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4年2月22日 星期六

讀丁新豹:《善與人同》看省港大罷工的發動


讀丁新豹:《善與人同》看省港大罷工的發動
丁新豹:《善與人同:與香港同步成長的東華三院(1870-1997)》,香港,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2009

該書第三章四節《海員罷工與省港大罷工》,以東華的檔案資料論述東華的調停角色。
據丁新豹:《善與人同:與香港同步成長的東華三院(1870-1997)》155頁,引:《東華醫院董事局會議紀錄》1925年(乙丑)5月初4日,指出:192565,鑑於米價上漲,華民政務司促東華設法賣米以賑貧民,又因牛羊行等司事人受死嚇不敢發賣肉品,擬用東華名義託該行人義務代東華發賣。
江關生著:《中共在香港》,上卷(1921-1949),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第52頁,引:《團香港地委致團中央信》,1925622指出:五卅慘案後,香港人心惶惶,市民有罷市、罷工、罷課的心態,引起了港英的注意。港英出示佈告,嚴拿懲辦,警署派出中外警員調查,以鎮人心。兩書都指出五卅後香港市民已準備響應支援上海。
再看中共資料:《中共廣東區委關於省港罷工情况的報告》,載:中共惠州市委黨史辦公室、中共紫金縣委黨史辦公室: 《劉爾崧研究史料》,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89,第222頁。記載1925531,廣東區委在廣州召開黨團員大會,會上報告五卅慘案經過和廣東的時局,決定由黨團共同組織一個臨時委員會,聯絡全國總工會、廣州工代會、省農協、商協、學聯和青年軍人聯合會等6個團體發起,於62舉行示威大遊行,聲援上海工人和各界人民的反帝鬥爭,中共只是希望粵港兩地舉行一日定期罷工、罷市、罷課行動,聲援五卅。另一份資料:《中共廣東區委關於省港罷工情况的報告》,載:中共惠州市委黨史辦公室、中共紫金縣委黨史辦公室: 《劉爾崧研究史料》,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89,第222頁。指出:66,廣州兩派軍人隔河開火,滇軍楊希閔(1886-1967)、桂軍劉震寰(1890-1972據河北,革命政府據河南,楊劉聲稱打倒中共,認為平叛為當務之急。中華全國總工會遂準備於平叛完成後,即實行反帝罷工,以響應上海,並開展反帝鬥爭。發動香港工人罷工,是對英帝國主義和港英當局的直接打擊。中共粵區委書記陳延年和中華全國總工會中共黨團書記鄧中夏經過商議,並經中共粵區委會議正式決定,組織港九各工會和沙面洋務工人罷工。68,粵區委召開會議,研究在廣東開展反英鬥爭。會議決定派中華全國總工會秘書長鄧中夏(1894-1933)、正太鐵路總工會委員長孫雲鵬(1882-1965)、楊殷、楊匏安(1896-1931)等到香港發動工人罷工,聲援上海反帝運動以上6月初中共黨內文件,和已公開的資料,及有關論著,都没有談及65時香港已出現反英情緒,為何如此呢?是他們没有資料,還是故意塑做中共黨員是有高超動員能力呢!如黃平的回憶錄,著墨於香港黨員人數不足10人,却不把在香港為中共做了大量工作的團員計算在內,他是不知,還是隠瞞了真相。
鄧中夏、孫雲鵬兩人到港前,完全掌握不到香港的情况,只冀望能發動粵港兩地舉行1日定期三罷工行動,聲援五卅。後來鄧中夏、孫雲鵬兩人受到熱烈歡迎,電車工會、洋務工會、華工總會召集職員開會歡迎,出乎中共意料之外,香港工會願意聲援五卅罷工香港工會,但懾於港英相戒不敢動亦不知如何動[1]。中共於是派黃平返廣州報告,請示臨委是否罷工,派人及帶錢支援[2]。臨委決定發動三罷,加派楊殷、楊匏安(1896-1931)等到香港發動工人罷工,指定黃平、鄧中夏、楊殷、蘇兆徵、楊匏安等5人組織黨團,為指導機關。黃平回到香港後,以鄧中夏、黃平名義邀請有革命性及有勢力的領袖,在酒樓秘密開會,共15 人,議決要求條件及組織方法,並定工團發出通電,海員工會轉灰色,工團總會通電指責英日帝國主義。通電由全總領銜,次為國民黨[3]618,省港大罷工爆發。
丁新豹:《善與人同:與香港同步成長的東華三院(1870-1997)》,第158-159,指出:9月中旬,粵軍高等顧問魏邦平1884-1935派特使赴港籌款,計劃發動政變推翻廣州政府,建立一個對香港友善的政府,從而結束省港大罷工。特使拜會了定例局議員周壽臣1861-1959、羅旭龢1880-1949,要求香港殷商代籌10萬元,其中5萬元需要馬上籌得,周壽臣、羅旭龢馬上晉見司徒拔,並指假如港英不反對,香港華商便積極進行,港英回覆不反對,但強調不會涉足此事。由於時間緊迫,東華主席馬敍朝(?)及首總理莫晴江(?)建議挪用東華款項,兼東華顧問的周壽臣、羅旭龢同意安排,共有至9名商人簽了借據,將款項匯上廣州某銀行。後來政變流產,香港經濟持續低迷,簽了借據的商華只有1人履行繳款承諾。1925年屆董事行將屆滿,挪用的款項須盡快填回,否則必然引起軒然大波,周壽臣、羅旭龢乃向新任港督金文泰Cecil Clementi1875-1947求救。金文泰無計可施,唯有以輔政司的名義從“貿易貸款”(Trade Loan中取出4萬元,再由周壽臣、羅旭龢交東華,填回挪用款項。直至19264月,華商只能繳付港英借出的4萬元利息,無法清還4萬元的本金。至7月,港商連利息也不能繳付,金文泰只好向殖民地部和盤托出,交待此事。要求延遲填回貿易貸款款項,殖民地部覆函批准。丁新豹以東華的角度出發,反映了省港大罷工的另一面,充實了香港工運史的研究。東華的檔案是可以公開預約閱讀的,香港史料已擺放在我們眼前,動手寫香港人香港史吧。
(完)

龍少爺
15.04.2012

若有興趣進一步研討交流,請發電郵到本人電郵地址: leungpolung@gmail.com。傳真: 8265 1467




[1] 《中共廣東區委關於省港罷工情况的報告》,載:中共惠州市委黨史辦公室、中共紫金縣委黨史辦公室: 《劉爾崧研究史料》,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89,第223頁。
[2] 《中共廣東區委關於省港罷工情况的報告》,載:中共惠州市委黨史辦公室、中共紫金縣委黨史辦公室: 《劉爾崧研究史料》,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89,第222頁。
[3] 《中共廣東區委關於省港罷工情况的報告》,載:中共惠州市委黨史辦公室、中共紫金縣委黨史辦公室: 《劉爾崧研究史料》,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89,第223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