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6年1月24日 星期日

香港馬克思主義小組成員傳


香港馬克思主義小組成員
──君蔚、張仁道、李義保傳
君蔚、張仁道、李義保是香港早期馬思主義研究小組成員,即香港中共最早的黨員。

君蔚1896-?)字昌熾,又名林均惠,廣州出生, 廣東公立法政專門學校校畢業,香港教育司視學官教育委員會委員、視學委員),與張仁道、李義保合資出版《真善美》刊物,介紹馬克思主義,宣傳新文化,《真善美》於19255月之前因經濟困難停刊。1920年,陳獨秀1879-1942乘坐船南下廣州途經香港,君蔚與張仁道、保等慕名特意上船會見陳獨秀。會見後,君蔚等3人成立馬克思主義研究小組。
1923年,馬克思主義研究小組派君蔚、李義保先後到廣州找尋中共,李義保通過新學生社聯絡上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共青團)粵區委,6月由阮嘯仙(1897-1935)等介紹李義保加入共青團,返港成立香港共青團特別支部,李義保被選為支部書記。8月,林君蔚出任香港共青團特別支部幹事會主任,10月共青團香港臨時地委成立,出任教育委員,年底在香港成立中共小組,成員有林君蔚、張仁道、保等3
1924年,林君蔚加入國民黨。香港團特支派林君蔚等利用其教育視學官的身份加入香港教育委員會,設法指示「具有推翻頑固派的動機」且思想進步的青年教職員,幫助學生成立進步團體[1]阮嘯仙對林君蔚的評價是「有前途,但參加的組織太多」。稍後,林君蔚出任香港敎育研究會編譯部部長。
1925年初,林君蔚每星期六晚,經常到海員工會智育部參加演講,內容多以報刊新聞證明軍閥專橫,列強壓迫。在海員慶祝罷工勝利會上,印發大量罷工紀念冊。召開大型孫中山、列寧等追悼會,宣傳革命道理,提高工人群眾思想覺悟。演講的題目有:《諸先烈的歷史》、《我們要繼承先烈的革命精神》、《我們為什麼要開追悼會》、《先烈係為群眾謀幸福而死》等,並提出打倒一切帝國主義、打倒一切軍閥、先烈之精神不死等口號,會場內外往往群情振奮、氣勢激昂。
1925年五卅慘案發生後,林君蔚發動學生罷課,港英迫他辭去視學員職位,並要他立即離境,林君蔚辭職後以個人名義印發了一篇《告別香港同胞書》。
省港罷工後在中華全國總工會(簡稱全總)工作,任省港罷工委員會會審委員。
1230日,汕頭對外罷工委員會改組為「中華全國總工會汕頭罷工委員會」,選出常務委員林君蔚、陳價人(?)、陳國之(?)[2]。東征軍入汕頭前,汕頭已有17個行業組織起工會,會員總數達7,165人。後來,在全總駐汕代表君蔚等指導下,協商統一工人運動組織[3]711,汕頭罷委為加強反帝鬥爭,在勞動學院舉辦罷工工人及糾察隊宣傳訓練班。林君蔚等擔任講授政策及政治形勢等課程[4]
1926121,中共潮汕特委、團汕頭地委以國民黨市黨部名義在審判廳前舉行紀念列寧逝世兩周年集會,到會各界群眾萬餘人,林君蔚等及蘇聯代表相繼發表演說。
51,汕頭市總工會正式成立,會上選出林君蔚和鐵路、建築、海員、機器、輪渡等工會的代表為籌備委員[5]
510下午9時,林君蔚出席在廣東大學風雨操場舉行的歡迎工農代表會,到會者座無虛設。會議由廣東大學文科學長郭沫若(1892-1978)主持,宣佈開會理由,郭沫若首先說今晚開會的意義有三:1.歡迎我們的主人;2.歡迎國民革命成功;3.歡迎世界革命成功。演說詞雖短,但語多精闢,場內掌聲雷動,接著由林君蔚等演說[6]
君蔚與聯義社員戴卓民於1925年編有《哀悼先生專號》,介紹孫中山死後的各界動況及哀悼情況。
省港大罷工後去了新加坡,後逝世。

張仁道1904-?),又名張孝德,香港出生,皇仁畢業生張仁道君蔚、李義保合資出版《真善美》刊物,介紹馬克思主義,宣傳新文化,《真善美》於19255月之前因經濟困難停刊。1920年陳獨秀乘坐船南下廣州途經香港,張仁道君蔚保慕名特意上船會見陳獨秀。會見後,張仁道3人成立馬克思主義研究小組。1923年,馬克思主義研究小組派李義保到廣州找尋中共,李義保通過新學生社聯絡上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共青團)粵區委,返港成立香港共青團特別支部,19238張仁道加入共青團,1025日,「共青團香港臨時地委」成立,張仁道(張孝德)出任中環支部書記。這期間,香港中共小組也成立,成員有李義保、張仁道、君蔚等3人。張仁道1924年加入國民黨,參與籌組國民黨香港支部工作。1925張仁道發動洋務工人參加省港大罷工,出任省港罷工委員會宣傳部副主任,在香港洋務工會工作。五十年代未在香港。

李義保1903-?),番禺東溪鄉人,又寫作李義褓、李義寶、李乙褓,香港出生,黃泥涌蒙養小學敎員。李義保與君蔚、張仁道合資出版《真善美》刊物,介紹馬克思主義,宣傳新文化,《真善美》於19255月之前因經濟困難停刊。1920年陳獨秀乘坐船南下廣州途經香港,李義保君蔚張仁道慕名特意上船會見陳獨秀。會見後,李義保3人成立馬克思主義研究小組。1923年,馬克思主義研究小組派李義保到廣州找尋中共,李義保通過新學生社聯絡上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共青團)粵區委,6月,阮嘯仙等介紹李義保加入共青團。李義保返港成立香港共青團特別支部,李義寶被選為支部書記。1025日,「共青團香港臨時地委」成立,李義保出任灣仔支部書記,阮嘯仙對李義保的評價是:令人滿意。這期間,香港中共小組也成立,成員有李義保、張仁道、君蔚等3人。1924李義保加入國民黨。秋,香港團地委派李義保、彭粵生1906-1928負責文化界和學生運動[7]李義保香港敎育研究會交際部部長。
1925210,團香港地委在香港召開全體團員大會,書記為彭粵生,庶務兼會計為李義保[8]
李義保、君蔚每星期六晚在海員工會智育部參加演講,內容多以報刊新新聞證明軍閥專橫,列強壓迫。在海員慶祝罷工勝利會上,印發大量罷工紀念冊。召開大型孫中山、列寧等追悼會,宣傳革命道理,提高工人群眾思想覺悟。演講的題目有:《諸先烈的歷史》、《我們要繼承先烈的革命精神》、《我們為什麼要開追悼會》、《先烈係為群眾謀幸福而死》等,並提出打倒一切帝國主義、打倒一切軍閥、先烈之精神不死等口號,會場內外往往群情振奮、氣勢激昂。
6月中旬,楊殷培養李義保、李少棠(?)等為交通、情報員,在香港建立交通情報網。李少棠是李義保的二姑姑[9]
省港大罷工後李義保病故。
(完)

龍少爺
30.12.2015

若有興趣進一步研討交流,請發電郵到本人電郵地址: leungpolung@gmail.com






[1] 《團粵區委報告》,載:中共惠州市委黨史辦公室、中共紫金縣委黨史辦公室: 《劉爾崧研究史料》,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89,第194-195頁。
[2]1925年大事記──潮汕》,載:http://www.banknotestudy.com/bbs/showtopic-2656.aspx

[3] 《潮汕革命史上的第一》,載:http://culture.chaoren.com/html/20110704/info_view_35124.html

[4] 《李春濤》,載:http://baike.baidu.com/view/1893518.htm

[5] 《潮汕革命史上的第一》,載:http://culture.chaoren.com/html/20110704/info_view_35124.html

[6] 韓于西:《郭沫若同志在廣東片斷》:載:http://bbs.tiexue.net/post_3572996_1.html:廣州文史。

[7]陳志文:《大革命時期廣州工人運動》,載http://gzzxws.gov.cn/gzws/gzws/ml/21/200809/t20080912_7314_2.htm,載《廣州文史資料》,第21輯;
[8] 《團粵區委報告》,載:中共惠州市委黨史辦公室、中共紫金縣委黨史辦公室: 《劉爾崧研究史料》,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89,第68頁。
[9] 楊愛蘭:《回憶我的父親楊殷- 辛亥革命網》。

2016年1月15日 星期五

與司長商榷全民退保的實際新增開支


〈與司長商榷全民退保的實際新增開支〉
香港社會保障學會會長梁寶霖
香港社會保障學會研究員莫泰基
201414

《退休保障前路共建行政摘要》(以下簡稱《諮詢摘要》)詳列數據,不論其可信度,起碼願意提供,日後可作歷史檢驗,已是值得一讚。
《諮詢摘要》第1頁序言指:「以目前的供款率和覆蓋率,強積金實難以徹底解決長者退休保障的問題。……行政長官在競選政綱中表示會『引入短、中、長期措施改善現時社會保障及退休保障制度。』政府已於2013年實施長者生活津貼,但我們仍有決心和承擔長者謀福祉,更好地紓緩長者晚年生活的困境。我們最不希望見到的是退休保障的工作停滯不前。」
全份諮詢文件最關鍵的問題是公共財政。學會認為即使不挑戰其人口預測的可靠性,也可以拆解:
《諮詢摘要》,第15頁第32段指:不論貧富模擬方案的整體長者社會保障總開支將由2015年約226億元上升至2064年的563億元。50年內涉及23,950億元新增開支,即年均新增開支約480億元。
本會贊成180學者方案的三方供款制。僱員部分由每年5%的強積金供款轉撥,每年總額約300億。學方案是不碰已累積金額,只由2016年起每月供款中調撥。年輕人和全部在職人士不會有新財務負擔,因為是已出之物。他們中大部分還可以即時得益,因為家中如有長者可以即時獲得養老金。而日後家中伴侣和殘疾人士都受保同享養老金。事實上,即使家中沒有老人,以強積金僱員每月供款上限1,500元,退休後可領22年不少於每月3,500(日後按通脹調整)的養老金(《諮詢摘要》,第28頁第55段:65歲長者預期壽命是87歲),如假設期間投資回報追及通脹,單個人得益便多達30萬元(個人35年總供63萬元,個人22年養老金總收入93元),相信絶大部分僱員也會支持。
180學者方案的僱主供款來自千萬元以上利潤的僱主,預計供款是1.9%,周永新敎授推算是年均約100億元(2013年價格)。(學者方案推算是115億元“2016年價格”)這可在政府的利得稅調撥,不用僱主額外負擔。按目前的人口測算,由於人口老化前期仍有一定的盈餘在10-15年內也不用加稅或設新稅種。那麼政府所需承擔的額外開支則會是平均每年80億元。
政府立場是必須實行綜緩升級版,只有資產在8萬元以下的老人才可領取3,230元。但按以上分析,若實行全民養老金每月3,500元,不用這架床叠屋的翻版綜緩方案。因為按政府的推算,實施「有經濟需要」模擬方案,也需新增開支25億元(2015年)至60億元(2064年),50年合共2555億元,平均每年51億元。換言之,實施免資產審查的全民養老金方案約需每年額外投入約29億元,只佔政府2015-16年度預計財政總收入47百億的約不到1%。試問政府如果重視這代老人--也是對香港繁榮做出極大貢獻而又得到最少保障的一代--的退休保障,那會没能力實現全民養老呢!?

學會盼望3位司長和扶貧委員會委員核實上列的計算和回應公共財政是否能夠承擔學者方案的全民養老金。

2016年1月9日 星期六

香港早期的馬克思主義組織


香港早期的馬克思主義組織
有關香港早期的馬克思主義組織原始資料,現在公開找到的只有梁復燃(1891-1975)的回憶,《廣東黨組織成立一些情況的回憶》一文,刊載:中國社會科學院現代史研究室、中國革命博物館黨史研究室選編:《“一大”前後──中國共產黨第一次代表大會前後資料選編》(二),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梁復燃憶述1920陳獨秀(1879-1942)乘坐客船南下廣州途經香港,香港教育司視學官林君蔚(林昌熾,?)、皇仁畢業生張仁道(?)和蒙養學校教師李義保(?)等3位青年,慕名特意上船會見陳獨秀,並將自己創辦的《真善美》雜誌給陳獨秀看。陳獨秀看後,倍加贊許,鼓勵他們組織馬克思主義研究小組,深入鑽研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林君蔚等3人聽後很受鼓舞,回到李義保家中成立了「馬克思主義研究小組」。《真善美》是林君蔚等3人共同捐錢合資出版的刊物,不定期出版,主要是介紹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宣傳新文化,很受青年人歡迎[1]。有關《真善美》未能找到一點蛛馬跡,没有人談及這刊物,圖書館也没踪影。
陳獨秀南下廣州是在12月,出任廣東省教育行政委員會委員長,同行的有袁振英(1894-1979)、李季(1892-1997)和共產國際遠東局代表吳廷康(Войтинский, Григорий Наумович1893-1953,)。陳獨秀剛於5月在上海組織成立中國共產黨,出任書記一職。
19213月,吳廷康返回蘇聯,隨行的有中共北方支部成員張太雷(1898-1927),張太雷到逹中蘇邊境伊爾庫茨克(Ирку́тск)向共產國際遠東局提交有關中共組織的報告,報告中說:截至19215月,中共己經設立省級組織(均有選設的委員會)的有上海、廣州、北京、天津、武漢和香港等[2]6月,張太雷到莫斯科出席共產國際第三次代表大會,向大會提交有關中共組織的報告,其中提及香港的情況,說:香港組織不僅依靠香港30個工會組織中的12個工會組織,而且還同汕頭、福州、澳門等城市的工人保著聯繫[3]。張太雷所說的香港省級組織,是否與林君蔚等3人的組織有關呢?據現有公開的資料,均未能進一步佐證張太雷的報告內容。
張太雷向共產國際作報告時,中共尚未召開第一次代表大會,正式成立中共。7月,中共在上海召開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正式成立中共,推選陳獨秀為總書記。據現有公開的資料顯示,中共一大没有談及與香港有任何組織連繫。
1920年,香港的「社會主義研究所」出版了馮自由(1882-1958)著的的《社會主義與中國》一書[4]。有關這個社會主義研究所没有進一步的資料,馮自由是國民黨員,有無政府主傾向,國共合作時力主反共。
(完)
龍少爺
27.02.2011

若有興趣進一步研討交流,請發電郵到本人電郵地址: leungpolung@gmail.com



[1] 梁復燃:《廣東黨組織成立一些情況的回憶》,載1)中國社會科學院現代史研究室、中國革命博物館黨史研究室選編:《“一大”前後──中國共產黨第一次代表大會前後資料選編》(二),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2]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編,主編黃修榮,副主編馬貴凡、王德京,:《聯共(布)、共產國際與中國國民革命運動(1920-1925)》,第二卷,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97,第97頁。
[3]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編:《聯共(布)、共產國際與中國國民革命運動(1920-1925)》,第二卷,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97,第177頁。
[4] 〔日〕石川禎浩著,袁廣泉譯:《中國共產黨成立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第34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