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力量是甚麼
前言
有資深工運組織者說,深入接觸了工人數十年,認為工人並不是如左派書本上理論所說能堅決鬥爭,主張應以工人的日常展示工運。
國際政治教授陳周旺(1973-?) 等的《工人政治》指工人並不是獨沽一味在鬥爭,有其浪漫一面。且看香港藝術家程展緯的藝術創作,不僅是對勞工生活的描繪,也是對身份流動的新視角思考,跨過了傳統的上下階級觀念,打破界限,兩者共融。
多數論者的潛意識把中國工人論述作出局限,只是以新中國成立前的資料來論說,少把新中國成立後的中國工人加在一起來闡述,這就不能全面觀察中國工人的面貌。新中國成立前的工人是進行革命的,破壞舊政權,新中國成立後是進行建設的。同樣道理,論述中國工人階級特性時,不能只說新中國成立前的革命抗爭,不說新中國成立後的建設工作,否則不全面。
陳周旺等指中國工人的力量不在人數,而在於政治心臟──城市,但缺獨立鬥爭。
美國社會學教授西弗爾(Beverly J. Silver,1957-?) 將工人抗爭劃分為馬克思主義式抗爭(Marxist-Inspired)和波蘭尼式抗爭(Polanyian),馬克思主義式抗爭是創造性的破壞,波蘭尼式抗爭是破壞性。卡爾•波蘭尼(Karl Paul Polanyi,1886-1964) 是奧地利經濟人類學家。
最常見的一句空洞口號:「工人有力量」,具體是在那方面表現出來呢!在罷工中能表現出來嗎,表現在團結或是擴大,還是道義呢。這些問題頗大,龍少
參考資料
1. 陳周旺、汪仕凱著:《工人政治》(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3)。
2. 姜輝等著:《當代西方工人階級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5)。
3. [英]E. P. 湯普森(E. Polmer Thompson)著,錢乘旦、楊豫、潘興明、何高澡等譯:《英國工人階級的形成》The Making of the English Working Class(上下)(南京:譯林出版社,2001),香港公共圖書館藏有,可外借。
4. 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研究所編:《馬克思 恩格斯 列寧 斯大林 毛澤東 鄧小平 江澤民論工人階級政黨的先進性》(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5. 明愛青少年及社區服務、明愛社區發展服務著:《隱形之光──十二位清潔工友的故事》(香港: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2024)。
(完)
龍少爺
17.07.2025
若有興趣進一步研討交流,請發電郵到本人電郵地址: leungpolung@gmail.c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