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25年7月3日 星期四

再糾正省港大罷工的歷史錯誤


 


糾正省港大罷工的歷史錯誤

 

 

 

開場白

1956年台出版了一本先總統蔣中正的蘇俄在中國,實質是陶希聖等執筆,後有英日韓各文字版共13個,香港公共圖書館有中英文版,不外借。該書第43頁註有省港大罷工內容,共有四行字,錯誤多多。

先談第三句起「廣州的總工會發起對香港的罷工,及成立省港罷工委員會,原由廖仲愷領導,而實際為共黨分子把持。」

看到「廣州的總工會發起對香港的罷工」一句,就啞然失笑,我們要知省港大罷工不是全廣州工人參加罷工,只有廣州的洋務工人參加罷工,其餘各業工人仍在工作崗位上工作。廣州的罷工者不是針對香港而罷工,是針對英巡捕在上海的屠殺。深入來看,罷工的只是在沙面和東山的洋務工人。

按「廣州的總工會」一句,應是指廣東省總工會,因當時中國沒有廣州總工會,只有廣東省總工會在廣州。該會成立參閱中國勞工運動史續編編纂委員會編《中國勞工運動史》(一)第二編第四章五(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勞工研究所理事會1984),主編陸京士,香港公共圖書館藏有不外借該書二)第三編第二章第四節專章記述省港大罷工粵港罷工案),第三章也有省港大罷工資料,全部没有隻字提及是這會發動或參與。

繼續談指廣東省總工會成立省港罷工委員會,上書二)第三編第二章五記述省港罷工委員會,沒有隻字提及是這會有份成立的。再看當年出版的《工人之路特號》,廣東省總工會沒有一人在省港罷工委員會內任職,它怎會是成立者。而廣東省總工會是傾向反共的,或如上書二)第三編第二章五所說,國民黨人不想對英作戰出現分裂,故不與中共爭位。省港罷工委員會為共黨分子把持這一句就正確,國內學者會用「領導」一詞。

 

蘇維埃

讀到第二行尾「共黨認為這一罷工委員會,等於1917年俄國二月革命以後的“工農兵蘇維埃”,」及最後一句「共黨把這種組織當做他建立“無產階級專政”的基礎。」就問題更大,據現已公開的共產國際檔案,當時共產國際認為此時中國革命是資產階級革命,不是社會主義革命,故要中共黨員加入國民黨,在資產階級領導下進行國民革命,不准中共組織蘇維埃,連宣傳也不可以,故指罷工委員會等於蘇維埃是大錯。

從實質來看罷工委員會是純工人組織,工農兵蘇維埃是工人、農民、士兵各自的蘇維埃聯合組織,兩者成員完全不同,怎可說是等於。蘇維埃是進行奪權的工具,如中共成立蘇維埃,即是向共產國際扶持的國民黨廣東政權進行革命奪權。這樣共產國際就有如老頑童周伯通,在練絶技左右互搏,自己打自己,任何一方勝出都是自己的勝利,正是阿Q精神「我沒有輸」,是絶妙的無厘頭喜劇。

龍少正準備出版省港大罷工百年文集及鋒而試,會有專文談罷工委員會與蘇維埃,不在此詳說。

當時的中共總書記陳獨秀一心想領導中國工人階級進行革命,建立無產階級專政的社會,遭以無產階級專政為遠景的共產國際嚴厲批評,又是無厘頭喜劇。

 

總結

綜合各方意見,蘇俄在中國政治宣傳品,龍少認為不能視為史實資料來使用,省港大罷工組織者鄧中夏的文章也多是政治宣傳品。近日要深入研究省港大罷工,細看《工人之路特號》和五卅史料的書籍,發現問題多多,以集會人數來說,五卅史料書編輯了某一集會資料後,同時指出當日不同的報刊的出席人數有差異,數值是千位數與萬位數之差,手民之誤還是有意誇大,現已無法核查。

《工人之路特號》錯字很多,內容大部分是政治文宣,小部分是失實跨大。如報導某團體借全總地方舉行大會,出席人數有千餘二千人,當時全總地址是現今是全總遺址博物館,龍少剛去了現場參觀,怎能容納千人開會。所謂「盡信書,不如無書。」謹記胡適的話:「大膽假設,小心求證。」

國內有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編:《共產國際、聯共(布)與中國革命檔案資料叢書》,共有60(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97-2002主編黃修榮,副主編馬貴凡、王德京。有關省港大罷工資料在1-14卷。網絡上有「中文馬克思文庫」,內有很多省港大罷工原始文件,容易使用和閱讀。

 

最後試以省港大罷工文宣方式,以口號押尾結束本文。

 

口號

爭取在當眼處建立工殤紀念碑!

在大圍建立沙田血案紀念碑!

(完)

 

龍少爺

02.07.2025

 

若有興趣進一步研討交流,請發電郵到本人電郵地址: leungpolung@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