.zqskl.cn/a/zixunzhongxin/zhaoqingwenshi/zhaoqingwenshi/2011/0815/631.html
[19] 《北伐戰爭時期的勞動童子團》,載:團史展覽館:http://www.ccyl.org.cn/695/gqt_tuanshi/gqt_ghlc/gqtysxd/sxd_ydsh/200704/t20070416_18556.htm
[20] 《北伐戰爭時期的勞動童子團》,載:團史展覽館:http://www.ccyl.org.cn/695/gqt_tuanshi/gqt_ghlc/gqtysxd/sxd_ydsh/200704/t20070416_18556.htm
[21]卜穗文:《暴風雨中的雛鷹——革命烈士鄧金娣的事蹟》,載:http://www.zqskl.cn/a/zixunzhongxin/zhaoqingwenshi/zhaoqingwenshi/2011/0815/631.html
[22] 《鄧榮》,載:廣州英列網,http://www.gzhero.org/show.php?contentid=2831
[23] 《張蘇》,載:番禺黨史網,http://pyds.panyu.gov.cn/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76
[24] 王健英、何錦洲:《中共歷史上最年輕的部長——周秀珠》,載:《人物》,北京,人民出版社,93.2,第97-102頁;載:http://hi.baidu.com/ssm_8888/blog/item/ed60a3d962cff0e277c638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