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22日 星期五

長征路上的香港女工──陳慧清

陳慧清與鄧發在新疆

長征路上的香港女工──陳慧清
陳慧清是根正苗紅一家三代工人出身的香港女工,丈夫是香港海員鄧發(1904-1945),兩人組織了一個無產級革命家庭。以馬克思主義筆法寫“人”字的革命家。
陳慧清原名陳金玉,化名陳素蘭,原籍廣東番禺,1909128在香港一個普通工人家庭出生,父親是金屬電器行工人,母親是香港廣生行花露水廠工人,一家6口,除父母外,還有祖母、姑姑和妹妹。由於家境困難,陳慧清在八九歲時就會做一些手工活,例如繡花鞋、縫衣服、紡紗等,以補貼家用。
1922年,陳慧清父親參加電器工人要求加薪罷工。罷工後,陳慧清父親的經濟來源斷絶,家中生活受到嚴重打擊以致無錢買米煮飯,為了堅持罷工,陳慧清父母忍痛把12歲的陳清賣給別人當婢女,換取金錢維持家庭開支。可是賣主見過陳慧清後嫌她年紀稍大、個子矮,而不肯買下。正在進退兩難間,陳慧清的叔父得知她們家庭的困窘處境,十分同情,拿出數元來接濟,陳慧清父親馬上買了一些醬油渣回家,把醬油渣重新煮煉成醬油,再拿出去賣,賺得微薄的金錢勉強維持生計。直到罷工結朿,陳慧清父親復工,賣醬生的生活才停止[1]
1924年,14歲的陳慧清到香港大興織襪廠當童工,每天工作十二三小時,僅得兩毫子微薄薪金收入。1925年轉到南華織造廠做打紗工。
1925年,陳慧清的父親參加省港大罷工,帶領全家回到廣州,並加入電器總工會,陳慧清的父親也是工人糾察隊隊員。陳慧清與父母、妹妹一起參加了工會,開展各種宣傳活動。7月,陳慧清在電器總工會工作。9月,陳慧清轉到織造工會,提高了思想上的政治認知。
1926年夏,省港織造總工會成立,陳慧清被選為常務委員,同時兼任國民黨廣東省黨部婦女宣傳員,積極熱情地向工人宣傳,喚起工人反帝反封建的覺悟。同時,陳慧清在廣州由林麗芳(?)介紹加入中共,只有16歲,隸屬織造工會支部。
在廣州,陳慧清經常參加罷工委員會組織的會議和學習,在此期間,陳慧清邂逅鄧發,彼此產生了感情。鄧發當時擔任西業總工會常委兼中共支部書記[2]
19276月,省港織造總工會派陳慧清回香港,進入工廠發展會員。10月,中共籌備廣州起義,派陳慧清去廣州任中共廣東省委秘密交通員,負責給中共粵區委委員區夢覺(1906-1992)、中共廣州市委委員陳鐵軍(1904-1928)兩人帶信聯絡。陳慧清和鄧發在不同崗位為中共工作,陳慧清是秘密交通員,兩人遵守工作原則,没有互通訊息。
廣州起義失敗後,陳慧清、鄧發分別撤離廣州回香港,兩人於1928年重逢。鄧發已參加中共特科,負責情報工作,兼太古船塢支部書記。
1929年春,中共香港市委派陳慧清去廣西,住在中共廣西特委機關,負責學生工作。秋,中共廣西特委派陳慧清回香港送報告給中共粵省委,後因南寧局勢緊張無法再去廣西,便留在香港當交通員。在港期間,陳慧清患病半年,鄧發無法抽空探望一次。
1930年,陳慧清與鄧發在香港結婚,組織無產階級革命家庭。直到這個時候,陳慧清才了解鄧發的真實身份。鄧發擔任廣東省委組織部長,陳慧清一面在織造廠工作,一面配合和掩護鄧發。這段時間,陳慧清與鄧發共同工作,配合默契,曾經在與黨員接頭時,利用情侶身份避過便衣特務跟踪,成功逃離險境。
4月,中共派鄧發去海南島,但苦於沒有路費,陳慧清將自己惟一的毛大衣交給鄧發,讓他把衣服當了,湊夠去海南島的旅費,但陳慧清自己身上卻未留分毫,整整餓了兩天。兩個月後,鄧發回港。
秋,中共在銅鑼灣利園的一個印刷機關被破壞,鄧發前去檢查工作被逮捕,中共要陳慧清聯繫鄧發在香港的親人,積極營救。陳慧清找到了鄧發的五哥鄧芳(?),請他設法擔保鄧發出來。陳慧清還僱請一位婦女,藉送飯到獄中的機會,把鄧發的證供帶出來。中共得知鄧發自稱鄧元釗,藉口從鄉下出來找哥哥鄧芳,而警方尚未摸清鄧發的身份,中共立即大力營救,由鄧芳出面請英國老闆保釋鄧發出獄。鄧發在獄中被毆打,創傷加上吐血,身體十分虛弱,中共安排陳慧清住在一位地下黨員的家中休養。1星期後,鄧發康復過來,陳慧清帶他回自己父母家中養傷。
10月,中共派鄧發去閩西根據地傳達六屆三中全精神,陳慧清隨行。2人經粵東汕頭市澄海區準備進入福建,在澄海交通站,由於前面敵情險惡,女人難以通過,陳慧清只好暫時轉回香港,鄧發則繼續前往福建,出任中共閩粵贛邊省委書記。
筆者閱讀有關陳慧清和鄧發於1930年的情況,發現公開的資料是混亂和有疑點的,有待進一步論證。
1931年,陳慧清再次前往福建,出任中共閩粵贛省委婦委書記,與鄧發小別重聚。陳慧清在福建長汀生下了她的第一個兒子「星兒」。陳慧清雖然難產,身體虛弱,但鄧發卻在前線,一直未能來看望、照料。
7月,中共調鄧發進入江西中央蘇區工作,其後陳慧清隨軍進入中央蘇區。11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在江西瑞金成立,鄧發任國家政治保衛局局長,陳慧清任國家政治保衛局中共總支書記及郵政檢查員。
193410月,中央紅軍出發長征,陳慧清和鄧發無法看護星兒,只好把星兒托人帶回香港交鄧芳撫養。陳慧清已再次懷孕數個月,編在紅五軍團衞生連行軍休養,和另一位懷孕的女黨員共用1匹馬[3]。獲准參加長征的女性有32人,她們大都是領導人的夫人,如:博古夫人劉群先(1907-1942)、張聞天人劉英(1905-2002)、毛澤東夫人賀子珍(1910-1984)、朱德夫人康克清(1912-1992)、周恩來夫人鄧穎超(1904-1992)、李富春夫人蔡暢(1900-1990)、楊尚昆夫人李伯釗(1911-1985)等[4]
19352-3月初,中共決定派陳雲(1905-1995)轉道香港去上海恢復中共組織,中共考慮到陳慧清是香港人,曾在香港工作,熟悉香港情況,派她一同前往。陳慧清、陳雲2人步行了五六十里路,在離昆明不遠處,紅軍正與國軍作戰,槍聲四起,環境險惡,再加上徒步急行軍對於分娩在即的陳慧清來說,實在勉為其難,只好同一天折回部隊,安排在幹部休養連。
幹部休養連第一任連長為何長工(1900-1988),第二任連連長侯政(1909-2002),指導員李堅真(1907-1992),全連有男女官兵和民夫300餘人,編為5個休養班、4個勤務排、1個醫務室。第一班為老同志班,班長是徐特立(1877-1968),成員有中央蘇區內務部長謝覺哉(1884-1971)、中華蘇維埃最高法院院長董必武(1886-1975)、中華蘇維埃中央政府教育委員成仿吾(1897-1984)等人。第二班為重傷員班,在長征中身負重傷的紅軍師、團職以上軍政幹部,大都被收容在該班治療休養,成員有紅四師師長張宗遜(1908-1998)、紅十三師師長陳伯鈞(1910-1974)、紅十六團團長李壽軒(1906-1984)、紅十二團政委鍾赤兵(1914-1975)、紅十團團長文年生(1906-1968)等。第三班為女同志班,被編入休養連的24名女紅軍,除指導員李堅真(1907-1992)、秘書吳仲廉(曾日三夫人,1908-1967)兩人外,全都收留在女同志班。女同志班又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孕婦和病號。孕婦有賀子珍、凱豐夫人廖似光(1911-2004)、陳慧清、周子昆夫人曾玉(?)等,病號有鄧穎超、羅炳輝夫人楊厚珍(1908-?)、賀誠夫人周越華(1904-1977)、李德夫人蕭月華(1911-2004)等。第二部份是身強體壯的「政治戰士」,她們是王首道夫人王泉媛(1913-2009)、畢佔雲夫人劉彩香(1915-1981)、毛澤民夫人錢希均(1905-1989)、袁國平夫人邱一涵(1907-1956)、紅八軍團民運部長戴元懷夫人李桂英(?)、羅明夫人謝小梅(?),以及福建省蘇維埃婦女部部長鄧六金(1911-2003)、中共中央婦女局幹部鍾月林(1915-2009)、 中央黨校黨支部書記危秀英(1910-2005)、中共閩粵贛省委婦女部長吳富蓮(1912-1937)、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政治保衛局幹部謝瓊香(謝飛1913-?)、秘密交通員蔡紉湘(1907-1938)等。名為政治戰士,實際上既做政治思想宣傳鼓動工作,又幫助護理傷病員,找民夫抬擔架,籌集糧食物資,哪里緊急就往哪里去,需要做什麼就去做什麼,包括挑藥箱、抬擔架、背傷病員,都在工作範圍之內。第四班為機要人員班,主要是收容負傷和生病的電台機要人員,包括曾在白區從事地下工作的同志,因其身居要害部門,務必防止因傷病掉隊、失蹤或被俘而洩露軍事機密。第五班為流動班,主要收容領導幹部中的病號和輕傷人員,經過短期治療休養後,即很快返回原單位。該班成員來去比較頻繁,很不固定,故名「流動班」[5]
某天陳慧清剛剛離開宿營地開始行軍,就面臨分娩。董必武和醫生孫儀之(1906-1986)商議,把陳慧清抬進路旁草屋準備分娩。陳慧清不幸難產,當時手術環境不具備,連最基本的消毒藥品也没有。陳慧清肚子疼得躺在草屋裏一邊哭一邊大罵鄧發。在外面等候的董必武聽到陳慧清的叫駡,馬上派人去找鄧發來,當時鄧發是中央縱隊政委,那有空料理私事。戰鬥的槍炮聲越來越接近,追兵就快追到來。此時,站在門外的董必武認為這樣拖延下去是很危險的,馬上派身邊的警衛員報告堵截國軍的紅五軍團長,有位女紅軍在生孩子,讓他一定要頂住國軍的進攻。軍情越來越急,在陣地上,時間也在一分一秒地過去,每拖延一分鐘,士兵的生命就會受到威脅,部隊就有要付出血的代價。
到了中午,女嬰才呱呱墜地。昏迷不醒的陳慧清被匆匆抬走。董必武親自寫了1張字條,把嬰兒和字條留在屋子裏,並放下幾塊銀元。便和其他人一起出發。同時,毛澤東的妻子賀子珍也生下生女兒,最終,陳慧清和賀子珍的女兒都下落不明。
1936年,中央紅軍到達陝北,陳慧清調到中華蘇維埃駐西北辦事處糧食部當倉庫主任,負責收購和分配糧食給各機關。數個月後又調到中央糧食調劑局當主任,專管分配各機關的物資工作。鄧發是中華蘇維埃駐西北辦事處糧食部部長。6月,鄧發去蘇聯,夫妻短暫分開。
1937年,陳慧清接受美國新聞作家尼姆•威爾斯(Nym wales1907-1997)訪問,尼姆•威爾斯說陳慧清是「一位工人出身的紅軍婦女」。秋,陳慧清調到無線電學校學習。
9月,鄧發由蘇聯回國,到新疆烏魯木齊(時稱迪化)出任中共駐新疆代表,中共調陳慧清到新疆工作,配合和掩護鄧發。陳慧清於19381月到達烏魯木齊,負責八路軍辦事處招待所。參加上層統戰工作,發動群眾,組織抗日團體。
19397月,中共調陳潭秋(1896-1943)到烏魯木齊,接替鄧發出任中共駐新疆代表。9月,鄧發返回延安[6],陳慧清剛誔下女兒鄧金娜(?)没有同行,繼續留在烏魯木齊。
194112月,新疆局勢日漸惡化,陳潭秋安排陳慧清等撤退。蘇聯駐新疆領事館說:「鄧發的夫人陳慧清剛剛分娩,無論如何先讓她離開,否則她是首當其衝的受害者。」於是陳慧清帶著女兒鄧金娜乘蘇聯飛機到莫斯科,隨後陳潭秋等犠牲了。筆者所見有關陳慧清離開新彊的時間,鄧金娜在新疆的情況,現公開的資料是混亂、有疑點的,有待進一步論證。
一年後,陳慧清把鄧金娜送到蘇聯莫斯科伊萬諾沃國際兒童院學習和生活,自己回到延安,進入中央黨校學習。鄧金娜於中共建政後回國。
1944年,陳慧清在延安生下兒子鄧北生(1944-?)。鄧北生於1997年調入廣東華僑信託投資公司任副董事長兼總經理。
194648,鄧發乘美軍飛機由重慶飛往延安途中,在山西興縣黑茶山遇大霧,飛機撞山焚毀,鄧發和機上人員全部遇難。稍後,陳慧清從中央的公佈中知道:大兒子星兒早在11歲那年因病沒錢醫治,不幸夭折。陳慧清遭到雙重的打擊,內心跌入痛苦的深淵。
秋,陳慧清隨中共中央撤離延安,到晉察冀邊區,在山西興縣木欄村參加土改。一年後回到中共中央工作,後調直屬機關幹校文化學校任中共總支書記。
1948年,陳慧清出席在哈爾濱舉行的第六次全國勞動大會。
1951年,陳慧清回到廣東,先後擔任廣東省人民委員會直屬機關黨委副書記、廣東政法黨委書記、廣東民政廳副廳長、廣東總工會副主席。1978年被選為中國婦女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廣東代表團成員。198347病逝。
本文資料主要來自“陳金葵:《參加長征的女戰士陳清》,載:中共廣東省委黨史資料徵集委員會、中共廣東省委黨史研究委員會辦公室編:《廣東黨史資料》第222輯,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86,第252-253頁”一文。
(完)

龍少爺
18.07.2011

若有興趣進一步研討交流,請發電郵到本人電郵地址: leungpolung@gmail.com





[1] 陳金葵:《參加長征的女戰士陳清》,載:中共廣東省委黨史資料徵集委員會、中共廣東省委黨史研究委員會辦公室編:《廣東黨史資料》第222輯,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86,第252-253頁。
[2] 楊世蘭、陸永棣、李忍子:《鄧發》,載:中共黨史人物研究會編:《中共黨史人物傳》第1卷,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1980,第350頁。
[3] 陳金葵:《參加長征的女戰士陳清》,載:中共廣東省委黨史資料徵集委員會、中共廣東省委黨史研究委員會辦公室編:《廣東黨史資料》第222輯,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86,第256-257頁。
[4] 張雪英著:《中央蘇區婦女運動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第148-153
[5] 《在戰火中分娩 解密長征女紅軍和特殊連隊》,載:http://www.mod.gov.cn/big5/hist/2011-12/14/content_4327297_3.htm
[6] 陳乃宣:《陳潭秋》,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第228-26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