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華與香港海員大罷工
上年是海員大罷工勝利九十週年,東華三院近十年出版了很多院史,令我們進一步了解東華的活動,加深了香港人•香港史的認識。東華一直以來都是慈善團體,但早年亦是擔任香港華人代表的角色,在反法罷工,鼠疫事件中,東華都擔演了重要角色。到了1922年海員發動罷工,全港癱瘓,東華當然不能置身事外,本文根據東華出版的史料,填補海員大罷工一直以來有關東華活動的空白。
1922年1月,香港海員向船公司提出要求增加工資,資方置之不理。
華民政務司夏理德(Edwin Richard Hallifax,1874-1950)召集陸理貨、同德、集賢等15間運輸工會負責人到華民政務司署,責問他們是否罷工,由於同德等工會都没有發出罷工公告,會員表面上只是回鄉未返,負責人當然可以理直氣壯,肯定的說:“没有。”夏理德警告說,今後如有煽動或威迫他人罷工,必定遞解出境,並下令海陸理貨、同德、集賢3間工會各招集三、五十工人前來報到,3間工會負責人乾脆回報,工人返了廣州,找不到工人。夏理德勃然大怒,將3間工會負責人帶往中區警署關押,以武力封閉海陸理貨、同德、集賢等3間工會。隨後,港英召集100餘間海員宿合,要他們簽名退出海員工會[1]。
當時東華只有東華醫院和廣華醫院兩院,東華東院在1929年才成立。所以介入罷工只是東華醫院。
一向以來的書刊都指港英採用以華制華策略,主動明示式暗示東華出面調停罷工。但盧頌華以上的發言,東華是應華商邀請出面調停罷工,然後才找華民政務司。
因罷工而停泊在香港的輪船有168艘26萬噸,其中以英國輪船為多,共有76艘12萬7千噸,佔45%。加上帆船和運貨船工人也一律罷工,香港水上交通完全停頓,市面食物短缺,物價飛脹,洋行商戶生意一落千丈,損失巨大。
南北商人集會,大部份人埋怨海員工會,華人內部勞資對立表面化。
出席者有:買辦何華堂(?)、商人梁弼予(?)、香港國民商業儲蓄銀行有限公司董事陳少霞(?)、黃秀生(?)、葉露韶(?)、馮汝臣(?)、李杰初(?)、洋煤公司東主曾富(曾兆榮、?)、唐子初(?)、區紹初(?)、李聘侯(?)、林鳯巢(?)、怡和洋行買辦何甘棠(何棣生、1866-1950)、寶順輪船有限公司東主李葆葵(?)、當舖大王李右泉(1861-1940)、德忌利洋行(Douglas Laprik
& Co.)買辦陳賡如(賡虞、1863-1924)、東亞銀號東主馮平山(1860-1931)、沙宣洋行買辦何世光(?)、匯豐銀行買辦何世榮(?)、商人葉蘭泉(1868-1948)、律師羅文錦(1893-1959)、商人羅旭龢(1880-1949)、李亦梅、葉廣田(?)、商人唐溢川(?)、金山庄行李耀堂(?)、陳碧泉(?)、紗廠東主杜四端(1859-1940)、商人郭少流(?)、律師周埈年(1893-1971)、東亞銀行董事龐偉廷(?)、黃麗川(?)、紳商李榮光(?)、紳商伍漢墀(?)、怡和買辦岑伯銘(?)、李瑞琴(?)、油麻地小輪船有限公司董事李星衢(1879-1955)、黃活泉(黃慰慈,?)、林翰屏(?)、馬沃川(?)、朱嶧桐(?)、林德儔(?)、李礽藻(惠余、?)、陳樹階(?)、郭墨緣(?)、尤瑞芝(?)、陳聘予(?)、林圃香(?)、捷成洋行合夥人周雨亭(纘霖、1872-1933)、香港國民商業儲蓄銀行有限公司董事吳東啟(?)、上海聯保水火險有限公司司理陳符祥(?)、平安棧司事熊鑑泉(?)、劉少彭(?)、郭聘候(?)、陳連學(?)、黃緝臣(?)、黃沛霖(?)、陳漢年(?)、蘇浦雲(?)、周楊(?)、麥喜(?)、袁燦平(?)、梁耀初(?)、關少模(?)、徐煥文(?)、商人陳鑑坡(?)、麥曉東(?)、黃沛棠(?)、丘頌濤(?)、彭炤庭(?)、潘衡石(?)、義安工社黎棟軒(?)、項佐伯(?)、審計師劉毓芸(?)、鄧伯俊(?)、書法家李供林(1898-1979)、黃鑑人(?)、蕭全(?)、廠家伍耀廷(?)、商人麥禮廷(?)、鄧玉泉(?)、徐公俠(?)、劉雨泉(?)、韓夢予(?)、鄭慰武(?)、蔡元(?)、林仲甫(?)、羅遜卿(?)、徐育之(?)、陳球(?)、梁雲生(?)、鄧湛元(?)、湛光卿(?)、劉萼繁(?)、潘雨溪(?)、徐子彬(?)、馮蕙辰(?)等97人[7]。
主席盧頌華說:“承南北行、九八行、金山庄行、銀行行、花紗行、疋頭行、香港暹羅米行、東京行、聯益行、檀香行、參茸行、合益公司、硍硃行及30餘號來函:着敝院維持海員罷工事,竊以此次本港海員與船東因加薪問題,兩方面相持不下,經有4星期之久,此種問題,今日仍未解決。本院為慈善機關,未有善法辦理,請各行各商會及在座諸君,互抒偉論。[8]”
遂由華商總會代表葉蘭泉發言,詳細報告華商總會調停海員罷工情形[9]。
繼由金山庄行代表李耀棠發言:建議推舉第三者代表出面調停才有轉圜的機會,否則前途不堪設想[10]。
何世光發言:建議推舉代表數人,與雙方面都没有關係者,向兩者調停,務求早日解決[12]。
羅旭龢說:必須設法維持治安、秩序,這是最重要的[13]。
唐溢川發言:認為東華應該出面維持局面,如選派代表立即上廣州,勸海員工會切勿阻止糧食來港,從速和平解決罷工,否則非廣東人之福[14]。
順德商會總理伍漢持(伍漢墀,1876-1923)發言:也認為最好由東華代表全港市民上廣州,徵求海員工會意見,請廣東政府派出公正人調停罷工,這樣才容易解決罷工[15]。
羅文錦發言:也認為選出代表,才能兩方疏通解決罷工[16]。
葉蘭泉說:最好由東華請海員工會派代表面商,今由東華先打電報給海員工會,然後再發信,派1名代表持信上廣州敦請。
最後大會贊成通過推舉東華總理、保良局總理、華商總會、工團總會為全港市民代表,北上廣州與海員磋商解決方法[17]。
會後東華、華商總會、工團總會以“闔港街坊”名義致電海員罷工辦事處,邀請海員工會派代表回港商談。海員罷工辦事處就1月18日 的條件,再加1條,恢復海員工會原狀,及現被封各工會與被拘禁的辦事人,為首要條件,電告港英。華工總會在廣州與蘇兆徵會見後,將海員工會的決議帶回香港轉交港英。海員工會提出要求恢復海員工會原狀,釋放被捕的工會幹事,港英認為海員工會已被法定為非法團體,斷難繼續存在,提議海員重新組織工會,但會名要改,並重新推選工會辦事人員[18],先行復工,再談條件。海員工會當然不會答應,反而更加積極去擴大罷工,爭取各業工人同情罷工。
東華代表眼中,政府的威信高於一切,港英就是在這一群精英的支持下創造繁榮,令到香港没有民主、人權,只有港英圈設的自由。把繁榮建築在可恥的鴉片貿易和苦力貿易上。在這些人帶領下,香港的“人”字如何能寫好。
2月14-15日,港英連續兩天召開行政局(議政局)會議,劉伯鑄(1870-1926)、周壽臣(1861-1959)應邀出席,劉伯鑄在會上分析廣州政局,認為海員罷工是香港與廣州的一場政治角力,海員得到廣東政府的支持,但陳炯明、孫中山有矛盾,國民黨可能會在廣州成立共黨政權,並打算以黃埔取代香港的貿易地位,要留意國民黨可能指使華機會發動罷工。周壽臣支持劉伯鑄的建議,拒絕讓海員工會復會,認為港英的立場不能再後退一步,要加強鎮壓罷工的力度。兩名華人發言後退席。司徒拔不甚同意劉伯鑄、周臣壽的意見,正考慮恢復海員工會,夏理德反對恢復海員工會。會議決定由英軍接掌天星小輪、纜車和發電廠,在十九世紀華人與港英對抗的工潮中,港英都會把工潮的組織和發動歸咎於三合會,但海員罷工港英就没有這推論[22]。
各行業正醖釀全港同盟大罷工,聲援海員工會。香港各工會開聯席會議,議決援助海員,決定如果運輸工人同情罷工不能取得勝利,則一致舉行總同盟罷工。
海員工會根據此一決議向各工會大肆活動,香港電車競進會、酒樓總工會、茶居工會、牛羊行工會、洋務等70多間工團,都表示同情,但未能立即罷工。因為工人須到月底才能支取工資,此時正是2月中旬,不能不略等些日子。各工會共派出7名代表到廣州與海員工會商議籌備一切,並組織“全港同情罷工辦事處”,只提出援助海員的單一要求,並未附加自己的條件。
盧頌華、李葆葵與再回港的林偉民等4人到華民政務署討論,下午4時又到香港總商會討論[25]。
港英對支持罷工的廣州政府採取報復行動,禁止將糧食、煤炭、五金轉往廣州。廣州政府外交部次長伍朝樞急忙致函英國駐廣州領使,聲明“海員罷工,是工人自身利益問題,與粵政府絶無關係”,孫中山的英文秘書陳友仁也在的《宇林西報》上剖白“廣州官方採取不干預罷工的原則,但可能有借款供給工人使用” [28]。當時在桂林致力北伐的孫中山原則上是支持罷工的,罷工已影響到軍需品的運送,孫中山更擔心罷工可能會導致列強的武裝干預,從而殃及北伐。罷工後,孫中山接受外國記者訪問,解釋與海員罷工的關係,“當罷工事起時,余在廣西之桂林,其地與廣州不通火車,余方全力注於北伐。彼時主管廣州政府者,為陳烱明。余初不知有罷工事,直至吾人軍用品因交通斷絶,不能達梧州時,
余始知之。至余對罷工者感想,苟彼者之目的為經濟的,余固予以同情。而彼等之目的,其後雖牽政治,原始時實為經濟的也。但謂余贊助罷工,以期損害英國利益,余絶對不能承認。惟凡關於改良勞工情形之運動,余皆贊同之”[29]。這段話反映了孫中山的態度。
英國工黨(Labour Party)議員約西亞•韋其伍德(?)上校在下議院(House of Commons)指責港英阻止工人離境,實際上就是“用饑餓代替工作”,港英的鎮壓行動不但是可恥的,也根本於事無補[30]。
罷工談判正準備開展的時候,突變出現。罷工工人2000餘人步行回鄉,扺達大圍城門河附近(大埔道7哩靠近沙田),遭副警司京氏(T. H. King,?)率20餘名印籍士兵持槍攔截,並由英國軍官布洛森(H. H. Bloxham,?)協助,阻止罷工者步行前進。在没有衝突的情況下,京氏下令開槍,當場打死4人,傷數十人,導致5死7傷慘劇。死因庭裁判司活特(J. R. Smalley)裁定京氏動用武力没有過失,而且對京氏的盡忠職守表示讚揚[32]。沙田慘案引起全港市民更大憤怒與恐慌,電力、鑄造、制模、舵手、汽艇船員、鍋爐修理等工會聯署,限令港英48小時內解決罷工,否則發動罷工[33],罷工將會擴大和惡化
事態嚴重惡化,港英至此亦山窮水盡,無計可施,只好向海員工會讓步,以求解除香港的經濟社會癱瘓狀態。最後,在廣東政府協調下,海員工會派林偉民等為代表回香港與船公司談判加薪事宜,同時與港英談判恢復工會。
(完)
龍少爺
26.12.2013
[19] 鄧中夏:《蘇兆徵同志傳》,載:http://marxists.anu.edu.au/chinese/31/marxist.org-chinese-gong-1929.htm。鄧中夏:《中國職工運動簡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53。鄧中夏:《蘇兆徵同志傳》,載:http://marxists.anu.edu.au/chinese/31/marxist.org-chinese-gong-1929.htm。盧權、禢倩紅:《林偉民》,珠海,珠海出版社, 2008,第100-101頁,引:《申報》1922年2月23日 。
[23] 鄧中夏:《中國職工運動簡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53。鄧中夏:《蘇兆徵同志傳》,載:http://marxists.anu.edu.au/chinese/31/marxist.org-chinese-gong-1929.htm。盧權、禢倩紅:《林偉民》,珠海,珠海出版社, 2008,第100-101頁,引:《申報》1922年2月23日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