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30日 星期二

1920年代國民黨的社會保險政策


 


1920年代國民黨的社會保險政策

 

前言

國民黨二大基調認為工農民眾為國民革命主力軍,提出要求對工農組織應極力注意,以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因而通過的《關於工人運動決議案》,重申工人有組織工會,言論、出版、罷工等自之外,還提出改良工人狀况,包括:制訂勞工法、主張八小時工作制、禁止10小時以上工作、制訂最低工資等。禁止14歲以下兒童工作,制訂學徒制,女工生育期有薪休息60天,改良工廠衞生,設置勞工保險,進行工人教育,取消包工制。通過的《婦女運動決議案》也有涉及勞工的政策,在男女平等下,「根據同工同酬保護母性及童工的原則制定婦女勞動法。」

大會通過勞工改良議案有十項,第四項是改良工場衞生,設置勞工保險。

國民黨於1926年10月15-28日舉行中央及各省區聯席會議,制訂新的政策,對外有:廢除不平等條約,在尊重主權原則下,歡迎外資來華,取銷外資特權,關稅自主,廢除釐金,教會和外國人在華辦校要註冊。

對內有:鄉村自治,禁種鴉片,普及國民軍事教育,男女平權,分娩產假兩個月有薪。提高教職員薪金,按月發給不拖欠,例假和病假有薪,有疾病、死亡、保險及養老年金。規定各機關職員及僱員薪金,按月發給不拖欠,有疾病、死亡、保險及養老年金,服務一定年資,應享受養老年金。一年應有一個月有薪休假,減佃農田租,農民會可組織農軍。修正工會法,制訂勞工法,最低工時每週54小時,保護女工和童工,廢除包工制,制訂勞動保險法,設失業保險金,疾病和死亡保險。設勞資仲裁會,改良工人住宅,注意衞生。設立勞工補習學和工人子弟學校,扶助工人消費合作社。

 

三民主義

1921年1月孫中山草擬的內政方針完伓沒有\社會福利這一項目。

1925年國民黨一大時,在主張階級調和下,提出扶助工農的政策,在宣言中提及「工人之失業者,國家應為之謀救濟之道,尤當為之制定勞工法,以改良工人之生活。此外如養老之制,育兒之制、周恤廢疾者之制、普及教育之制,有相輔而行之性質者,皆當努力以求實現。凡此皆民生主義所有事也。」有實行社會保險的想法。

論者指三民主義的民生主義有社會福利思想內容,在社會公共補助、社會救濟、養老保險,以及教育方面都提出了接近現代福利思想的建議和一部份實施措施,對於現代福利制度的改革具有指導意義。

中山給民生主義下的定義是:「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會的生存、國民的生計、民眾的生命。」「民生主義,就是要人人有平等的地位去謀生活,然後中國四萬萬人才可以享幸福。没有具體談社會保險。

孫中山自稱民生主義是國家社會主義,但三民主義全書没有直接講述社會保障,只在民生主義中說德國社會問題談及一些意見,指「工人的養老費和保險費,國家也有種種規定,要全國的資本家擔任去實行。表示同意社會保障制度,且認為是好的制度。

1912年9月14日孫中山與記者談話,認為德國血宰相斯麥(德Otto Eduard Leopold von Bismarck1815-1898假社會改良、勞動保護之名,以圖催陷有志者之實,陰絶社會革命之根株,」是釜底抽薪手段

有論者指孫中山讓位袁世凱後,認為在現今中國現狀容許下,把中國建成一個「福利國家A welfare state以民生為培植民權的途徑辛亥革命元老陳其美1878-1916-1915年致戰友黃興1874-1916-的信件中也有如此說法。

孫中山在美人創辦的《大陸報》The China Press以英文撰寫的《中國之鐵路計劃與民生主義》一文說:鐵路引進外資成功的話:「將來中國之實業,建設於合作的基礎之上,政治與實業皆民主化,每一階級皆依賴其他階級,而共同生活於互信互愛的情形之下。」這樣「生產將日益增加,以最少限度之窮困與奴役現像,以達到最高限度之生產。」這樣,人人皆得「享受其勞力結果之全部,獲得較優良之工作態,並有餘閒之機會,可以思及其他及工作以外之事件。」這樣,「勞工必能日進智識,獲得充分之娛樂與幸福。」

孫中山的《建國方略》是講述實業建設,没有任何社會建設內容。《國民政府建設大綱》也没有任何社會建設內容。

《國民政府建設大綱》二有說民生內容,是衣食住行,把民生放在首位,接着是民權和民族,說要扶植國內弱小民族,使能自決自治。

孫中山的《建國方略》〈紐約英文版自序〉第91-92頁

 

實況

南京國民政府時期(1928年至1949年)的社會保政策,主要以社會保險、社會救助和社會福利為核心,旨在保障國民基本生活促進社會公平與和諧。雖然在國民黨的領導下,透過五權憲法及一系列法律法規,逐步建立社會保障體系,但由於內戰、抗日戰爭等因素,實際推行範圍有限,成效相對緩慢。 

社會保險方面,成立勞工保險、公務人員保險等社會保險制度,為勞工、公務員及其家屬提供醫療、生育、失業等保障。 

社會救助方面,透過訂定扶助特定弱勢群體法規,身心障礙者、貧困家庭等,提供必要的社會救助和福利支持。 

社會福利方面,以興辦社會福利機構、提供醫療服務、推動社區發展等措施,改善國民生活品質。 

1946年國府資源委員會,職工有醫療、工傷、死亡和生育保險。同年11月行政院頒布《中央社會保險局籌備處組織章程》,並於1947年初成立中央社會保險局籌備處,111月31日通過《社會保險法原則》草案12月通過的憲法第一一五條規定「國家為謀社會福利,應施行社會保險制度。」

 

1948年國府制定退休養老待遇規定,發給退休五年的工人,有兩個月工資,五年以上按年增加,最多不超過36個月,高低職位相同。

(完)

 

龍少爺

14.09.2025

 

若有興趣進一步研討交流,請發電郵到本人電郵地址: leungpolung@gmail.com


2025年9月22日 星期一

工農兵大聯合理論與全總


 


工農兵大聯合理論與全總

 

前言

蔣介石在第三次勞動大會發表〈工農兵大聯合〉講話後,在這革命高漲氛圍下,未能一石擊起千層浪,甚至可以說無人理會,龍少會深入介紹各方的反應,先談華全國總工會簡全總,是日即場通過為議案,但有何後續呢。

早在第二次全國勞動大會通過的決議有〈工農聯合的決議案〉:指「無產階級不聯合農民,革命便難成。」理論上城市是鬥爭中心,故由工人領導農民來鬥爭,工人援助農民鬥爭。

二勞大有〈工農兵大聯合的決議案〉:內容只有簡單的約150字,說打倒軍閥和帝國主義,解放群眾的革命,只有工農兵一致團結,才能成功。

此議案於5月1日通過,是日二勞大代表、廣東全省農民協會全體代表、革命軍人代表、革命學生代表、廣州市工界代表一起開聯合會議。

二勞大的宣言結尾有「全國工農兵大聯合萬歲!」

全總領導人鄧中夏的〈第二次全國勞動大會與海員的責任〉,記述此決議案內容的字較多。指兵士來自工農,是天然同盟者。是他自己對此題目的發揮,不是決議原內容。

有論者指蔣介石這篇文很重要,亦反映當時國民黨的方向,就是沒有真正的「人民戰爭」革命不能成功。這認識是基於蔣介石自己的行軍作戰經驗講話內列舉了三項

過了8日後,蔣介石又在黄埔軍校迎接這次勞動大會暨廣東省農民協會代表,並再次發表講話。

蔣介石的三勞大演講是在國民黨中央黨部禮堂說的,事實上當時全國各省就只有廣東能開這些會。

 

勞苦群眾

三勞大中共祝詞有「全國工農及一切勞苦群眾大團結萬歲」和「中國工農大團結萬歲」,國民黨祝詞是「本黨向以擁護工農利益為職志,鄧中夏開幕詞說,工農是反帝反軍閥重要勢力,「全中國工農階級團結起來!」三勞大宣言有「全國工農同盟萬歲」。全部都沒有提及兵。

劉少奇的職工運動報告談及反奉戰爭,記述了工人的參與,沒談工農兵三者的結合。文章有談與資產階級的結合,結論說要提携農民,不是聯合,沒談聯合兵。

解放軍文字工作者王輔一1929-?項英傳說,三勞大提出:「建立緊密的工農聯盟,與革命軍隊和學、商各界結成革命的大聯合,」提及軍隊不提士兵,沒有用工農兵大聯合一詞。在當時中共的文件中,士兵和軍人是各有所指,軍人多指軍官,士兵是軍隊的基層。

中共祝詞提及勞苦群眾,這是中共與共產國際理念的不同,勞苦群眾是指所有低下層者,包括工農兵和無業者,小販等。共產國際不會談他們的,要無產階級聯合小資產階級及以上者,陳獨秀曾用貧民一詞來指他們,認為成立蘇維埃,他們應是主要成份之一。

當時廣州的大會必有軍校學生出席,派出士兵維持秩序。是表示軍隊支持革命,不是工農兵大聯合。在動員參與革命方面,界別多層面闊且廣,且看1925年的軍政學農工商各界大會,有十萬人出席,政界也出席,這是上海五卅運動未能做到的。

直至第五次全國勞動大會,又有《工農聯合決議案》。五勞大的《告紅軍戰士書》有說:「工、農、紅軍堅決親密的聯合起來,一致向反革命勢力進攻!」。《告全國兵士書》指兵士是工人和農民出身,提出「工、農、兵士廣大聯合行動起來」。《告全國農民書》指「革命重任,只有堅強的工農聯盟才能負擔起來!」「蘇維埃政權萬歲!」這時正萌生極左的立三路線,空洞口號多。

歷史教授姜平1929-2023著的《鄧中夏的一生指鄧中夏認為省港大罷實現了工農兵大聯合,並指是引用《鄧中夏文集176頁的〈我們對於東征的責任〉一文,該文指東征勝利能保工人組織,工人協助東征軍運輸,農民做嚮導和內應,實現了工農兵大聯合。蔣介石講話也是用此例。

《鄧中夏的一生說鄧中夏認為二勞大的成果有,促進和加強工農兵大聯合翻看著者引用的原書鄧中夏文集》,第573頁,沒有這內容,這引文是來自《中國職工運動簡史》。再翻看二勞大的工農兵聯合決議案原文,內容簡短且空洞,評論成果為促進和加強,有點誇大。找來劉功成的《鄧中夏》看,只列出工農大聯合而已

省港大罷工時廣州有「工農商學兵聯合會」這一組織。《工人之路》總編輯藍裕業1902-1928撰有評論題為〈工農學商兵大聫合之意義〉一文,佔第壹版整版,第弍版四份一版,份量不輕。 

(完)

 

龍少爺

27.08.2025

 

若有興趣進一步研討交流,請發電郵到本人電郵地址: leungpolung@gmail.com

 

 

2025年9月19日 星期五

瞿秋白路線如何冒險


 

瞿秋白路線如何冒險

 


瞿秋白路線被指是左傾冒險主義,很少書列出它的實質冒險行動。冒險通常是風險高結果無可預料的行動甚至可能會造成身體傷害死亡

且看瞿秋白路線的上海罷工是否冒險主義1927年底上海的經濟罷工有:11月中旬的怡和與恒豐紗廠罷工,要求加薪和減工時,堅持10天勝利復工。14日,楊樹浦紗廠一千工人罷工,要求加薪,資方答應一半條件。21日,虹口物華絲廠新廠一千餘工人罷工,也是提出加薪和改善待遇另有爭工會組織權。23日,物華絲廠老廠加入罷工行列,並得震華和永昌等廿多間絲廠聲援,罷工中工人組織工會堅持鬥爭,12月7日,工人勝利復工。

這期間的11月初也有永安紗廠罷工,上海總工會出動紅色恐怖隊強迫工人罷工,同興紗廠和厚生紗廠加入罷工,上海總工會召集工會開大會,有人向天鳴槍壯膽。大會高呼打倒工統會,援助恒豐罷工等口號。緯通紗廠加入同情罷工,申新五廠在「上海工會組織統一委員會」簡稱工統會控制下沒有行動,紅色恐怖隊持槍入廠鎮壓對手,迫工人罷工,工人驚惶失措下未及除下工衣就離廠保命。紅色恐怖下,日商東華紗廠工人也為了保命加入同情罷工,形成滬東紗廠同情大罷工,罷工堅持了20天。

同月上海英商電車公司有工潮,當局查封工會,罷工擴大至二千人。紅色恐怖隊在街上阻電車行駛,擊傷人,自己有兩名隊員被擊斃,再以槍迫使英電車工人總罷工,一度阻工人領取工資,損害工人個人利益做成不良後果。罷工持續26日後失敗結束。11月上海罷工總人數有萬人,至12月增至兩萬人。

以上行動是否有冒險性質,或是革命的必然手段,各自下評論。但中共一直提出走群眾路線,以上行動明顯是脫離群眾。甚至做出有違群眾利益的行為。

罷工出現暴力是常見的,香港海員大罷工工會有目的的去殺人,省港大罷工用炸彈迫工人罷工,

(完)

 

龍少爺

20.09.2025

 

若有興趣進一步研討交流,請發電郵到本人電郵地址: leungpolung@gmail.com

 

2025年9月18日 星期四

工運與國術



 

工運與國術

 

茂羅街7號的香港武術展覧,談及武術與工會,龍少多年前有這題目的文章發表,現校訂一下再發表。

 

群雄匯聚香江

國術深入民間,香港電影以戲劇的誇張手法展現國術在各行各業的幻想景象,如《少林足球》《少林搭棚大師》等。

二十年代廣東各地武鬥嚴重,各路人馬爭地搶利益,你爭我奪。在這紛亂的局勢下,武師參與其中,一方得勢敗方只好遠走他方。國民黨統一全國後,失勢的武師無法立足,南下香港避難,甚至去到東南亞。群雄匯聚香江,太平盛世,以敎拳授徒為生,與組織康樂活動的工會合作,以工會會址為拳館,招收門徒。

蔡李佛的崔章1895-1958)曾是「港九茶居工業總會理事長,先後受聘港九茶居工總會國術部及模範分部「港九酒樓茶室總國術部飯店工會國術部,中華內河輪船總工會國術部持平肉行總國術部,九龍巴士職工總會等,門下工會弟子不計其數。崔章青少年時曾在茶樓工作,後得該茶樓製餅師傅孔德光(?)在茶樓內教授鴻勝蔡李佛拳術

港九石行總工會關係密切的有:猪肉商會兼神打師傅陳華陳華勝,?),東江朱家螳螂國術總會有限公司永遠會長周有(?)、首席會長朱冠華(?)、林雲(?)、首席主席朱冠煌(?)。打石師傅胡容胡炳容胡亞容,?)習神打,1946-1980年間有七八萬學員,亦是港九石行總工會監事長。

周家螳螂拳劉瑞(劉啟瑞,劉水1879-1942)於1920年,在灣仔盧押道「天和船館」教客家打石和造船工人國術,是中共黨員,後回內地做敵後工作,不知所踪

江西竹林寺螳螂派張耀宗來香港發展,在筲箕灣船廠西義造船工會授徒,後轉去紅磡也曾受僱在天和船館授徒,及在荃灣授徒。

 

香港工運領袖亦不乏國術愛好者。

1924年秋,中共粵區委委員楊殷1882-1929陳日祥(1895-1929)、梁桂華1894-1927帶同梁復燃1891-1975、鄭全(?)、李連(?)、黃天偉(?)等到香港開展中只組織工作。楊殷梁桂華梁復燃3人愛好武術,梁桂華梁復燃同是佛山武術界中人。

楊殷到香港開展工作,以國術為楔子接觸工人。

楊殷是廣東中山翠亨村人,楊殷的堂叔是與孫中山合稱「四大寇」的楊鶴齡(1868-1934)。楊殷早年加入同盟會1917年任孫中山衛隊副官,1922年加入中共1925年以中華全國總工會代表身份領導省港大罷工。1926年起任中共兩廣區委委員、區委監察委員會書記。1927年任中共粵委常委兼省革命軍事委員會主任、中共中央南方局委員。12月領導廣州起義,任廣州蘇維埃政府代主席、肅反人民委員。1928年在中共六大當選為政治局候補委員,軍事部部長,11月起任政治局常委。1929年起任軍事部部長。1929年在上海被捕,830日被殺害。193310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將「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步兵學校」命名為「中國工農紅軍彭(湃)楊(殷)步兵學校」,以紀念

 

梁桂華1894-1927)是廣東雲浮思勞鄉三坑村人,14歲到廣州學理髮,3年轉到佛山當理髮工人。梁桂華為了自衛和強身,拜武館鍾(?)師傅為師學習國術,成為佛山有名的武術師傅。

1921年,「廣州共產主義小組」派梁復燃回佛山發展中共組織,開展工人運動。梁復燃過去曾與梁桂華切磋國術於是,當他在理髮工人中物色組織對象時,便以國術作楔子入手,向梁桂華宣傳馬列主義,談論時政,彼此談得很投契,友誼日深。自此,梁復燃便把馬列書刊借給梁桂華閱讀。在梁復燃灌輸革命道理下,梁桂華先後閱讀了《共產黨宣言》、《共產主義ABC》等書刊,階級覺悟日漸提高,同時也逐漸認識到團結工人進行鬥爭的重要性。於是,梁桂華深入發動工人群眾,在佛山率先組織成立了「佛山理髮工會」,當選為會長,領導理髮工人進行提高工資、改善待遇的罷工鬥爭,取得了勝利。梁桂華又配合梁復燃在各行業中培養骨幹,發動和團結各行業工人,成立工會,組織「佛山工人俱樂部」。1922年春夏間,梁桂華加入中共。佛山當局為了鎮壓工運,以莫須有的罪名強行判處有期徒刑1年。

1924年中共選派梁桂華到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學習,並參加黃埔軍校的農民運動軍事訓練,畢業後被國民黨中央農民部委任為農民運動特派員,派往中山市開展農民運動。

1924年秋,梁桂華隨楊殷、陳日祥等到香港開展工作。

1925年梁桂華被選為中華全國總工會執委,同年又被選為中共廣東區委監察委員會副書記和工人運動委員會委員。中共廣東區委派梁桂華等到香港發動省港大罷工,梁桂華一方面負責保衛「省港罷工委員會」顧問、省港罷工委員會中共黨團書記鄧中夏(1894-1933),一方面發動理髮和洋務等工會工人參加罷工。

192512月,國民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前夕,國民黨右派密謀暗殺出席大會的國民黨左派和中共代表,中共為了確保這些代表和左派人士的安全,派楊殷組織特別保衛大隊,楊殷與梁桂華、梁復燃去佛山等地挑選了40名身強力壯、精通武術、受過軍訓的中共黨團員骨幹集中訓練,組成保衛大隊,楊殷自任大隊長,梁桂華、梁復燃、錢維方(?)和周俠生(?)為小隊長。

1926年省港大罷工結束,中共廣東區委派梁桂華任中共香港地區工作委員會書記,到香港建立一系列的秘密機關為中共組織轉入地下作好準備。1927年梁桂華在香港被捕遞解出境。

 

以國術為戰鬥工具

1927年廣州起義前夕,梁桂華任赤衛隊副總指揮,將祖屋以白銀400元典押作起義費用,還動員鄉親參加革命鬥爭。國民黨右派的「廣東機器工會」體育隊冒充赤衛隊,在外國軍艦掩護下登陸,當船靠岸時始被識別出來,工人赤衛隊在梁桂華的指揮下遂與之進行肉搏戰。激戰中,梁桂華身受重傷被捕犧牲。體育隊是廣東機器工會屬下的國術組織。

 

梁復燃(1891-1975)是佛山人。曾在雞鴨欄當雜工,在鹽號當掌櫃。辛亥革命後,在佛山「汾江閱書報社」任事務員,兼任該社的模範小學教師。1915年報社遭軍閥封閉後,梁復燃在佛山做織布工人。五四運動期間,梁復燃聯絡一批愛國知識份子和工人組成「共和工黨佛山分部」,並任分部副主任。1920年底受廣東早期共產黨組織委託,在廣州、佛山從事工人運動。1921年8月加入中共。

1924年,梁復燃燃進入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第一屆集訓,畢業後以農民運動特派員的公開身份先後到南海、中山等地開展農運。

1925年受中共粵區委委派,以國民黨工人部特派員的公開身份,前往香港從事工人運動,參與省港大罷工的組織發動工作。

1927年,國民黨清黨,梁復燃與楊殷一起在南海林嶽堅持地下鬥爭。大革命失敗後,遭反動派追捕,出走香港南洋。以後梁復燃從事過醫生、報販、水手等職業。1959年回到廣州在廣東省文史資料館任研究員。

除以上人物外,「香港電車工會」的何耀全(1897-1927)曾在廣州跟隨洪拳林世榮(1861-1943)學習拳術,被聘為粵軍的拳術教師兼文書。

省港大罷工糾察大隊長黃金源(1871-1944)亦是林世榮弟子,能夠以一敵十。

在工會開班授徒最早可能是林世榮,林世榮南下香港,在肉商持平工會開班授徒。1910年周家螳螂拳宗師劉在西義工會授徒。之後洪拳劉芳(1879-1955)為九龍首飾工會和東區鮮魚買手商會敎頭,洪拳派葉祥行(?)在香港電燈公司工人宿舍授武,少林黑虎門黃祥(1902-1989)先後受聘於九廣鐵路職工會和旺角及深水埗數間茶樓。

詠春宗師葉問(1893-1972)於1950年在深水埗大南街157號港九飯店職工總會開班授徒,該會主席梁相是自幼習武之人,亦拜問為師。此外,葉問亦於上環飯店職工總會公安分會開班授徒。

1973年警方資料,國術館社有418間,多在鬧市住宅;宅內

(完)

 

梁寶龍

17.03.2016

 

若有興趣進一步研討交流,請發電郵到本人電郵地址: leungpolung@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