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港大罷工影響下的東華義莊
省港大罷工延續到1926年,省港交通阻礙,航運停頓,使到在香港身故的華人不便運往內地原藉安葬,只好暫存東華義莊,再加上已存放在東華三院義莊的棺木骨殖亦不能落船運送回鄉,東華義莊在罷工的衝擊下,運送服務一度中止,日積月累,義莊不敷應用,東華乃向港英提出撥地擴建,港英撥出鋼線灣1572號地段相連之處約5萬餘方尺予東華興建新樓,命名為“丙寅莊”[1]。
葉漢明在《東華義莊與寰球慈善網絡──檔案文獻資料的印證與啟示》第137-139頁,談及省港罷工糾察隊拘押東華的蝦苟艇事件。
蝦苟艇原是小型漁船,由於棺木骨殖要循水路運送回鄉,蝦苟便可派用埸[2]。
糾察隊將所有與廣州較為接近的防線,大約劃分為7區,與廣州相隔太遠的地區則設立辦事處,以解決一切問題。防線的分區,辦事處的分段,糾察駐防的分配,分別如下:
第一區:廣州的白鵝潭、河南、花地(舊稱花埭)、芳村、黃沙、沙基等,以三支隊駐守。
第二區:順德的陳村、大良、容奇等,以一支隊駐守。
第三區:廣東中西部南岸的江門、台山的公益埠、斗山、廣海、寧陽鐵路一帶,以三支隊駐守。
第四區:中山的石岐、珠海的前山等,以兩支隊駐守。
第五區:深圳,東至沙魚涌,西至寶安、南頭區等,以三支隊駐守。
第六區:太平等,以一支隊駐守。
第七區:汕頭等,以一支隊協同汕頭罷工糾察隊駐守。
辦事處設在陽江、電白縣水東、雷州、北海、海南島、淡水等6處。糾察隊數目之多寡,則分別輕重,酌量分配[4]。
糾察隊第五區隊部設在深圳羅湖東門老街南慶街22號,今為南慶街省港罷工委員會接待站舊址,又稱思月書院,建於清代,建築物原爲水貝村等張氏的分祠。三開間二進佈局。面闊13.6米 、進深16.2米 ,面積210平方米 。1925年省港大罷工期間闢爲接待站,接待往返廣州、香港的罷工工人,後爲省港罷工工人糾察隊隊部,1988年列爲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因東門改造需要被拆除。1999年重建於東門老街廣場。
省港大罷工的目標是要打擊英帝國主義者,解放被壓迫的民族和階級。可是,在曠持日久的罷工下,受影響的層面不斷擴大,飽受英帝國主義欺壓的香港市民,未能還鄉入土,亨受鄉情。更苦的是海外華工,慘被賣往海外做苦工大半生,死後只能回來原是中國的土地香港,躺卧在東華義莊北望神州,空嗟嘆!
省港罷工結束後,珠江水路盜賊如毛。1928年6月,東華的蝦苟艇運送兩具棺木回鄉,在順德大洲海面李家沙遭土匪截擄,後被國民革命海軍查起,東華聯絡有關人士處理[5]。當時國民革命軍海軍司令是陳策(1892-1949),日軍進攻香港時,陳策發動香港市民參加香港保衛戰,港英投降後,陳策與數十名英軍成功從水路突圍離港回國內。
葉漢明在《東華義莊與寰球慈善網絡──檔案文獻資料的印證與啟示》第85-87頁。談及招聘新管莊人一事,每月“工食費”為38元。照“工食費”字面解釋,東華義莊不提供膳食。另據“文虎(羅章龍):《中國職工運動狀況(1928-1930)》,載:《紅旗日報》,廣州,第10號,1930.8.24;載:中華全國總工會中國工人運動史研究室編:《中國工運史料》,北京,工人出版社,第23期,1983,第141頁。”所記1930年香港工人月薪資料互相印證,數值相近。
1930年香港工人每月工資表
類別 工資
上 中 下
重工業 40元 20元 12元
市政 40元 20元 12元
輕工業 22元 16元 12元
手工業 20元 15元 9元
店員 16元 12元 6元[6]
葉漢明在《東華義莊與寰球慈善網絡──檔案文獻資料的印證與啟示》第167頁,記載1924年東華代聘仵工到日本工作,月薪為港幣50元 。
葉漢明在《東華義莊與寰球慈善網絡──檔案文獻資料的印證與啟示》第219頁,記載1937年5月,古巴華人骨殖運送住香港,因海員罷工引致遲滯。香港海員工會於1937年復會,提出《海員抗日救國十大綱領》:1、在日本船上做工的中國海員自動離職,拒絕替敵人工作;2、在別國輪船上工作的中國海員,拒絕運輸任何軍火赴日;3、要求公司船員不要開赴日本。在香港,一時竟有40餘艘船;新加坡和澳洲也有部份船,因海員參加反日罷工不能開航[7]。暫未找到古巴航線的資料。
(完)
龍少爺
25.01.201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