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7日 星期四

香港社會保障發展

 



香港社會保障發展

──讀九千鴻毛──香港工殤運動紀要筆記

 

李亞班、余嘉浩、謝欣然、戴星、蕭倩文等文字,攝影Yun Yip,設計Chan Lo:《九千鴻毛──香港工殤運動紀要(香港:工業傷亡權益會2024

 

前言

讀工權會的九千鴻毛,阿班記錄的中央補償基金史中,談及社會保險,進入1950年代香港開始實施僱員補償制度,以僱主私營購買勞工保險為基礎僱員補償條例以英國有關法例為範本。各社會團體紛紛向港英提意見,香港華人機器總工會和港九工團聯合總會提出,以全面社會保險為框架,包括失業、養老、傷病醫療、生育等,由勞方、資方、政府三方共同供款。阿班說這方案早於1920-1940年代國民政府已草擬和立法。而以上兩間工會都是親國民政府的,提出這些意見的資料,可能來自國民政府。

工團屬會的兩位勞工顧問委員會成員多次在會上促請港英考慮立法,但官商勾結的港英和資方不支持,港英指這保險制度不可行,需要專家和工作人員深入研究,可試以職業介紹所協助失業工人。資方不同意港英的提議,直說不能負擔勞工保險費,反建議強迫工人儲蓄。及後1953年通過的勞工賠償條例,没有社會保險元素。華人機器總工會亦有代表在勞顧會。

 

綜援

戴麟趾出任港督,提出社會保險。1965年,府委任倫敦大學教授威廉士女士發布第一份社會福利政策白皮書《香港社會保障服務提供及有關問題之可行性研究》認為中國傳統家庭的保障功能正在瓦解,必須盡快建立一套現代保險及社會救助制度。她主張發揚中國傳統美德,鼓勵老弱傷殘者由自己家庭成員負責照顧,不應純依賴公共和私人提供的福利,這主張一直延續至回歸後。1966年港英成立一個跨部門小組,研究社會保障。

1967年,跨部門小組回應威廉士的報告,發表《社會保障的若干問題報告》,建議港英推行一個現代化和統一由政府撥款的綜援計劃,及供款式社會保障方案建議在內外保守勢力反對下被雪藏

1971年,港英公布社會救助的標準,正式推出「公共援助計劃」簡稱公援1993年改稱為「綜合社會保障援助計劃」簡稱綜援,通過稅收再分配方法,取代實物救濟,以現金救助貧困人口,標誌著香港進入現代意義的社會救助制度

 

後續

國民政府的社會保障方案內容是如何呢,是三民主義內容之一嗎,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中共有没有社會保障方案,龍少會撰文逐一記述。

(完)

 

少爺

28.03.2025

 

若有興趣進一步研討交流,請發電郵到本人電郵地址: leungpolung@gmail.com

 

 

 

2025年3月25日 星期二

讀皇仁首任校長史釗域傳筆記


 

讀皇仁首任校長史釗域傳筆記

 

〔英〕白潔蓮Gillian Bickley著,〔英〕邢影Rudolph M.:《金針度人──費德歷史釗域The Golden Needle: The Biography of Frederick Stewart香港 文韻出版社,2022,香港公共圖書館藏有,可外借。

 

本書第187-188頁有1884年反法罷工內容,指華「首總理」主席梁安(梁鶴巢、梁雲漢,?-1890草擬了一份公告,呼籲罷工者復工返回工作崗位。本書主角總登記官Register General史釗Frederick Stewart1836-1889)表示解決罷工問題是政府的責任,不是東華醫院的華人,輔政司馬師(英William Henry Marsh1827-1906)曾提出免除罷工者罸款。

該書的記述易使人誤以為梁安是當年華首總理,另據維基資料指東華醫院主席李德昌要求見史釗域,但史釗域認為駱克James Haldane Stewart Lockhart1858-1937)已經會見了罷工的工人而予以拒絕,並建議李德昌、駱克(英James Haldane Stewart Lockhart1858-1937))以及一眾東華總理和南北行代表一同商議辦。一位南北行商人促請港英和華人賢紳共同解決問題,史釗域予以贊成,並批准華人代表張貼告示,指示華工復

如此情況下,當時東華主席是誰呢,查看東華網的歷任主席名單如下

歲次丁丑(1877)梁雲漢(梁鶴巢)

歲次癸未(1883)李萬清(李逸樓)

歲次甲申(1884)盧紹勳(盧佐臣)

歲次乙酉(1885)關學經(關愷川)

資料明確指梁安當東華主席是1877,相距1884年有7年。而李萬清即李德昌,是東華1884年主席。白潔蓮一書没有提及李德昌,更易使人誤以為梁安是當年東華主席

香港史學者思行《香港史100件大事》上冊記述,華主席李德昌求見署理輔政司史釗域,冀港英答應保證華工無須為法國戰艦工作,史釗域予以拒絶,並指示李德昌和其他華商出席下午3時會議,與駱克一起商談解決罷工的方法

思行史釗域署理輔政司有問題的,當日龍少的《汗血維城》照抄跟住錯。按維基資料這段期間的輔政司資料如下:

馬師1879年1月3日-1885年6月10日)

史釗域(署理)(1885年6月10日-1887年10月5日)

史釗域(1887年10月5日-1889年9月29日)(任內逝世)

利斯特(署理)(Alfred Lister)(1889年10月7日-1890年1月17日)

金針度人184-193頁,指史釗域於1883年3月30日後任總登記官,至1887年10月8日止,有提及駱克署任,没有記述是那時,要繼續找出他當時的身份。

按年份來看中法戰爭至1985年結束,而反法罷工於1884年底已結束。史釗域署理輔政司時是1885年6月,因此他處理反法罷工時不是署理輔政司。金針度人191-192頁,指1885年12月港督寶雲(英George Ferguson Bowen1821-1899)薦史釗域任輔政司,倫敦同意。

再據香港史教授丁新豹《善與人同》會談中,東華總理梁安建議駱克發出告示,指出在華商斡下,港英赦免騷亂者的罪行,要求參與罷工工人復工。梁安又要求英軍退出東華,以免華人覺得東華聯合港英鎮壓華人,並且在東華空地集會,勸諭華人復工。以上建議都表現出東華以及華商在華人事務的影響力,這正好是港英的忌憚,因此史釗域否決梁安的建議。後來,又有商人建議以東華名義發復工告示,這建議侵奪了港英的權力,史釗域更不會答允。最後,一名南北行商人打破僵局,指現在的局勢並非一個私人團體或公局所能解決。認為與政府合作恢復秩序和終止罷工,這是所有忠誠市民的責任。這正是史釗域期待的言論,華商要聽命港英,而不是聽命廣東政府去處理香港問題。最後,史釗域批准張貼名為「長紅」的告示,指令華人復工。

梁安與李德昌都有提建議,見史釗域的是李德昌,進一步的問題是李德昌是否以東華主席身份見呢。

這罷工是香港工人愛國反帝的表現之一,另一方面說明華商寄人籬下,遇問題不能主動提出主張,而是要等待主子吩咐才去提意見。

(完)

 

龍少爺

04.03.2025

 

若有興趣進一步研討交流,請發電郵到本人電郵地址: leungpolung@gmail.com

2025年3月13日 星期四

顧正紅案疑問

 



顧正紅案疑問

 

此事第一個問題是顧正紅本名是甚麼,中國勞工運動史續編編委會《中國勞工運動史》(),第三篇第91頁,指顧正紅原名是顧正洪,中共為宣傳需要改為顧正紅,翻看是日上海《申報》,兩個字都有使用。直至現今不見國內學者反駁的說法,顧正紅原名没有定論。

顧正紅之死疑團一大堆,龍少先簡單整理出各論者的故事大綱,5月15日,內外棉七廠夜工人上班,廠主不准進廠,勞資生糾紛,工人愈聚愈多,一致要求發給工資,撞開廠門湧廠,與廠方人員發生打鬥,日籍副總大班元木和大班村川向工人開槍,打死顧正打傷10餘人3 人被捕

再看當時《時事新報》報道內外棉十二廠因工人被開除而罷工,七廠工人去支援,資方不許離廠,雙方理論,工人愈聚愈多,大班和職員開槍,打死顧正紅和王福全,打傷3人,輕傷無數。警探到場。工人不散去,印捕開槍打中女工,5-6人被捕,廠中器具没有被毁,傷者送院。

且看中共市委海黨史研究室的「大話西遊」《中國共產黨上海史》的胡亂創作,七廠閉門顧正紅率工人廠門,大班帶打手毆打手無寸鐵工人,顧正紅率工人去取打梭棒自衛,大班拔槍並揚言開槍,顧正紅率數百工人迫近,敵人對顧正紅開槍,顧正紅兩槍仍高喊團結,敵人再對顧正紅開兩槍,還用頭,雙方混戰,巡捕到來驅散被打傷工人。翌日顧正紅傷重犠牲。以上粗體字是龍少認為是儍人的自作聰明描寫。

手無寸能衝開廠門估計要有過百人,顧正紅中四槍仍被針對加以刀砍,即是迫近的數百工人没有因顧正紅中槍加以救護,任由他被刀砍而不「自衛」阻止。回頭再看,工人去取打梭棒自衛,即雙方在打鬥,顧正紅在這打鬥下被針對的攻擊,是兇手的狼狠,還是人多的工人無能。更見顧正紅被刀砍是低B的寫作技巧,情節自相矛盾。

我們且順序看問題,回頭看七廠支援者有没有進廠,《血潮日刊》的記述,顧正紅中槍後「抱於樹上」,有樹木可能是在廠外開槍,不是在廠內,亦即是七廠支援者没有進廠。再看內外棉工會的《為日人慘殺同胞顧正紅呈交涉使文》記載,有「不讓入廠」一句」,支援者應是在廠外,可是大部分的創作都是廠內。日人的記述是,工人毁門入廠,入物料間取棍棒向日人攻擊。這時又有人想破門入廠,衝突下印捕和日人「自衛」開槍,擊中顧正紅。多番核對下,大部份創作者在此取材。《內外棉紗廠工會宣言》的記述也是支援者没有入廠,開槍是在廠外。

劉明逵《中國工人運動史》記述是,七廠夜班工人回廠被阻廠外,工人要求發工資,遭日人以鐵棒亂打,顧正紅自衛,大班朝工人開槍,顧正紅中槍,至17日不治。這故事事發在廠外不是廠內,大班没有針對顧正紅開槍和刀砍。

接下來看入廠內的工人有没有打人,是否被打没還手。很多論者都描寫工人持打梭板打鬥,以突顯工人不屈英雄形像,如顧正紅紀念館的顧正紅雕塑,就是手持打梭捧。這是完全没腦的創作,如此故事下,開槍者可抗辯說是生命受威脅要自衛而開槍,日方的記述已如此。1922年海員大罷工的沙田血案,很多論者指工人向軍警動手,就是要創做一個自衛開槍的故事,再看美國警員槍殺黑人案,自衛開槍是最佳抗辯理據。

繼續看問題,《為日人慘殺同胞顧正紅呈交涉使文》指有顧正紅二人「中彈倒地」,《時事新報》報道另一死者是王福全。當時工會的傳單都没有提王福全。王福全的情況如何呢,没有人記述,為何不記錄呢!

開槍後,《為日人慘殺同胞顧正紅呈交涉使文》的記載是,工人因不能自衛四散奔逃,將傷者扶出送院,顧正紅送院不治,没有提王福全是否送院。工人四散是人遇險的基本自然反應,且把受傷送院是首要且重要的事。没有一字談及打梭棒。

(完)

 

龍少爺

14.03.2025

 

若有興趣進一步研討交流,請發電郵到本人電郵地址: leungpolung@gmail.com

 

2025年3月12日 星期三

羅登賢與1920年機工大罷工


 

羅登賢與1920年機工大罷工

 

前言

香港史書對1920年代香港罷工史有三缺一情況,不提1920年機工大罷工,只說1922年海員大罷工,1925年省港大罷工,近年國內出了一本《羅登賢史料匯編,情況如呢。

我且先寫出羅登賢的簡介,他與蘇兆徵同是以香港為家,放眼中國革命的工運領袖參與了1920年代香港三大罷工。

羅登賢的工運路在太古船塢起步,估計他是香港華人機器總工會簡稱華機會早期會員《羅登賢史料匯編有多處提及1920年機工大罷工,可是卻不寫出發動這罷工的是華機會

羅登賢1925年加入中共,1930年任中共核心政治局委員,1931年任中華全國總工會簡稱全總委員長。當時中共主政的是李立三,及後被批判是左傾冒險主義,主持廣東工作的羅登賢承認錯誤,犯有獨裁和命令主義作風,調離廣東到江蘇工作,仍是中央委員。1933年犠牲時28歲。

 

機工大罷工

《羅登賢史料匯編記述機工大罷工在188、207、222、256、278、317、357、363、388頁,多處用同一段文字,「1920年4月香港爆發了機器工人大罷工,工人取得增加工資的勝利。」

《羅登賢史料匯編222、317-318頁,指1920年的鬥爭中成立了工會。257、363頁,記述是「籌劃成立本廠的華人機器工會」。據現有資料無法佐證這一記述,亦無有力資料指是錯誤。

《羅登賢史料匯編363頁,機器工人大罷工,要求改善待遇,爭取民主權利。」機工罷工主要要求是加薪,加薪是改善待遇之一,著者歐陽效廣加上「爭取民主權利」,這是没有其他人說過的,龍少没看過要求條件全文,不知有没有這內容,但宣言是没有談及這內容的。

《羅登賢史料匯編429頁,1922年支海員罷工時成立太古船塢工會。表面來看與257、363頁,指的1920年鬥爭時籌劃成立,本廠的華人機器工會用詞略同,不知是不是指同一件事。現有資料無法佐證,亦無法指是錯誤,或者許去查閱太古公司的檔案能找到答案。

我們另談一下馬曉東《羅登賢》,第12-13頁提及機工罷工,有一段描寫羅登賢反對華機會調停內容。《羅登賢史料匯編没此內容,其它論述機工罷工書也没有這內容。但我反覆看文中羅登賢說話,好似海員大罷工時,海員工會批評調停者的說內容。

馬曉東《羅登賢》13頁,有一段因機工罷工,羅登賢被捕囚六個月內容。而《羅登賢史料匯編没有這內容。另第223頁,林鴻暖和何錦洲把這事時序放在1922年的海員大罷工太古工人支持海員罷工,羅登賢因而被捕判囚六個月。其他資料没法佐證被捕一事,亦無有力資料指是錯誤。政府和太古會否有這方面的檔案。會在接下來的文章談羅登賢與海員大罷工,才深入談這問題。

《羅登賢史料匯編223頁,1924年楊殷等去香港發展中共組織,培養了羅登賢入黨257頁,羅登賢在醒藝群俱樂部結識中共黨員陳日祥。華機會在西灣河有群愛公論社。陳日祥曾在中環街市活動,及華機會紅磡的醒藝俱樂部教音樂。羅登賢在港島西灣太古工作,為何去紅磡醒藝群俱樂部結識陳日祥。唯一解釋太古和黃埔都是華機會會員重點區,羅登賢為華機會會務奔走這兩地。

 

評說

《羅登賢史料匯編能多處記述機工大罷工,我們香港出版的香港史書為何三缺一呢!甚至一些自稱中立的著者也如此。因為它親國民政府嗎!那你可知它有親港英的一面嗎。從羅登賢一生可見,港人不只曾是中共領導核心人物,且是全總最高領袖,海員領袖蘇兆徵有位居此重要地位。

(完)

 

龍少爺

12.03.2025

 

若有興趣進一步研討交流,請發電郵到本人電郵地址: leungpolung@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