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7年7月19日 星期三

從愛國主義到民主運動導賞團

認識屯門 重現香港系列

從愛國主義到民主運動導賞團


集合點 K52屯門站
K52屯門碼頭總站候車,每隔1020分鐘開一班車。乘車直往龍鼓灘。

講解導賞團目的
香港的文化和歷史在不同時代,中英政府和部份學者按不同的政治需要來詮釋,本導賞團試從認識屯門出發,重現香港的文化、社會和歷史,探討香港的文化、政治和環保前路。屯門的開發比港島早,十四世紀時葡萄牙人已曾經佔領屯門。屯門的歷史文化,可以體會香港愛國主義到民主運動的發展。

第二站 龍鼓灘
到達K52龍鼓灘總站下車,步行横過龍鼓灘路班馬線,前往海灘。

講解
龍鼓灘向東遠望伶汀洋,誦十二世紀南宋愛國詩人文天祥的《過零汀洋》,體會文天祥的文藝境界,和愛國情懷。
《過伶仃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裏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没有到達過屯門,他只是在抵抗元朝軍隊失敗後被俘,在元朝軍艦途經伶仃洋時作了這首詩,用以表明忠於宋朝,不願投降的心志。
誦詩後深思何謂愛國主義和本土自決,我們各心中的國家或本土這個共同體,是建基於下列那種呢!如:語言文化種族血統領土政權、宗敎等或者是歷史。香港人的身份如何定位。
漢人一向以文明人自居,元朝統治者蒙古人被視為野蠻人,被統治的是文明人──漢人。在近代,殖民者打着文明道德旗號,四出征伐、搶掠、屠殺,甚至銷滅了當地人的文明和種族,如美洲和非洲大陸。回顧殖民主義歷史,何謂文明和野蠻。
在這個海面上興建的港珠澳大橋,以各自的共同體立場出發,探索經濟發展和環保的前路下,香港應在中國建設內發展,或自我獨立規劃,中港是否可以完全割裂呢!

第三站 蝴蝶灣公園
返回K52龍鼓灘總站,乘車去屯門公眾騎術學校站下車,向東前往行人過路設施,橫過龍門路,步行前往蝴蝶灣海灘。


講解
在蝴蝶灣向東望汲水門,當年英國的鴉片走私船就停泊在此,鴉片戰爭期間部份香港人為英軍提供物資,甚至情報,清政府視他們為漢奸,他們多是蛋家人。當時被統治的漢人與統治者滿洲人有矛盾,部份漢人仍心存反清明心態,金庸《書劍恩仇錄》,就是以這矛盾背境說故事。港人協助英軍是否引狼入室,重蹈吳三桂引清兵入關的覆轍呢。居於水上的蛋家人與漢人亦有矛盾,我們應如何界定漢奸的定義呢。
這些人在港英庇護下,成為協助港英統治的所謂謂精英分子。日後的日子中,他們一面為港英效忠,強調本土,以建立自己的政經地位;另一面卻又討好清政府,回鄉建設賑災,被稱為愛國人士,獲得封賞。這種愛國愛港的典範人物,一直延續至今天尚在。

第四站 紅樓
向北步行前往輕鐵美樂站,乘輕鐵610往蝴蝶站下車,向西步行前往中山公園,穿過牌坊上斜前往紅樓。


講解
紅樓是中國民主革命遺趾之一,民主革命者曾在此避難,自耕自食,以待革命再臨。民主不是由政治領袖領導開拓後就完成的,必須要動員全民參與,才有堅實長久的成果,否則就會出現袁世凱稱帝,蔣介石的法西斯獨裁統治等。
中國經歷了三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後,進入十九世紀的晚清時,民主思想開始在中國萌芽,進入二十世紀建立民國,推行民主政體,對亞洲民主革命有一定的影響。紅樓也可算是亞洲民主革命見證之一。
從本土立場來看,紅樓的保育價值在那裏!在辛亥革命後中國建立了民主政體,港英對華人的施政也有所改變,放寛了自由結社的限制,工會紛紛成立。

第五站 香港達德學院
返回蝴蝶站,乘輕鐵610到屯門碼頭總站,轉乘輕鐵614去何福堂站落車。


講解
中國民主革命成功後,中國內亂不休,有識之士發動了多次民主運動,接着發生抗日戰爭,中國戰勝日本後,蔣介石的法西斯政權繼續統治中國,反蔣民主派人士繼續進行反蔣民主運動。中共和民主人士利用香港的特殊政治環境,進行反蔣活動,在屯門創辦香港達德學院,為中共培養幹部,這些民主派人士有如為中共抬橋。達德學院於19492月遭港英下令取銷註冊。
達德學院的敎學方針:以國際和平和民族自決為主的愛國敎育、為人民服務的民主敎育、強調互助自由。施行多元化考試方式,包括口試、筆試、開卷試、閉卷試、論文試、課堂討論試、小組討論試、作業試和實踐試等。學院設立「董敎學聯度會議」,邀請董事、敎職員和學生共同處理校政。學生組織學生自治會。
董事長李濟深曾是北伐的國民革命軍軍長,後任人民政府副主席。校內敎授有文學家茅盾、劇作家曹禺、歷史學家剪伯贊、經濟學家千家駒、金融家章乃器等。這批敎師於五十年代尾的反右運動中遭厄運。學生畢業後多前往中國發展,以在金融界發揮最好。

馬禮遜樓的建築藝術價值已不容置疑,尚有宗敎文化的價值,達德學院被封只是港英箝制思想的其中一例而已。
在保育問題上,近年多間敎堂被拆重建,如灣仔循道衛理堂等,敎友除了祈禱外,會否站出來捍衛自己的宗敎文化和歷史呢。
(完)

本活是朱凱迪新西團隊屯門支隊與香港工運史研究小組合辦,報名及查詢:請致電 6057 0052/6057 0239

龍少爺
10.07.2017

若有興趣進一步研討交流,請發電郵到本人電郵地址: leungpolung@gmail.c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