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15日 星期四

鄉議局與港督司徒拔、金文泰


鄉議局與港督司徒拔、金文泰
1910年開始,港英不斷出售新界土地,新界地產市道日趨蓬勃。1923年,港英擬推出《民田建屋補價條例》,規定各區農地轉為屋地要向港英申請批准,補繳地價,荃灣、粉嶺、元朗等鄉紳提出反對,得到沙頭角、上水、大埔、荃灣等區人士響應參加籌備工作。11月,鄉紳上書港督司徒拔(Reginald Edward Stubbs 1876-1947),指《民田建屋補價條例》與《展拓香港界址專條》不符,請求收回成命[1]
1924824,新界各區代表在大埔文武廟集會,出席代表有102人,代表30餘個鄉村單位。會上彭樂三提議,每區舉代表1人組織辦事機關,共20人,組織「九龍租界維持民產委員會」,後改名為「租界農工商業研究總會」,並請律師正式向港英註冊[2]
19254月,671名新界和新九龍居民代表聯署上書殖民地大臣雅馬厘(Leo Amery1873-1955),附上戴芴臣律師意見書,指港英的新政策有違《展拓香港界址專條》,有如強奪民產,要求取銷[3]
租界農工商業研究總會因其名有「農工」一詞與中共在國內組織名稱類似,社會上出現流言,指其是中共組織,影響註冊[4]。租界農工商業研究總會不斷與理民府交涉,均無結果。
交涉期間,中共在香港發動省港大罷工,工人罷工、學生罷課,數10萬人離港回鄉。
直到192511月罷工雖尚未解決,但總算没有繼續惡化,英國委任金文泰Cecil Clementi1875-1947出任港督。鄉紳上書金文泰,要求取銷《民田建屋補價條例》[5]。敎育司活雅倫(Alan Eustance Wood,?)與北約理民官傅瑞(John Alexander Fraser1896-1943等向金文泰報告此事[6]。金文泰具有中文讀寫能力,能說流利粵語,曾於1904年出任新界助理田土官兼巡理府,與鄉紳來往密切,了解新界鄉情。
1926年,中港多番接觸解決罷工問題。5月,金文泰親往大埔視察,鄉紳為金文泰舉行盛大生日會,金文泰席間以地道廣東話演說[7]。金文泰認為租界農工商業研究總會並非中共外圍組織,在現今非常時期使用「農工」2字,始終敏感,且恐後人誤會,飭令改組為「鄉議局」(Heung Yee Kuk),以聯絡官民感情,使下情得以上達,日後並賦予更多權力,連一般民事案件也會交由鄉議局辦理[8],是為英殖民地體系間接管治(Indirect Rule)表現[9]。金文泰並當即應允新界農地轉屋地無須補地價,但九龍城附近居民則仍需補地價[10]。其後金文泰又和華人領袖兩度到屯門登上青山遊覽,並揮毫寫下「香海名山」4個中文書法字。
當時中共在新界没有組織基礎。其實租界農工商業研究總使用「農工」2字,與國內的工農組織有別,國內中共組織多使用「工農」2字。強調「工」人領導革命,農、商、學是協助者,統戰對象。我推測港英懼怕的是華人「農、工、商」3界聯合,有能力動搖港英的統治,或影響港英的治權。
1967年反英抗暴動期間,以鄉議局主席為首的35名成員於525具名發表〈支持政府聲明〉,又發表〈我們的意向與責任〉,表態支持港英[11]
市面部份書刊和網上資料誤將「九龍租界維持民產委員會」寫作「九龍新界維持民產委員會」,自以為新界和九龍地區人士的組織必標榜「新界」一名。但這機構尚有文件保存至今,可資證明。

龍少爺
03.08.2013




[1] 192311月上港督塔制軍呈文〉,載:薛鳯旋、鄺智文編著:《新界鄉議局史》,香港:三聯、香港浸會大學當代中國研所,2011,第395-396
[2] 劉潤和著:《新界簡史》,香港,三聯,199953-54頁。
[3]1923年戴芴臣律師原稟第一本意譯〉,載:薛鳯旋、鄺智文編著:《新界鄉議局史》,香港:三聯、香港浸會大學當代中國研所,2011,第394-400
[4] 劉潤和著:《新界簡史》,香港:三聯,199953-54頁。
[5] 1925年上金文泰制軍呈文〉,載:薛鳯旋、鄺智文編著:《新界鄉議局史》,香港:三聯、香港浸會大學當代中國研所,2011,第402-403
[6] 薛鳯旋、鄺智文編著:《新界鄉議局史》,香港:三聯、香港浸會大學當代中國研所,201153-54
[7] 劉智鵬主編:《展拓界址》,香港:中華,2010154頁。
[8] 薛鳯旋、鄺智文編著:《新界鄉議局史》,香港:三聯、香港浸會大學當代中國研所,201153-54
[9] 陳國成主編:《粉嶺》,香港:三聯,2006,第36頁。
[10] 劉智鵬主編:《展拓界址》,香港:中華,201052頁。
[11] 薛鳯旋、鄺智文編著:《新界鄉議局史:由租借地到一個兩制》,香港,三聯、香港浸會大學當代中國研所,2011147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