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6日 星期四

省港大罷工史跡徑(第一稿)

 


省港大罷工史跡徑第一稿

 

設計:梁寶龍

許天生

2025年1月17日



 

今年是省港大罷工百週年1925-2025,這是一宗愛國愛工會運動,龍少會搞一連串活動,以紀念先輩們的無私奉獻。

 

集合地點:

堅尼地城地鐵站A出口,士美菲路地面。

 

沿士美菲路向海邊行,過了卑路乍街,下一個街口轉入厚和街,入內近街尾38號持平大廈。

 


持平大廈原是持平工會物業,會員是屠猪者。第一任會長黃金源是省港大罷工糾察隊長,拜一代宗師黃飛鴻徒弟林世榮猪肉榮為師,能以一敵十。省港大罷工後該會解散了一段時間,然後再復會,開辦有小學,重光後會務發展至九龍,現已取銷註冊,改為有限公司。

 

返回卑路乍街向東行至55-59號,到山市街交界。

 

這裡1922年時是貨倉,11月11日有一宗火警,禍及厚和街和吉席街時稱吉直街住宅,焚燒21間屋,死去五六人。59號倉存有硝磺,60號是貯木材貨倉。

 

繼續沿卑路乍街向東行至荷蘭街,北面有魯班廟

 

1922年1月廣悅堂要求加,時值海員大罷工,資方不予理會,3月木匠工會接手加薪事件,4月舉行罷工,6月迫使資方答應加薪

再上是香港大學,龍少當年旁聽陳明銶教授講課的地方,現只能在此「遙望南天憶故人」,我自徘徊西環說工人故事,全力建立陳明銶工運史學。

 

繼續沿卑路乍街直行到尾轉入皇后大道西,行兩個街口轉入和合街1-3號金陵A有「香港電車職工會」。

 

電車工會搬遷了多次,這是新會址。該會的白潔之參與了省港大罷工,反英抗暴時以回教代表出任鬥委,是少數參加兩次反英鬥爭者。該會多人出任工聯理事長,如工聯首任理事長朱敬文,第七至廿一屆的陳耀材。

省港大罷工時會長是何耀全,也是林世榮徒弟,領導省港大罷工,及後位居中華全國總工會領袖,一度消沉。

該會有很多中共黨員,如白潔之、何耀全、朱敬文。

 

返回皇后大道西前行到山道,就是塘西風月的石塘咀。

 


1904年港英下令所有妓院遷往石塘咀營業,人力車因而集中在此營生,高級酒樓拔地而起。

1922年石塘咀酒樓業工人全體罷工,工會出現分裂,罷工失敗結束。罷工時發生香江酒樓現為太平洋廣場東主被槍殺事件,富商因而僱用保鏢以策安全,得到港英發牌可持槍外出護衛,事件與罷工無關。罷工詳情參閱周奕的新書《香港躍居前茅》或當年《華字日報》

程美寶的太平戲院紀事──主源詹勳日記選輯1926-1949)》,源詹勳記述了自己去妓院玩樂的心態,及花費細節等,是真實的塘西風月故事。

 

沿皇后大道西前行到屈地街德輔道西山道交界今香港商業中心旁,是石塘咀電車總站。

 

其旁德輔道351-367號是永安公司貨倉,於1948年9月22日大火,死去176人,災民二百餘人,永安職員住在附近,百餘人受影響,永安罹難職員由公司負責安葬荃灣華人永遠墳場。。

 

繼續沿皇后大道西前行到西邊街。

 

1921年茶居工人罷工與資方相持不下,茶居工會集資開辦茶居工場營業以維持罷工工人生活,作長期抗爭。9月1日,家集體所有制的「工公茶」在皇后大道西329號工團總會亦在此開幕,黃金源主禮陳詞尾聲喊出:「工公啟幕,共產先聲,工權獨立,大放光明。」黃金源是國民黨員,不是中共黨員,竟喊出共產主義口號。卅年代國民黨員的文章,常見使用鬥爭一詞,及運用唯物主義。

 

沿西邊街行到德輔道西交界,全力組織省港大罷工的「香港工團總會」就在這附近被封。

 


工團總會是發動省港大罷工兩間總工會之一,國民黨港澳總支部設在此。是黃金源於1922年發起成立的,有屬會70多間,後發展為90多間,當時會址在皇后大道西329號,即上文的公工茶居,總會員人數有十餘萬人。

省港大罷工前夕324,工團總會號召舉行全港各界追悼孫中山先生大會。當日工團總會樓上樓下,甚至街道上也擠滿了群眾,港英藉口疏導交通,出動警員駕駛電單車衝向群眾,並拘捕3人,擾亂大會。在群眾的強烈抗議下,3人獲釋。可見該會號召力和地位

大罷工期間中共要成立香港總工會,兩間總工會要讓位,華工總會消失了,工團總會只是停頓會務,

大罷工結束後工團總會回港重整會務,有屬會21間,至1927年4月1日選出幹事21人。不料,是日晚7時,大隊武裝警闖進會內,肆搜掠,禁止各出入及搬走會內全部文件器具,將封閉。事後,工團總會請香港總工會轉呈國民黨中央黨部,及民政府向港英提出嚴重抗議。

1927年時工團總會在德輔道西。

 

沿西邊街北行轉行至干諾道中時稱康樂道中160號,今中聯辦是港梧輪船工會會址,位4樓

 


港梧工會於1927年10月12日刊憲被封,指妨礙香港治安,並通知該會於48小時內把會內所有東西搬走。警員於15日到上址封工會,帶同十餘名搬運工人把工會內的傢俬也帶去中環「大館」,拘留4人。港梧工會以卅元請該批工人把所有東西搬回工會,警方亦搜查了該會的九龍支會。是次行動總共出動了百餘名配備武器中西警員,並在九龍搜查了六七間未註冊會社和館口,行動中抽起床板來檢查,拘留3人在大館。該會不久仍繼續活動,在香港工運上佔有重要角色。

早在1922年10月16日,警探查走私,在來自梧州的船上發現藏有軍火偷運來港,事件涉及一間梧州海員俱樂部,而港梧工會有涉嫌而被封。警察在工會時雖找不到任何證據,港梧工會自此列入黑名單被釘住

接着1926年春,港輪船私運鴉片出香港被查獲扣留鴉片沒收。資方擬利用工會出頭以罷工威脅放行發還鴉片,該會的名譽因而再次受損遭封閉

 

終點

沿諾道中直行到威利麻街,搭電梯上行人天入中山公園。

 

在游池後面海員大罷工紀念牌前,開座談會交流,解散。


注意事項

路窄街上人多,組團參加者不宜多。

今次活動得到一位有牌導遊協助沿途講解。

(完)

 

龍少爺

12.01.2025

 

若有興趣進一步研討交流,請發電郵到本人電郵地址: leungpolung@gmail.com

 

 

2025年1月15日 星期三

意外背後:啟德醫院塌棚意外反思




意外背後:啟德醫院塌棚意外反思

 

撰文:工業傷亡權益會

 

新年伊始,香港再次發生嚴重工業意外,啟德新急症醫院地盤一幅大型棚架忽然塌下,造成11名工人受傷,其中兩人傷勢嚴重。一年前和啟德新急症醫院一橋之隔的啟德承富里澐璟地盤,造成兩死兩傷的大型棚架倒塌事故歷歷在目,社會再次針對棚架意外有所關注,政府更因此新修訂《竹棚架工作安全守則》。棚架意外的警號已響之不絕,為何相近的意外仍可再次發生?

 

勞工處必須盡快公開交代意外成因

過去發生嚴重工業意外後,坊間都會出現不同報導和說法,但這些資訊有不少偏差,令到意外成因眾說紛紜。以今次啟德醫院意外為例,有傳指棚架倒塌前曾經被車輛撞擊,如屬實的話,就需要了解為何棚架受撞擊後仍沒有檢查棚架情況?如果涉及工作工序,為何使用大型機械時如此接近棚架?當時有沒有進行圍封?而這些調查方向更會引申到是否有趕工情況?是否有工作程序不周?所以盡早公開意外原因不但是回應公眾關注,更需要令業界清晰地了解和針對類似情況作出檢查改善,作出一個真正的「職安警示」。

 

竹棚安全問題再次成疑

過去涉及大型棚架意外均涉及竹棚的架設拆除或使用,竹棚作為傳統建築工藝,但竹竿物料情況不一,搭建時也難以有精準的力學計算,嚴重的是常有得知竹棚搭建後,容易被人私下改動,令竹棚使用時的風險大增,如上述提及啟德承富里澐璟地盤有人涉嫌私下移除「拉掹」的情況。所以使用金屬棚架應當是未來趨勢,特別是面對相類似的嚴重工業意外之下,發展商、業主應優先承擔安全責任,盡早引入金屬棚架的使用。另一邊廂,政府和社會也可進一步規管竹棚的使用,例如限制竹棚只可在一定規模或高度之內搭建,避免嚴重意外發生。以循序漸進的方式取代竹棚,應當是社會趨勢。

 

中國建築時有工業意外

這次意外的總承建商中國建築過去時有工業意外,包括是上年度將軍澳中醫院棚架倒塌意外,以及落馬洲吊臂倒塌意外 。儘管這些事故沒有造成重大傷亡,但令人擔憂常有意外的公司,其安全文化、管理模式是否有所不足?當局會否針對此方向徹查,督促這些意外事故較多的企業,能夠真正整體落實安全系統,並確保這些嚴重意外不再發生?

「意外一宗都嫌多」言猶在耳,1月13和14日分別出現兩宗嚴重工業意外,我們不希望這些說話只成為一紙空談,一句無力的口號。要做好安全,還需要各個有能力的單位拿出應有的承擔,及早解決行內積習已久,但仍視而不見的深層次問題。否則,無論再有甚麼"4S,致命的工業意外只會一直纏擾著我們。

(完)

 

龍少爺

16.01.2025

 

若有興趣進一步研討交流,請發電郵到本人電郵地址: leungpolung@gmail.com

 

 

2025年1月2日 星期四

1941年香港人口資料的問題


 


1941年香港人口資料的問題

 

糊塗帳

龍少研究十八日保衛戰的工人情況時,偶然發現1941年香港人口有多個不同的數字,因而翻看多本書以釐清資料。

首先談關禮雄《日佔時期的香港009頁指全港約有170萬人,當中有五十萬難民同書第234頁表一有詳細人口數字不包括駐軍1941年3月港島人口709,294人,九龍人口735,043人當中有水上人154,000人,港九人口總數是1,444,337人:新界人口約195,000人,另露宿者20,000人,該表全港總數是3,103,647人,而我計算是1,659,337人,與該表不同。表中港九英國人人口為7,982,華人人口為1,420,629人,尚有印度人、歐洲人和美國人數字,不在此一一列出。此表數字混亂,最後的總數是全港人數還是其他。其總數與第003頁的總人口約170萬人有很大差距,而我計算的總人口與170萬人接近,不知原因為何。

該書表二的表格名指是1941年3月調查,而區名稱是水城區和藏前區等,這是淪陷時的地區名稱,明顯有部分內容出錯,將表一和表二的數字對照,完全不同,表二的人口數比表一大減,全港總數是842,219人,看來年份有錯了。

將表二人口數值與香港地方志編《香港志自然 建置與地方概況 人口267頁的1943年人口數對比,數字是855,888,與表二的數字接近不知原因何在。

 

各書的對比

參閱趙雨樂等編的軍政下香港小椋廣勝《日據時期的香港簡史的人口數值,對比如下:

趙雨樂編的指港九總人口是1,444,337人,華人是1,420,629人,是包括水上人口,其港九人口與關禮雄著相同。因没有新界人口數字,而估計新界有19.5萬人,那全港總人口約達164萬人,與我的計算接近。書中假設有10%遺漏,人口可能約為二百萬人,而露宿者有二萬人。露宿者的估算與關禮雄著相同,趙雨樂編估計的新界人口與關禮雄著也相同。為何要估算中要補上遺留呢,因當時港英正在徵兵,市民不想當兵故隱瞞人口。這個全港人口總數164萬,如加上水上人口十五萬人,與關禮雄著170萬人相若。

再看湯建勛編《最新香港指南(1950)》,指1941年全港人口總數是1,639,357人趙雨樂編的164萬人相近。

姚穎嘉著《群力勝天》1941年香港防空救護隊進行人口普查,估計香港人口為1,639,337人包括逃難的流動人口湯建勛編的資料只有小小相差。

香港地方志編《香港志自然 建置與地方概況 人口1941年3月香港人口為1,639,337人姚穎嘉著相同新界人口19.5萬人,水上人口15.4萬人。與趙雨樂不同。但香港地方志編的第267頁另有一數字,全港總人口是1,485,337人,港島和九龍人口數與趙雨樂編相同,新界是19.5萬人,也與趙雨樂編相同,應是估計,没有水上人口。如當水上人有15.4萬人。數字與趙雨樂編相同。香港地方志編的資料來自東洋經濟新報編的軍政下香港,中文版正是趙雨樂編的書香港心一堂也有日文復刻版

小椋廣勝著《日據時期的香港簡史3-4和52頁,1941年3月人口是144萬應是港九人口數字。

綜合以上資料,1941年3月陸上人口1,485,337人,佔總人口90.6%,水上人口154,000人,佔總人口9.4%。港島709,294人,九龍581,043人,新界及島195,000人,總人口1,639,337人。

 

總結

在此我們要留意各書所指香港人口數字,部分是港島加九龍,没有新界的。我們也要留意當時九龍和新界劃界是獅子山。

港英租借新界後,全港總人口應是這三個區域人口的總和,但在戰爭陰影下,1941年的人口調查没有新界的人數,而早在1901年開始已有新界人口數字。另一方面,港英一直有調查水上人口數字。

按以上書資料,港九總人口趙雨樂編、關禮雄著和小椋廣勝相同,是144萬人,香港地方志編的也接近這一數字。另小林英夫等的《日本軍政下的香港》,人口也是1,444,337人這數字肯定是港九總人口數字。

港島人口趙雨樂編、關禮雄著小椋廣勝著基本相同,是709,264人。關禮雄著百位數略有不同,是294,相差30。應是6與9的筆誤。

九龍總人口小椋廣勝著趙雨樂編相同,是581,043人。而關禮雄著是735,043人,相差很大,經一番計算後,把581,043+九龍水上人為154,000=735,043。以上書的數值就相同。

水上居民人口小椋廣勝著是120,000或150,000人,關禮雄著只說九龍水上人為154,000人。不知差異原因何在。趙雨樂編與關禮雄著都指露宿者有二萬人。

(完)

 

龍少爺

09.02.2024

 

若有興趣進一步研討交流,請發電郵到本人電郵地址: leungpolung@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