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3年8月30日 星期五

1926年英國大罷工

近日在公共圖書借得一本工會理論的書,[英]理查•海曼Richard Hyman)著,許繼峰、吳育仁譯:《比較工會運動》(UNDERSTANDING EUROPEAN TRADE UNIONISM Between Market, Class and soctiety),台北,韋伯文化國際出版有限公司,2004
書中談及1926年省港罷工時,英國工人發動了一場大罷工。現綜合我手上的資料整理罷工經過,看到勞、資、政府三方的手法都曾在香港出現,值得大家細心探討。
回溯一戰後,英國出現“短暫的經濟繁榮(部份反映了許多歐洲競爭者經濟結構瓦解的程度)很快就崩潰了,曾經增強勞工力量的高行程勞動市場條件也隨之衰退。很快地,出口導向產業的僱主試圖大幅削減工資,而政府則採取通貨緊縮的財政政策,這都加速了經濟危機的來臨。[1]
19213月,英國僱主大規模減薪(龍:金融海嘯後香港有這現象出現。),試圖說服煤礦工人聯合會MFGR承認僱主有權在協商前變更工廠的僱傭條例,並同意大幅減薪。僱主的遊說行動失敗後,藉機實施全國性封鎖行動持續3個月,礦工是首批主要遭殃者,於3月底被“解除管制” [2]
最初三邊聯盟的其他工會同意採取團結一致行動,但是混亂中,於415,撤回了支持(稱為“黑色星期五”,Black Firday),餘下礦工繼續單獨鬥爭了3個月,最終承認失敗。僱主乘勝追擊,再次減薪,低至1914年的水平,做成大規失業,直至二十年代尾失業率持續維持10%以上,從工會會員人數下跌超過三分一可見當時的失業情况。
1922年,在新的聯合機械會(AEU)領導下,機械業勞工站上火線。
1923年,英國自由黨(The Liberal Party)政府試圖用降低工人生活水準的辦法來穩定經濟。
1924年,工黨(Labour Party)取代自由黨執政地位,詹姆士•拉姆齊·麥克唐納(James Ramsay MacDonald1866-1937)組閣。同年11月大選敗於保守黨Conservative and Unionist Party
1925年,英國保守黨政府採用戰前價位相等的金本位制(gold standard),令到煤炭出口嚴重受挫。6月,礦主提出要大幅降低工資,取銷工資最低限額,增加工時等要求,遭到礦工拒絕後,礦主使用關閉礦井威脅礦工。省港大罷工就在這時爆發。
這時英國出現經濟普遍復甦跡象,部份行業工會開始和資方談判適度提高工作條件。英國總工會擔心黑色星期五發生,主動出擊,聲稱如果礦主鎖廠,就封鎖煤礦的流通。
731,保守黨政府在工會的壓力下被迫讓步,宣佈向礦主提供9個月的補助金,共2300萬英鎊,使他們可以維持工人的工資,工人取得一次重大勝利,這一天被稱爲“紅色星期五”。但礦主提議,在政府津貼用完後,應減少工資,延長工時。
踏入1926 3月,皇家煤業情況調查委員會(Samuel Commission)發表報告,建議推遲礦工提出的煤業改組,短期反對加薪,長期應降低礦工工資10%,每日工時由7小時延長到8小時。煤礦工會毫不讓步,斷然拒絕,提出“工資一個便士不能少,工時一秒鐘不能多”。礦工聯合會同礦主的談判陷入僵局。
此後,政府和資本家立即著手儲煤囤糧,建立特別警察部隊和破壞罷工的“維持供應組織”,準備反擊。同時,資產階級報刊制造反對罷工的輿論,指責礦工堅持過份的要求。政府和地方政權制訂了對付罷工的詳細計劃。
4月底,政府津貼用完,礦主宣佈如礦工不接受他們的要求就從51起開始總同盟歇業,封礦。英國總工會部署反擊,聲言若礦主鎖廠,發動運輸、印刷、及重工業等工人罷工。政府企圖介入調停失敗。
51,各行業工會對協同罷工政策投票表決,決定實行總罷工。
54,總罷工開始,當天參加罷工的人數約有300萬,包括各個主要工業部門。全英經濟陷入一片混亂,有些地方的罷工委員會和行動委員會控制交通和食品供應,行使地方政權機關的一部份職能。英國共產黨(Communist Party of Great Britain)還提出將礦井收歸國有,建立工人對煤礦的監督等訴求。總罷工越來越帶有政治性質。
政府運用軍隊,徵召罷工壞者(strike-breakers)以維持生活基本供應物品的緊急運輸服務。並且僱用了幾千名特別警察,公共汽車和火車都由自願者駕駛。又組織反罷工宣傳廣播,指罷工是“對憲法的挑戰”,罷工者是革命分子。將罷工議題轉為“革命與違憲”,而不是放在罷工要求上。(反英抗暴罷工時,港英出色地使用這一招。)罷工領袖不知如何應對,罷工應如何進行下去。(龍:反英抗暴時,香港的罷工者由被暴力壓迫者變成盲目使用暴力者。港英成功利用傳媒攻擊左派,左派大失民心。
511,最高法院法官宣佈總罷工非法,斯坦利鮑德溫Stanley Baldwin, 1st Earl Baldwin of Bewdley1867-1947政府組織大量後備人員投入生產,破壞罷工,並拒絕在復工前與工會進行任何接觸。又以改組煤業為誘餌欺騙工會代表大會同意復工。這時右翼工會領袖怕總罷工的進一步發展和鬥爭的激化,會加左派力量對工人的影響。
由於政府多次同工會領袖談判,職工大會的領導也對罷工的前途產生懷疑,各工會的經費也日漸拮据。(龍:經費拮据是罷工的致命點
512工會代表大會總理事會宣佈無條件停止總罷工,但部份工會仍繼續號召工人罷工。
總罷工持續9天,罷工高潮時總人數接近600萬人,除煤礦工業外,電氣、鋼鐵、鐵路、建築和印刷行業的工人均參加罷工,所有的大工業中心都陷於癱瘓。
各工會右翼領袖紛紛與企業主簽訂屈辱性的協定,總罷工失敗。
但礦主繼鎖廠,礦工工會拒絕復工,單獨堅持罷工近7個月之久,礦工終因資金用盡,在極度饑餓和精疲力竭下不得不於1130復工,被迫接受礦主降低工資10%,廢除7小時工作制的條件。
事後許多罷工受害者,活躍分子被起訴監禁。
英國工人階級的鬥爭得到中、蘇、德、法、美等國工人階級的支持。上海20萬工人捐款資助。德國漢堡市Freie und Hansestadt Hamburg)是英國煤礦工人罷工得益者,替代英國 煤炭輸出港的地位。德國共產黨(Kommunistische Partei Deutschlands)主席台爾曼Ernst Thälmann1886-1944認為漢堡工人必須行動起來支持英國罷工,而不是從英國罷工中消極收益從而阻止英國罷工。支持漢堡碼頭工人罷工,認為這對英國煤礦工人的罷工是一種團結支持。
總罷工的失敗給英國工人階級帶來嚴重後果,1927年議會通過《勞資爭議與工會法》,宣佈總罷工和一切同情性罷工為非法,禁止組織群眾性的罷工糾察隊,限制工會為政治目的而募集資金的權利。工人稱其為“工賊憲章”。資產階級開始在右翼工會領袖配合下大力推行“工業合理化”運動,加強了對工人的壓制和剝削。(香港繼承英國傳統,同盟罷工都是非法的
(完)
龍少爺
28.08.2013

若有興趣進一步研討交流,請發電郵到本人電郵地址:leungpolung_it@yahoo.com.hk,或leungpolung@gmail.com
傳真: 8265 1467




[1] [英]理查•海曼Richard Hyman)著,許繼峰、吳育仁譯:《比較工會運動》(UNDERSTANDING EUROPEAN TRADE UNIONISM Between Market, Class and soctiety),台北,韋伯文化國際出版有限公司,2004,第134-135頁。
[2] [英]理查•海曼Richard Hyman)著,許繼峰、吳育仁譯:《比較工會運動》(UNDERSTANDING EUROPEAN TRADE UNIONISM Between Market, Class and soctiety),台北,韋伯文化國際出版有限公司,2004,第134-135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