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25年7月22日 星期二

紅五月是甚麼


紅五月是甚麼

 

 

 

前言

看中共1930年的檔案常見紅五月一詞,它不是簡單的五一勞動節慶祝活動,而是要奪權的政治鬥爭。

1929年3月20-28日,中華全總工會在上海舉行特派員會議,會上中共掌舵人李立三以斯大林第三時期理論作報告,提出工運中心任務是組織政治罷工和同盟罷工,農運是組織地方暴動,兵運是組織兵變,反對逃跑主義,指反右能保證革命勝利,主張先建立一省或幾省政權。中華全總工會內張國燾派的林育南、林仲丹林育英、張昆弟、吳雨銘和羅章龍等提出異議,認為現時是敵強我弱,資產階級政權穩定的局面,組織暴動成功率不大。中華全總工會主腦項英發言支持李立三,認為要肅清右傾,準備紅五月工作,變軍閥鬥爭為革命武裝暴動,武裝擁護蘇聯,不是等待革命高潮到來,而是去力爭。要反對黃色工會和改良主義,準備紅五月工作要公開進行,抓住數間中心廠來發動群眾集會,在城市中心上街示威。

提出武裝擁護蘇聯是完全脫離現實,群眾聽後會只覺得是空洞廢話,不認為有切身需要。準備工作要公開進行就是「博拉」,反動政權亦滿足了這些激進極左份子願望,拘捕了一大批人入獄食「皇家飯」。

 

紅五月活動

5月1日,中共期待的偉大政治罷工與示威運動没有出現,香港的五一示威,只動員了數百群眾出席,全國只有零星的五一示威。

中共廣東省委5月開展「紅五月」活動,發動糖業、鐵廠、碼頭等工人舉行反工頭鬥爭。大規模的政治罷工與示威運動雖然没有出現,但工人自發的經濟鬥爭仍不斷湧現。

香港豐字號輪(豐慶輪、豐平輪)工人反對無理解僱舉行同盟罷工馮強記樹膠製造Fung Keong Rubber Manufactory Ltd. 開除20餘名女工,女工包圍工頭提出質問,工頭指她們怠工、組織工會,誣告她們是中共黨員。廣東兄弟樹膠公司Canton Brothers Rubber工人提出加薪要求,廠方拒絶,工人以辭職要脅,廠方報警,指工人罷工,警員帶工人返警署問話。最後,廠方將一批工人解僱。某織造廠更改上班時間,由早晨8時改為6時,由於上班時間太早影響女工梳頭,女工群起與工頭爭論,包圍毆打工頭,結果可以照常8時上班。太古船塢發生工人包圍寫字樓事件,要求改善待遇。《華僑報》開除兩名工人,接着《中華報》又開除兩名工人,恐嚇工人說:會到警署指控他們是中共黨員,組織工會。工會聞訊召集南華報業集團工人開會,工人害怕失業不敢到會,工會只能做一份告工友書,指出《南華報》工頭的陰謀和壓迫。

清明節廣文堂印務局工人向廠方借糧,廠方不肯,全廠工人告假出廠行街吃飯,廠方報警指工人罷工,關閉廠門,工人3時回廠吃飯未能入廠,轉去工會報告。工會建議工人衝入廠內廠方見工人衝入工廠,即時支付工資解僱工人。工人不領取工資,馬上進一步提出要求:1.恢復我們工作;2.要二十九、十五關糧;3.改良吃飯;4.每人加工資五元。廠方召喚流氓驅逐工人出廠,將工人的私人物件擲出門外。工人再去工會商議,工會召集工人開會,決定:1.發動其他廠工人協助廣文堂工人,質問廠方勾結流氓驅逐工人;2.要求廠方恢復工人工作:3.募捐援助被解僱工人。30餘名印刷工人到廣文堂支援,包圍工廠。被開除工人向東主質詢,東主答覆工人說:你們不是我的工人,我没有拖欠你們的工資,我現在要結業,不做生意,没有錢聘請你們工作。工人聽到老闆這樣回覆,激憤地說:你不請我們,你要馬上清付工資,及補回解僱6個月,如你不馬上答覆,我們搬機器。東主見有數十人包圍工廠,恐慌起來,從後門離去,工人以為去報警,半小時後仍没有動靜到了吃飯時間,來支援的工人回廠吃飯,只餘廣文堂工人,廠方再度報警,警方拘捕工人帶回警署。警官問工人:你為什麼召集流氓搗亂廣文堂,你懂得本港的規矩嗎?工人回答說:我們回廠叫老細出糧,没有搗亂行為,東主不出糧,反說我們搗亂。警官對工人說:没事了,你們回去吧。香港表大會動員各分會購備食品派代表慰問。

「威信印務局」開除3名工人,全廠工人寫信要求廠方挽留3名工人工作,廠方拒絶,工人召開支部會議,以發動全廠停工要脅。廠方一方面利用做小日報的工人來工作,反擊工人的行動,另一方面報警。在資方恐嚇排字長工全部即時簽。偵探恐嚇離廠工人,聲稱做小報的工人以後在街上遇有不測,追究你們,工人面對這情况,領取工資後,憤怒無奈地離廠。首批被開除的3名工人向廠方說:你解僱我們時,答應另給我們15天人情工資,現在我們收取的人情工資不足15天。3名工人離廠到華民政務司進行合法鬥爭,告資方欠薪當時印刷廠工人每天工作21小時,報館印刷工人工作17-18小時,赤色印刷工會恢了兩個月,有會員200餘人。

 

示威

5月13日,廣東省總工會召開會議,成立香港五卅總籌備會,成員有香港工人代表大會、青年反帝大同盟、爭自由、太古、九龍倉、互濟會等,執委為互濟會、香港工人代表大會、青年反帝大同盟、織造、海員、太古、碼頭、清潔、印務、九龍倉等,常委為互濟會、織造、海員工會、太古、香港工人代表大會等,下設總務、糾察、宣傳、秘書等部。

5月20日,香港五卅總籌備會、濟難會、香港工人代表大會、青年反帝大同盟、爭自由、海總等宣傳部及各廠小報編輯舉行聯席會議,決定統一以後的宣傳鼓動工作,經常召集宣傳聯席會議。各分籌會亦經常召集各分會宣傳隊員或隊長聯席會議,提出工廠中切實的鼓動口號,來聯繫五卅紀念的宣傳。廣東省總工會出版《戰鼓》加強宣傳。各分會宣傳幹事有《戰鼓》經常工通訊員。廣東省總工會與各報館交涉,由各分會派人代推銷《戰鼓》、《紅旗》等中共刊物及各種宣傳品,傳遞方法深入群眾。印制五卅紀念特刊400份,紀念五卅宣言2,000份,口號4,000份,小標語傳4,000份。援助上海罷工宣言6,000份,募捐冊1,000份。重視傳單是否到達工人手中。

5月24日,南洋烟草公司無故開除工人22人,工人提出3項復工條件。╳╳╳館20餘名工人反對工頭克扣工資一成,從前黃色工會帶領的數次反抗都被鎮壓,這次得到碼頭工會領導,宣佈罷工。包工頭答允將以前克扣的文洋300元撥歸工人均分,其他各館乘勢反抗包工頭。香港工人代表大會設法找線索,鼓動分會援助

5月28日,港英加緊巡查工人宿舍,破獲印務俱樂部,拘捕5-6人。

1929年,香港工人代表大會多人被捕,1930年中恢復過來,領導有組織工人廿多間,5-6間發動了鬥爭。香港工人代表大會資料接着會長文記述。

海員工會於4月26日開會,有3名黑衣人敲門,立即取消會議。

4月27日2時多時,紅色工會在皇家碼頭舉行紀念五一群眾大會,出席群眾有三四百人。大會開始後警員上前阻止主席發言,被群眾驅逐走,只好呆立一旁,主席發言完,高呼「打倒英國主義!、「打倒資本家!」警長率數名偵探上前拘捕主席,及糾察隊3人,並當塲打人。

及後香港工人代表大會在皇家碼頭舉行五卅紀念示威大會,到會只有120人,7支糾察隊在場糾察隊人數可能是出席群的半數。粵省委事後檢討,認為大會表現散漫,出席大會十分之六是中共黨員,多是新黨員

 

總結

省港大罷工後港英以高壓手段對付工運,接着1929年是全球金融危機,普遍言論是工運進入低潮,但這時中共是推行李立三盲動路線,所以有如此激烈行動,工人得不到任何成果。

文中所說的第三時期理論,李立三路線,香港工人代表大會是甚麼,龍少會逐一詳細記述。

(完)

 

龍少爺

23.07.2025

 

若有興趣進一步研討交流,請發電郵到本人電郵地址: leungpolung@gmail.com

 

 

 

 

 

2025年7月20日 星期日

餘生是甚麼

 



餘生是甚麼

 

陳惜姿、蕭倩文、謝欣然、林靜儀、陳珏軒、卓詠恩文字:《餘生──看得見的工殤數字 未說完的生命故事(香港:工業傷亡權益會2025

 

我寫文章愛解釋名詞,拿着陳惜姿的《餘生》在想餘生是甚麼,工殤家屬餘下的生活情況嗎,是重新演繹生命的意義嗎,是人生另一新的篇章。

亡友康仔曾對我說,為工殤者家做口述故事如處理不當,是對他們第二次傷害,那為何工業傷亡權益會仍去做呢。陳惜姿在這書的第八章〈後記〉 :「訪問刊出後會給譚太帶來幾大困擾?

致麗大火的康復者小英回顧當年慘劇,緬懷往事的層面上,是高瞻遠矚展望將來。提醒世界各地工友要注意工業安全全球僱主忠告:「防火防災,生命安全第一,預防為主。」正是阿FAY蕭倩文在〈導讀〉中所說的「尊重生命才是根本」。

國內大部份華工血淚史文章都是獨沽一味賣慘博同情,令你片面義憤填《餘生》的遺屬卻呼籲停止捐款,發揚了中華文化優良傳統,立德樹人。他們仍在努力爭公義,為建設美麗香港而繼續付出。

近購得澳門石頭公社的話劇《勞動的人》劇本,第一幕是〈工業意外〉,簡單地列出一連串的地盤工業意外,不是以簡單的賣慘來控訴資本主義的剝削。

 

口號

在當眼處建立工殤紀念碑!

豎立沙田血案紀念碑!

(完)

 

龍少爺

20.07.2025

 

若有興趣進一步研討交流,請發電郵到本人電郵地址: leungpolung@gmail.com

 

2025年7月17日 星期四

工人力量是甚麼


 


工人力量是甚麼

 

前言

有資深工運組織者說,深入接觸了工人數十年,認為工人並不是如左派書本上理論所說能堅決鬥爭,主張應以工人的日常展示工運。

國際政治教授陳周旺1973-? 等的工人政治指工人並不是獨沽一味在鬥爭,有其浪漫一面。且看香港藝術家程展緯的藝術創作,不僅是對勞工生活的描繪,也是對身份流動的新視角思考,跨過了傳統的上下階級觀念,打破界限,兩者共融。

多數論者的潛意識把中國工人論述作出局限,只是以新中國成立前的資料來論說,少把新中國成立後的中國工人加在一起來闡述,這就不能全面觀察中國工人的面貌。新中國成立前的工人是進行革命的,破壞舊政權,新中國成立後是進行建設的。同樣道理,論述中國工人階級特性時,不能只說新中國成立前的革命抗爭,不說新中國成立後的建設工作,否則不全面。

陳周旺等指中國工人的力量不在人數,而在於政治心臟──城市,但缺獨立鬥爭。

美國社會學教授西弗爾Beverly J. Silver1957-? 將工人抗爭劃分為馬克思主義式抗爭(Marxist-Inspired和波蘭尼式抗爭Polanyian,馬克思主義式抗爭是創造性的破壞,波蘭尼式抗爭是破壞性。卡爾•波蘭尼Karl Paul Polanyi1886-1964 奧地利經濟人類學家

最常見的一句空洞口號:「工人有力量」,具體是在那方面表現出來呢!在罷工中能表現出來嗎,表現在團結或是擴大,還是道義呢這些問題頗大,龍少

 

 

參考資料

1. 陳周旺、汪仕凱著:《工人政治》(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3

2. 輝等著:《當代西方工人階級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5)。

3. [英]E. P. 湯普森(E. Polmer Thompson)著,錢乘旦、楊豫、潘興明、何高澡等譯:《英國工人階級的形成》The Making of the English Working Class上下南京:譯林出版社,2001香港公共圖書館藏有,可外借。

4. 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研究所編:《馬克思 恩格斯 列寧 斯大林 毛澤東 鄧小平 江澤民論工人階級政黨的先進性》(北人民出版社2003

5. 明愛青少年及社區服務、明愛社區發展服務著:隱形之光──十二位清潔工友的故事》(香港: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2024)。

(完)

 

龍少爺

17.07.2025

 

若有興趣進一步研討交流,請發電郵到本人電郵地址: leungpolung@gmail.com

 

2025年7月14日 星期一

太虛大師遊青山禪院與省港大罷工

 



太虛大師遊青山禪院與省港大罷工

 

開場白

1920年代的非基督教運動對教會有很大打,同期的反迷信運動有政府力量,對東方宗和信仰打擊更大。

1926年 9月2日,人間佛教創始人太虛大師1890-1947)到達新加坡。是時省港大罷工已經歷了1年多,於10月10日結束太虛計劃建立世界佛學會,講經規模頗大,帶備英語翻譯員,在英國皇家大禮堂演講3天,惜聽講的英國人只有少數,故没有試譯,聽者以閩南人為眾,只翻譯閩南語

10月10日國民革命軍克武昌。佛學院及漢口佛教會,均陷於停頓。善因(?)離佛學院返湘學院由大敬(?)守屋。

10月11日,太虛乘德加大號啟程回國,與前廈門大學校長黃琬(孟珪,?)同船,傾談頗不寂寞。

德加大號是由印度開往日本,途經新加坡、香港、廈門、上海等13 個城市。可見這時東亞交通已日漸正火月口中弓

10月15日農曆重九,德加大號到達香港。次日太虛黃琬在商人曾星瑚()等陪同下遊青山禪院,值寺中開戒,主持顯奇(1859-1932)法師率眾歡迎,請為開示。

 

曾星湖是越南華僑,於1905年與簡照南1870-1923)簡玉階1875-1957-兄弟,創立南洋煙草公司。

 

18日,德加大號過廈門,會泉(轉逢(常惺(王拯邦(居士等來迎,強大師小留。大虛曲從眾意,上岸宿日光岩

 

「乘德加大自星洲返滬,在香港須停一晚。到時適值重九,遂偕黃孟圭君登太平山絕頂。即晚、多有請書字者,次日、由曾星湖等陪游青山寺,寺主顯奇及羅浮僧相空等極盡款待。寺中適開戒,緇白濟濟,宛然一大叢林,而嶺南佛教聯合會亦設其中。大眾請為說法,隨機開導以務農,以持戒、習禪、廣學、方便之意,皆大歡喜。臨暮,乘汽車返船埠,購報讀之:一曰、〈取締買女為尼之省令〉;二曰、〈息爭之希望〉。頗有所感,錄之於下:〈取締買女為尼之省令〉:廣東省政府昨11日通令所屬云:『為令飭事:現接國民黨南路代表大會主席團函開:南路黨務代表大會,經於95日開會,代表團提議請嚴禁各屬庵廟寺觀師姑買女為尼一案。當經敝會提出討論,照原案決議通過,轉請政府飭屬嚴禁。其年幼者,歸還其父母,年長者,任其自由擇配。庵租、廟產,悉照中央黨部明令撥辦農村教育經費,業經議決在案。查師姑盤據庵產,安坐而食,假素食清修之名,行斂財賣淫之術,迷信神權,大傷風化!其尤甚者,而收買女孩以為續嗣,使女子終身無解放之望,尤為慘無人道!為此相應請貴政府照案飭屬明令嚴禁,實紉黨誼!等由前來,當經省務會議議決照準。除函覆外,合行令仰即便轉飭所屬一體遵照嚴禁,切切此令』

「〈息爭之希望〉;海內苦兵爭久矣,一般人民之心理,每以息爭為惟一之希望,頗若與擁兵者之心理相背馳,是則人民雖希望息爭,殊未易達息爭之目的乎!然余默察各方之心理,非好爭也。無地盤者,每樂有地盤者之互爭,以冀攫取地盤;有地盤者,每樂其他有地盤者之互爭,以冀鞏固己之地盤,或擴充己之地盤;至既入於互爭之漩渦,非一勝一敗即兩敗俱傷,均之無所利也。故餘以為息爭之法,第一步、先在有地盤者各守其固有之界限,但可鞏固其地盤,而不思擴充其地盤。第二步、各就其界限之內,修明政治,與民休養生息,爭人心之向背,而勿爭兵力之強弱。第三步、相互參觀其政治優點,各效其所長,各自改革其所短,以漸趨於同化。其目光專注重於國際,至毋徒計較於小範圍以內之利害,如是則共和二字可名副其實,非徒息爭,並可永無內爭矣!」

 

太虛學佛

太虛學佛後受當時思潮影響,閱讀康有為的《大同書》、梁超的《新民說》、章太炎的《告佛弟子書》、譚嗣同的《仁學》、嚴復譯的《天演論》及五洲各國地圖、中等學校敎科書等,尤愛不釋手的是《仁學》,激發了以佛入世救世的弘願。辛革命前開始閱讀《民報》、《新民叢報》等,覺得中國佛敎亦須經過革命

1910年,太虛與李棲雲南下廣州,過香港旅居數日,與革命黨人潘逹微、莫紀彭、梁尚同等接觸,他們向太虛介紹社會主義和無政府主義思想,閱讀托爾斯泰、巴枯寧、蒲魯東、克魯泡特金、馬克思、幸德秋水等著作,及張繼在巴黎出版的《新世紀》,太虛的政治社會思想,由君主立憲經國民革命轉入社會主義、無政府主義,及後讀章太炎的《立宗敎論》、《五無論》、《俱分宗敎論》等,意將以無政府主義與佛敎接近,而可由民主社會主義以漸階進

1911年,浙江光復,江亢虎成立「中國社會黨」,在報刊發表《中國社會黨黨綱》,太虛響應

1913年,師復公反對江亢虎,大力鼓吹無政府主義,太虛與師復互通消息。1928年出版《自由史觀》,講述無政府主義與佛敎思想。1929年後在舊金山得彼岸招待,其後不復聞無政府主義。

文中指「嶺南佛教聯合會亦設其中」,可見香港在華南地的佛敎地位,和青山禪院的輝煌地位。

1926年青山禪院修復工程完成,由妙參法師主持開光灑淨式,成為當時香港最具規的寺院。青山禪院由1918年開始重建,1924年顯奇法師(陳春亭,1893-1947)購入DD131號之88號地段,罷工發生後,再於1925年8月20日繼續購入DD131號之718號地段,今不二法門,及719地段,今觀音閣。同年在山脚創立青山佛教義學,由黎乙真夫人張圓明居士捐出一幅土地約萬尺,興建平房兩間,收容附近農村清貧學生約100名,是為香港佛教鄉村教育的首倡者,此後經過多次重修,組成校董會,現在的門前校名乃由筏可大和尚題簽,可惜該校後來因為收生不足,已於多年前停辦。1926年青山禪院完工後年開第一期戒壇,並刊《同戒錄》,盛况空前,當時太虛大師路開香港,目睹青山寺開戒的規模亦大感讚嘆謂:“宛然一大叢林,而嶺南佛敎聯合會亦設其中。”是期比丘僧當中有修悉、修成2人原藉越南,皈依青山禪院顯奇出家

同年,港九多處廟宇大興土木,九龍城的「道榮園」遷往沙田排頭坑,在人跡罕至的荒山野嶺,僱用工人草伐樹,劈山開石,建成道榮園」。在大嶼山地塘仔有「鶴林」(「葩嚴閣」) ,昂坪有「般若殿」。

文中没有提及太虛如何前往青山,按筆者涉獵資料所得,估計他們是從港島乘船前往,但文中則提及回程時,「乘汽車返船埠」,為何不車來回呢!

從九龍市區前往屯門青山的青山道元朗至屯門段於於1934年通車,荃灣青山段於19319年通車。翻看陳公哲於1938年編的《香港指南》一書,介紹遊青山禪院的交通時,「自九龍趁九號公共汽車可達。登山有兩途,一在正面,須舟渡淺灘,一繞曹園之背,逶迤而上,宜倩人領路。」九巴設有9號車由佐敦前往元朗,經疏佐敦道、彌敦道、大埔道、青山道直達元朗。服務時間由早上5時18分至晚上8時,每18分鐘開一班。車費頭等收5角5仙,二等收4角。

文章介糿說:「須舟渡淺灘」,從今天的填海情況來看,此情已難想像。文中所說的曹園即晴雪廬,是曹受元的別業,建於1918年,已於1982年拆

 

結語

大革命對東方宗教和信仰打繫很大,香港得政治之利,它們仍興盛且能保存下去。本文只是以太虛為中心,列出一些當時與此有關資料,讓大家略了解一二,接下來我會深入記述。

 

參考資料

1. 太虛大師著:《太虛自傳》(香港:佛敎慈慧服務中心,1998香港公共圖書藏有,可外借。

2. 白德滿(Don A. Pittman),鄭清榮譯:《太虛──人生佛敎的追尋與實現》(台北:法鼓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8香港公共圖書藏有,可外借。

3. 印順編:《太虛年譜》,(台北:正聞,1990香港公共圖書藏有,外借。

4. 劉智鵬編著:《屯門》(香港三聯,2012)香港公共圖書藏有,可外借。

5. 鄧家宙著:《二十世紀之香港佛敎》(香港香港史學會,2010第三次修訂版)香港公共圖書藏有,可外借。

6. 陳公哲編:《香港指南》(香港,商務印書館2014,影印1938年版)香港公共圖書藏有,可外借。

7. 太虛:〈記歸舟過香港時之所感〉,載:《南普院在線》,http://www.nanputuo.com/nptlib/html/200910/1409323973499.html

8. 鄧家宙:《陳春亭與青山寺史實新研》, 編輯委員會:《香港史地》第一卷(香港香港史學會,2010)。

(完)

 

龍少爺

15.07.2025

 

若有興趣進一步研討交流,請發電郵到本人電郵地址: leungpolung@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