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1937年的婦女節
國際婦女節
國際婦女節源於1857年3月8日,美國紐約製衣和紡織女工走上街頭,抗議惡劣的工作條件和低薪,當局出動警察攻擊並驅散抗議人群。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接着下來的數年,幾乎每年的3月8日都有類似的抗議遊行活動。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在1908年,有約1萬5千名婦女走上街頭,要求縮減工時,增加工資和享有選舉權等,並喊出了象徵經濟保障和生活質量的「麵包加玫瑰」的口號。首次慶祝婦女節是於1909年2月28日,美國社會黨(Socialist Party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簡寫SPUSA)發表宣言,號召於每年2月的最後一個星期日舉行紀念活動。這樣每年的慶祝活動就一直持續到1913年。1910年,第二國際(社會主義國際,Socialist International)在丹麥哥本哈根召開首屆國際婦女會議。會上德國婦女運動領袖克拉拉•蔡特金(Clara Zetkin,1857-1933)建議設定一天為國際婦女節,得到與會代表的積極響應。次年3月19日,奧地利、丹麥、德國和瑞士等國舉行各種活動慶祝國際婦女節,參加人數超過100萬。
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夕,歐洲的婦女也於1913年3月8日走上街頭,通過舉行和平集會等方式來反對戰爭。
紀念國際婦女節的活動也是俄國十月革命的前奏。1917年3月8日,當時的俄國婦女舉行罷工,要求得到「麵包與和平」。4天後,沙皇在群眾的壓力下宣告退位,俄國臨時政府公布賦予婦女選舉權。十月革命成功後,布爾什維克的女權活動家亞歷山德拉•科倫泰(Алекса́ндра Миха́йловна
Коллонта́й,1872-1952)建議將3月8日設為法定假日。蘇聯時期,每年都會在這天紀念「英雄的婦女工作者」,現今已取銷。在此問題上,我們應多角度深入思考,俄政體多番改變對大多數國民的好壞問題,以下談台灣也是如此。
在西方國家,國際婦女節的紀念活動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期間經常舉行,但後來一度中斷。直至1960年代,隨著女權運動的興起才又逐漸恢復。聯合國從1975年國際婦女年開始,於每年的3月8日舉辦活動慶祝國際婦女節。
香港第一次公開的婦女節慶祝會是於1934年,中國則是於1924年在廣州。香港現已没有舉行大型的婦女節活動,下文將會講述1937年香港婦女如何慶祝婦女節,
在台灣,1994年以前婦女節也是國定節日,於1998年取銷放假。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將3月8日定為婦女節,並由國家舉行各種形式的公開慶祝活動。發展到了今天,這個節日只有少數國家舉行大型慶祝活動,如中國、保加利亞、阿爾巴尼亞、越南、白俄羅斯、馬其頓共和國、哈薩克斯坦、塞爾維亞和蒙古等。
婦女節紀念大會
1937年的香港,抗日救亡運動高漲,香港基督敎女青年會(Hong Kong Young Women's Christian Association,簡稱女青年會,YWCA)聯合廿間學校及婦女團體組織三八節籌備會,以喚起全港婦女推行婦女運動為目的,冀婦女能達至追求更新的進度,對自己的問題有更清楚的認識,在生活上追求更善美的人生。
3月8日晚上,三八婦女節紀念大會在上環香港中華基督敎青年會(YMCA,簡稱青年會)舉行,大會主席為基督敎女青年會會長何玉瑛(1898-?),出席者有:何玉瑛、何文田陶秀女子中學副校長蘇若惠(?)、香港文化事業社黃慧秋(?)、婦女文藝社馬英華(?)、婦女聯合會張惠英(?)和婦女互助會陳漢英(?)等數百人。
開會時首先全體肅立唱國民黨黨歌,次向國民黨旗和中國民國國旗行禮,旋由何玉瑛宣讀國民黨先總理孫中山遺囑後,然後才繼續宣布開會理由。接着由廣州女青年會總幹事兼廣州真光女子學校校長羅有節(?)演講,演講完畢,全體唱《三八婦女節歌》,接着全體一齊讀公約,然後拍照。禮成後開始遊藝節目,由女青年會、聖保羅女書院(今聖保羅男女中學)演出挪威劇作家易卜生(Henrik Johan Ibsen,1828-1906)的《娜拉》(又名《玩偶之家》,A Doll's House),全劇分為3幕,最後是唱《自強歌》,然後散會。
羅有節在演詞中先講婦女節的歷史,再講述中國婦女所處的地位,與應有之意義,及婦女自救的途徑。指出婦女運動成功必要條件:
1.敎育平等;
2.經濟獨立;
3.不慕虛榮;
4.團結互助;
5.服務社會;
6.要維護復興民族的指導原則;
大會宣言書提出婦女運動的四個目標:
1.養成完美的人格;
2.尋求豐富的知識;
3.要有團結的精神;
大會提出五項公約是:
1.減用化妝品;
2.多用國貨;
3.戒煙戒賭;
4.嚴守時刻;
大會演出《娜拉》是要想帶出甚麼意義呢!《娜拉》是一齣具批判性的戲劇,娜拉生活在傳統婚姻制度下的幸福家庭,得到父親和丈夫的愛護,後來娜拉認識到他們都當她是玩偶,就決定離開,尋找真正的自己和了解自己的生命,但娜拉的丈夫則堅持她一定要盡她作為妻子和母親的責任,不過她相信她也有自己作為一個人的責任。劇中娜拉說了一句很重要的話:「我再也不認為大部份人說的或書上寫的是對的了,我得自己思考然後去了解。」在現今物質消費社會中,婦女的生命和責任是甚麼呢,值得細想。再看大會的五項公約,部份還是有一定的意義。
大會唱的《三八婦女節歌》與由塞克作詞,冼星海作曲的《三八婦女節歌》有別,歌詞如下。
《三八婦女節歌》歌詞
三月八日,三月八日,
世界婦女今天打破鐵枷,
聯合起來,
從今不做牛馬,
我們要爭志氣,
不做寄生蟲,
不受惡化,
我們要謀解放,
不犠牲在數千年桎梏下,
誰搶我們土地,
我們要勇敢起來奪回牠,
誰搶我們自由,
我們團結起來爭取吧,
封建勢力滾出去,
壓迫手段不懼怕,
衝到前線去,
何玉瑛是粵北連平人,1898年生於廣州。先就讀真光學校,1916年畢業留校任教師。1918年又進真光女子中學再讀,1920年畢業留校任職。她是基督教徒,樂於社會服務,讀書時即組織同學去農村舉行衞生講座、基督教佈道及兒童識字運動等。1922年考入嶺南大學獲學士學位,後獲聘為真光中學校務主任。1926年曾代表華南基督教教育會去上海出席全國基督教教育會大會。1928年與聖公會曹思晃(1895-?)政法牧師結婚,到香港居住,獲聘為聖保羅女書院教師,1930年代表香港基督敎女青年會到上海出席基督敎女青年會全國代表大會。1934年被選為香港女青年會會長,香港反對蓄婢會副會長。1935-1941年出任香港私立真光小學校長。何玉瑛擅長小學教育,對於兒童心理學、兒童故事、兒童自表方法、小學教管方法特有研究。1936年又被推為聖保羅堂婦女事務團主席,後出任港澳教區婦女服務團主席。
結語
紀念婦女節大會由女青年會主導,但大會一開始就首先唱國民黨黨歌,接着是讀孫中山遺囑,有如國民黨主導的大會,可見國民黨在香港社運的影響力,稍後我將會專文論述三十年代國民黨與香港婦運。今年是反英抗暴五十週年,有關文章紛紛出籠,部份宣稱公布真相,其實只是乘機進行反共宣傳,甚至不談港英的暴力,未能使公眾知道完整的真相。最近網上有一篇文章談省港大罷工,指罷工後港人產生恐共心態,一點也不談國民黨在香港工運的影響,此文只是一篇簡單的反共文章。今天有人努力追查六七真相,以補充歷史的空白。我更希望有人去整理國民黨在香港社運的檔案,填補香港歷史的另一空白,如五六年雙十暴動、
四七年暴動等。
(完)
龍少爺
04.03.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