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24年1月19日 星期五

1986年精工工潮的意義


 

1986年精工工潮的意義

 

前言

1986年5-6月的精工工潮是一宗小型勞資糾紛,但其意義重大,有官商勾結,社運圈內哄,涉及罷工權和罷工的意義。當中也可見階級分立,藉此可深入探討工人組織的重點是甚麼。

 

精工工潮

1986年5月28日,日資的亞洲精工香港有限公司下文簡稱精工解僱36名工會成員,指她們工作散慢,並得到其他日資公司的支持。工人對解僱理由不滿,及後全廠工人要求改善公積金制度。

6月,精工勞資雙方與勞工處談判無結果,百餘工人在廠內靜坐。資方表示被解僱的36位工人可自動離職。

6月7日,勞方投票否決資方新建議。

6月9日,精工八十名工人到日本駐港領使館遞信,部分人並在樓下靜坐露宿至10日。工人提出三點要求:1.無條件恢復僱用全體工人;2.工人罷工期間一切權利,資方必須全數支付;3.資方必須與工人談判所有權益問題。

接着勞方行動分為兩個方面,一批工人進行露宿,另一批工人開會,準備明天的傳單。是日也有工人去職工登記局,查詢申請工會注冊情況。下午,有35間團體就精工工潮到日領使館遞信,要求他們出面協助工人。

6月10日是工潮第11天,資方宣稱已申請禁制令,現考慮使用它來驅逐廠內的抗議者指支援者離去,並考慮解僱拒絶復工者。董事佐久間隆夫表示,工潮惡化因為有第三者介入,工人表示並無此事。在這情況下,被解僱工人當中有16人接受資方的補償建議,另有28名工人口頭提出辭職。

工潮在資方恩威並施下,工人無力再戰,6月11日周三下午,勞資雙方簽署協議,列席者有首席勞工事務主任周東山,立法局勞工界議員譚耀宗和基督教工業委員會主任劉千石等。而被指是第三者的支援團體,在禁制令下無法與工人一起參與勞資談判事宜。

工潮結束,被解僱者爭取到遣散費和推薦信,餘下百餘名工人下周一6月16日復工。資方表示考慮為日薪工人設立公積金制度。有支援者指這勞資糾紛共持續了個多月,而罷工守廠則有13天。

 

第三者

資方所謂第三者實是指托派,再收窄來看是指街工和新苗社,有論者指托派只會一味激進,不顧後果,有事後邀功之嫌街工否認托派介入工潮。

工潮初起時,譚耀宗、劉千石和公務員工會聯合會黃偉雄等到場,至6月7日,有人認為激進派主導工潮下,譚耀宗和劉千石已撤手不理。至簽約時兩人再出現,是因為要協助工人組織工會,並出任顧問。這一說法事後亦不能證實。

有論者稱讚黃偉雄的介入能穩定工人軍心,令鬥爭延長5天,資方才會讓步。謠言滿天飛下,是耶!非耶!斷估的推論已無法有正確答案。所謂歷史學家則按個人喜好而取捨寫故事,文膽則按需要而裁剪寫宣傳品。

露宿時,只有三數工人參加,陪宿的托派成員比工人多。回顧盲人工潮也有這情況,支援者的介入,令本已激進的盲人工友的行動更激進。同樣出現支援者比工人多的現象。更甚的是支援者要求參加工潮的決策,正如葵涌碼頭工潮時,有人私下說:「球迷要落場踼波」。

新苗的人曾指資方歧視女工,工潮中,支援團體內哄,有人提問,集團工會為何不出來支援。可能因托派介入,令很多工會卻步。金禧學潮時,港英曾誣指某老師是托派,扣上破壞社會秩序的大帽子。當時社運活動中,警方是針對托派的,一見他們稍有所謂過火行動即拉人,所以行動中非托派者會與托派保持距離,以免殃及池魚。

周東山也指:勞工團體的介入阻延了工潮的解決。因他是官員只是單一的想調停罷工,盡快把工潮結束,完成一件工作,而支援者可能阻延他收工,甚至要加班。他不理會勞方要求是否有合理性,公義和道德在那裡。

第三者問題上,黃偉雄有不同意見,指工人以投票來否決資方建議,可見支援團體没有左右工人的決策,是工人自決的表現。

有英文報刊說,資方向港督尤德施壓,要調解結束工潮。這或許是周東山單一解決工潮心態的根源。

有論者分析左翼的工運的手法,指「香港左翼並不傾向群眾性行動,又因他傾向吸收有先進意識的志同道合者,所以他採取激烈行動的策略,作為自己的標誌,以此來喚醒沉睡的工人階級。」即是指香港左翼有列寧先鋒黨的思路。龍少沉思,八十年代香港工運高漲,獨立工會湧現,部分工會結為集團工會,有工會由工運走向社運,工人階級沉睡嗎!

 

軼事

發動和參加這工潮全是女工,但卻不見有以女性角度來評論的文章,不知為何呢!

佐久間隆夫是為此工潮而從日本來港,可見日方重視此工潮,多數人指因工潮令公司損失嚴重,總公司不得不重視,要派重量級人來港。龍少另有想法,總公司認為工潮會成為先例,處理不好,日後可能會有壞影響,更甚是怕對其他日資公司造成不利影響。

街工方面,以蘇耀昌為前線在現場,梁耀忠在後運籌帷幄,間中亦到現場。還有關尚義律師亦到現場協助工人,他是美國民主黨香港支部負責人,没有被指是第三者,亦没有把事件牽涉到美國民主黨和美國政府。

 

總結

有論者指工潮中,部分傳媒是站在資方的角度看問題,他們的文章指責工人無理,破壞社會和諧,更甚者要求禁止罷工,以保證安定繁榮。及後的大工潮中,仍不時聽到這論調。

論者又認為傳媒執筆者是資本家或高層,當然不會站在勞方角度看問題,這就毛澤東在《實踐論》所說的,甚麼階級說甚麼話。對中文報刊不重視這工潮,論者總結時說,基層記者都是工人,大家應組織工會團結爭權益龍少最高理想是,馬克思寫著「全世界勞動者,聯合起來!」

為何要團結工人組織工呢!黃偉雄表示:勞工處只是調停者,要結束工潮,故工會是要維護工人權益。崗位和理念不同,做事手法和職責就不同,結果必然不同。這是從所有罷工的過程和結果可見,

香港工運於六七後已少有暴力事件,精工工潮被指激進,但它連肢體衝突也没有,怎算是激進呢!進一步來看,激進與温和的界線在那,這線由誰來劃定呢!不同階級有不同劃線標準。

(完)

 

少爺

19.01.2024

 

若有興趣進一步研討交流,請發電郵到本人電郵地址: leungpolung@gmail.com

 

 

1 則留言:

  1. 梁寶霖建議參考丘延亮的文章,台社會學研究?及英文書,佢有份做幕後黑手,後來用精工CASE做博士論文,工會後來散左,可惜,丘生卻獲功名。
    梁寶霖建議更文中資料,關尚義當時是神父,不是律師。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