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20年8月3日 星期一

勞動者與酒類飲品




勞動者與酒類飲品

前言
世界各地有不同的酒文化,在文化交流下互相吸收和發揮,蒙古人把中國道家的煉丹術傳到阿拉伯,啟發伊斯蘭人進行煉金術和蒸餾器等知識,進行科學研究中,伊斯蘭人蒸餾酒而發展出香水產品,蒸餾器傳入歐洲則發展出威士忌、白蘭地、伏特加和清酒等。[1]中古代勞動者生活中的飲酒情如何,龍少作出簡單介紹。

英國人與啤酒
中世紀時英國流行飲啤酒,將大麥在水中煮,過濾後加入酵母發酵就是啤酒,體力勞動的農民在家中自製啤酒,取代飲用不衞生的生水。[2]美國興建中央横貫鐵路時,白人勞工就地飲用生水故經常病倒,華工則煲茶飲用初步起殺菌作用,故生病率較低。
英國至十三世紀後半期至十四世紀都市啤酒屋(Alehouse)林立,成平民娛樂場所,後演變為賭淫和犯罪場所而衰退酒館(Tavern)興取而代之,數量不多但受富裕人士歡迎,至十六七世紀最盛,初期只供應葡萄酒,後來發展也賣啤酒[3]
英人將啤酒當水飲時,宮庭中貴婦早餐會飲1加侖啤酒,約為4.5公升,而傭人也會得到1或半加侖啤酒。[4]按大支裝啤酒有640毫升來計,4.5公升即4500毫升,約為7支大支裝啤酒。每天早灌1加侖水分入肚可謂海量汪涵,如此生活是頹廢還奢華享受。
英女皇伊利沙伯一世Elizabeth I1533-1603早上會飲1夸脫quart,即四份一加侖啤酒,約為1.13公升,接近2支大支裝啤酒,仍能心神不亂地工作,酒量頗大。[5]
當時英國人笑法國人飲葡萄酒會是墮落行為,只會沉溺享樂生活,所以限制葡萄酒入口。認為飲啤酒對身體有益,所以體力勞動者大量飲用。十八世紀倫敦港口工人每天飲6品脫pint啤酒,約為3.4公升。[6]即約5支多大支裝啤酒。
1500年歐洲八成人從事農業,每人一年內吃180公斤麵包,飲180公斤啤酒,2公斤肉,5公斤奶油與乳酪,52 隻蛋。[7]1808年英普通農民早餐是牛奶、麵包和鹹猪肉,午餐是麵包、奶酪、少量啤酒和鹹猪肉,晚餐是麵包和奶酪。[8]工業革命後英中等農民每天消費多了2.3加侖脫脂牛奶、1磅乳酪、10.5品脫淡啤酒,遇有多出奶油和糖各半磅,及1英兩茶葉等。[9]可見當時啤酒在歐洲的重要性。
英國獨裁者奧蘭弗•克倫威爾Oliver Cromwell1599-1658掌握政權時,視一切娛樂為罪惡,禁止市民外出到娛樂場所,下令關閉劇場,從周六晚12時至周一凌晨不准進入酒館[10]情況有如現今抗疫措施。
英人視啤酒為好的酒,氈酒是壞的酒,氈酒源自荷蘭,英文是Gin,以上海話直譯是琴酒,以國語直譯是金酒。因貨源主要由荷蘭進口,英本土釀製的多數是粗製濫造,卻大受低下階層歡迎,因而有以上評價。氈酒因酒精度高,售價低廉易醉,故低下階層用以自我麻醉。氈酒店客人常在店內過度飲用氈酒生事,令氈酒店被視為不良場所,演變為社會問題。政府逐於1736年針對氈酒頒布《禁酒令》(Gin Act),並於1740-1760年間加強對氈酒店的監管和規範,十九世紀針對氈酒店定立了不少法例,及設立協會以防不良影響。[11]
另看十八世紀倫敦人口增加,但氈酒銷量下跌,1720-1750年間消耗氈酒600-700萬加侖,1760-1790年間跌至100-200萬加侖,[12]不知為何有待進一步研究。
四份三英人愛泡PUBPUB是飲酒場所之一,又是社交場所,主打賣啤酒,客人在內飲酒、抽煙和聊天。十七世紀中旬PUB林立,至十八世紀下旬咖啡館衰落,PUB更大盛。英國大文豪查理斯•尊•赫芬姆•狄更斯(Charles John Huffam Dickens1812-1870作品多描寫低下階層,對PUB也有多樣的描述。工人收工後因家中侷促且有妻兒的喧鬧,會到PUB舒展一下。中產階級認為PUB又髒又危險。紳士則去會員制的俱樂部。[13]

海員與飲酒
加入海員行列需要有堅毅精神,初上船會頭暈和嘔吐,鬼等。因此十三至十六世時,海員上岸會拼命灌酒,玩女人,花天酒地來麻醉自已,然後上船拼命。[14]
在没有冷藏設備的年代,所以船上要帶備活牲口備食用,而麵粉和蔬菜等日久變壞,滋生細菌引來老鼠和曱甴等,更可怕的是這些小動物,大部分可能會成為盤中的大雜會材料,讓海員食進肚內,因此海員經常喝酒自以為可以起消毒作用。
船上常見的壞血病是缺乏维生素C所引起,中國人因常飲茶所以可預防壞血病,加上常吃蔬菜亦可預防壞血病。英海軍以冧酒萊姆酒,RUM溝檸檬汁飲用來預防壞血病,稱為格羅戈酒(grog,是代基里雞尾酒Daiquiri 的雛形。[15]
美國獨立前,英國有派軍隊駐北美,國會通過《駐軍條例》(《懲治叛亂法案》),規定駐軍當地要為英軍提供食宿及日用品,包括一定量的酒類飲品,北美抵制,因保守派掌權而答允,致居民不滿,導致1770年發生騷亂,與英軍戰鬥。[16]英國要求當地提供酒類飲品,是想起麻醉作用還是壯膽,是否如以下例子。
據統計指出拿破崙帝國的征戰中法國總共死去170萬人,令國力衰退,不斷的戰爭,士兵四處搶掠,以醉酒來掩藏恐懼,也可令世人麻木不仁。[17]

中國動者與酒
中國勞動者飲酒需求不奴歐洲勞動者強,明朝祟禎末年浙江湖州長工的每天日常消費如下,主食為朝粥2合,晝飯7合,點心2.5合,夜飯2.5合;副食為猪肉2兩,猪腸3兩,魚3兩或豆腐1塊,酒1勺,總共15合,價值為11両。[18]可見酒在中國勞者中也有一定需要。
從香港勞動者與飲酒的關係來看,可見香港勞工福利日差,翻看搭棚業1941年的集體談判協議,僱主會為工人提供酒類飲品。
1941年搭棚業協議規定,長工月薪6元,散工每工11角半,無論長工、散工和童工伙食都由僱主提供。每日每人3餐總共魚菜銀1毫半,另有油鹽酒米,晚餐燒酒每人1仙。1948年集體談判協議規定散工每工加到78角,伙食仍由僱主提供,酒錢也加到兩毫。
當時外出工作包食是普遍現象,更有提供理髮錢者。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揾位午飯困難,工人真是為口奔馳,揾食艱難。

總結
從以上英人飲酒情況來看,可見不同階級生活的分野。
《水滸傳》有很多低下層飲酒的描寫,以酒壯膽的故事也不少,如武松乘醉在景陽打虎,及後又醉打蔣門神。
(完)

龍少爺
03.08.2020

若有興趣進一步研討交流,請發電郵到本人電郵地址: leungpolung@gmail.com




[1] 宮崎正勝著:《從空間解讀的世界史》,(台北:遠足,2019)第095,頁。
[2] 池上俊一著:《王室英國》台北:世潮,2020),第148-149頁。
[3] 池上俊一著:《王室英國》台北:世潮,2020),第149頁。
[4] 池上俊一著:《王室英國》台北:世潮,2020),第149頁。
[5] 池上俊一著:《王室英國》台北:世潮,2020),第149頁。
[6] 池上俊一著:《王室英國》台北:世潮,2020),第149頁。
[7] 赫爾曼著:《資本的世界史》(新北:遠足,2018),第185頁。
[8] 邱永志著:《「白銀時代」的落地》(北京:社會科學文獻,2018369-370
頁。張宏傑著:《乾隆》(香港:中和2009),369-370頁。
[9] 張宏傑著:《世界史座標下的中國》台北:大雁,2020),第265頁。
[10] 池上俊一著:《王室英國》台北:世潮,2020),第126頁。
[11] 池上俊一著:《王室英國》台北:世潮,2020),第149-150頁。
[12] 麥克法蘭著:《綠色黃金》(台北:城邦,2005),第242頁。
[13] 池上俊一著:《王室英國》台北:世潮,2020),第149-150頁。
[14] 藍迪斯著:《新國富論》(台北:時報,1999),第97頁。
[15] 角山榮著:《茶的世界史》(台北:玉山社,2004),第84-87頁。潘恩著:《海洋與文明》(台北:廣場,2018),第559-560頁。宮崎正勝著:《餐桌上的世界史》(台北:遠足,2013),第122頁。
[16] 何順果著:《美國歷史十五講》(北京:北京大學, 2007),第24-29頁。李慶餘著:《美國史》(台北:三民,2008),第20頁。
[17] 杜蘭等著:《拿破崙的升台北:幼獅,1978171頁。
[18] 王家範著:《明清江南社會史散論》(上海:上海人民,201922-2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