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25日 星期日

法國大革命與麵包和婦女



法國大革命與麵包和婦女

前言
歷史上兩場最重要的革命──法國大革命和俄國十月革命,都是持家的婦女因購買不到麵包,按奈不住怒火而上遊行示威,激發起轟轟烈烈的革命之火更熾熱。
縱觀世界所有革命都是源於民生運動,經歷民主運動進而為政治奪權鬥爭。法國於17301770年間經濟穏定快速增長,農業收成良好,海外貿易得以拓展,因而人口高增長,物價上升,到了17701780年整個形勢發生了逆轉。[1]是時法國仍是一個農業和手工業國,農業發展緩慢,没有出現農業革命。[2]1763年法國七年戰爭結束後,僱傭工人增加了三百萬人,1770年人口為一千九百萬人,1780年時增至二千五百萬人。[3]
法國人口增長,令勞動力過剩,失業率上升。17301789年間工資上升了22%,而糧食價格則上升60%,令工人除了購買糧食外無餘錢消費,導致對製造業需求下降,因此於17871879年間出現工業蕭條,總生產量下降了一半。僱主為保持投資利潤,削減工人工資和解僱部份工人。加上法國於1786年開放市場推出商業條約,外國產品大量湧入打擊本土工業。在這經濟危機下,政府稅收因而減少,導致金融信用削弱,但卻要濟貧而令公共開銷增加,因此財政收支不平衡,出現赤字,國庫日絀。[4]

農業歉收
這時,1778年法國萄葡突然大豐收,令萄葡酒價大跌一半,1781年雖然回升,但農民已於經濟不景時將存酒全部沽出以套現過活,現已無萄葡酒出售。此時糧價也下滑,剛巧1785年突然大量牲畜死亡,法國境況有如雪上加霜。[5]農業情況不斷反覆,於17791783年出現豐收,而17701774 177817821786年等出現歉收,農民要大量出售存糧套現以過活,而歉收亦影響紡織業原料供應。工人和農民一樣無力消費,亦加重打擊了紡織業,產量減少達一半,減產令工人工資被削減,失業人數日多。[6]
最壞的情況在這時出現,1783年歐洲冰島拉基火山爆發,令法國氣候連年出現異常,日照不足令農業歉收。於是1785年以巴黎為首的地區出現騷動,民眾攻擊穀粉店和麵包店,他們不是來搶掠,只是自行定價,付款後取走東西。歉收持續至1788年。當時法國亦因支援美國獨立戰爭,帶來鉅額財赤,1788年負債利息總額高達三億一千八百萬里弗爾法鎊Livre,相當於法國年支出的一半,政府因此要加稅來增收入,為法國大革命埋下火藥。[7]
當時法國幣制是1里弗爾等於20蘇爾(索爾,盾,Sol1蘇爾等於12第納爾(deniers),里弗爾有如中國的紋銀,只是貨幣的計量單位,在實際流通中,沒有與其等值的貴金屬貨幣有對兌價。1726年時路易十五的財政大臣制訂新的貨幣標準:1馬克(8盎司)純金折合為740里弗爾9蘇爾,1馬克純銀折合51里弗爾2蘇爾3第納爾。按照這一標準,1個法國金路易(Louis d'or)金幣等於24里弗爾,1個金埃居Écu等於6里弗爾。1磅(法國古斤)等於20蘇爾等於240第納爾(有如一英等於20先令等於240便士),後來西歐國家的貨幣標準大多是在這個基礎上發展起來的。1795年法國正式將法郎定為標準貨幣,停止里弗爾的使用。
戰爭是法國出現財赤的主因,1774年財赤為四千萬里弗爾,逐年上升,政府以舉債來解決財困,於1776年借債12.5千萬里弗爾,1794年的收入近半用以還債,政府面臨破產。而17721721年的金融危機,曾勾銷了法國大筆債務。[8]1770年法國宣佈國家部份破產,數以千計債權人的錢有如潑出的水無法收回。[9]
國家財政赤字嚴重,政府於1786年提出多項改革措施,如加稅、減開銷、削軍費和減借債等。加稅引來貴族不滿,巴黎和外省先後發生騷動。[10]

麵包價格
十八世紀巴黎市民主要糧食是麵包,1788年時要花一半收入才可以買到足夠全家吃的麵包。翌年麵包價格繼續上漲,使市民無錢花費,也令農民家庭副產品無銷路,無法幫補家計,只好出城市找生計,巴黎的經濟差已經加劇失業,農民的流入更加劇失業率上升,17871789 年巴黎失業率是50%[11]
是時巴黎工人死亡率超過出生率,外來人口眾多,建築工人每年冬會返鄉耕田,部份工人失業只有行乞一途。1776年財政總監安內-羅貝爾-雅克•杜爾哥,勞內Anne-Robert-Jacques Turgot, Laune1727-1781取銷行會組織,放寬了資本家對工人的工作條件嚴格控制,工人獲得較大的工作自由,兩年後行會重新建立,警察視工運是破壞社會行為。[12]
早於1760年政府已放寬穀物入口,取銷穀物貿易限制,都未能穏定物價,因為國內歉收和商人囤積穀物出口謀利。[13]回想當年港府在金融市場鬥大鱷時,部份商人跟隨大鱷行動淘利,結果大鱷敗北,自已也損手,可謂損人不利己。
到了1787年,政府雖然開始干涉市場控制穀物價格,無法舒解民憤,因商人仍為個人私利抬價。1883月法國佔領的比利時西部佛蘭德斯Vlaanderen),發生居民搶掠麵包和糧倉,甚至攻擊地方當局。4月法國東部貝桑松(Besançon)的婦女對商品進行限價,月底騷動擴展到東南部多菲內(Dauphin)、中部朗多(Andos)和西南部艾吉永(Aiguillon)等,5月延至巴黎。政府派軍隊維持秩序和押運糧食,而與居民發生衝突。群眾四處搶掠時,高呼:「國王萬歲!」。三級會議因代表問題延期,最終於17895月召開,仍紛爭不斷。牆紙製造工場東主在三級議會上提議降低麵包價格,以減低工資上升的壓力。至1789714日巴黎物價到了最高點。[14]
麵包是巴黎人的主糧食,平均每人每天消費一磅半。體力勞動者則要消費二至三磅。1789年初時巴黎市民花費在麵包的開支上只佔工資的16%17888月巴黎4磅麵包售價由9蘇爾升至95蘇爾,即每磅2.3蘇爾,9月升至4 11蘇爾,即每磅2.7蘇爾,翌年2月為14.5蘇爾,即每磅5蘇爾,而工資是日薪20蘇爾,以一家4口計,全家每天吃麵6磅,已入不敷支。是年天元氣特別寒,河床結冰,磨坊水車不能轉動,交通癱瘓,取暖燃料供應出問題,解凍後則河水泛濫,[15]麵包供應更緊張。
17897月政府賠本大量抛售糧食,巴黎麵包售價仍高達每磅4蘇爾,部份外省售價更是一倍,工人若要安穏生活,麵包售價憑該不能超過兩蘇爾。財政總監雅克•內克爾Jacques Necker1732-1804向外國大量進口糧食。僧侣、領主和資產階級繼續囤積糧食謀取個人暴利,引來平民敵視,開始騷動。17894月巴黎雷威永工廠和昂利奧工廠被洗劫一空,糧食要由軍隊押運,農村也出現騷動,群眾宣稱不交稅,市面乞丐增加,紳士打算組織民兵自衛,貴族收賣士兵來保護自己,平民恐怕貴族驅使士兵對自己進行攻擊,加以防範,雙方矛盾日深,[16]農民又擔心君主和貴族的反革命行動,人為恐慌不安,開始武裝聚集保衛家園,焚燒地主莊園,破壞修道園和主敎住所,燒掉所有文件。
17894月四千餘軍人進駐巴黎,6月軍隊放下武器支持群眾。6月巴黎市民起來革命,617曰三級會議改稱為國民議會,國民會議開始制憲工作,奈克爾被免職逐出法國,不久重新上台。[17]
714日群眾以槍和大炮攻打巴士底獄,死傷一百餘人,四處搶糧,商會長被處死,被割下首級遊街示眾,全國陷入恐慌。826日制憲會議通過宣佈《人權和公民宣言》Déclaration des Droits del'Homme et du Citoyen宣言以美國的《獨立宣言》為藍本,採用當時的啟蒙學說和自然權論,宣佈自由、財產、安全和反抗壓迫是天賦不可剝奪的人權,肯定言論、信仰、著作和出版自由,闡明了司法、行政、立法三權分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等原則。1793624日,雅各賓派將《人權和公民宣言》作了進一步的修改,宣佈「社會的目的就是共同的幸福」,提出「主權在民」,並且表示如果政府壓迫或侵犯公民的權利,公民就有反抗和起義的權利,同時廢除所有封建特權,包括什一稅、領主裁判權等。

婦女走上街頭
105日一位巴黎姑娘從軍營裏拿出了一個鼓,在大街上一面敲打,一面高喊:「麵包!麵包!」引來飢餓的婦女跟隨,人群愈來愈多,有人提議向凡爾賽宮進發,要求國王接見,前進途中被政府勸散。群眾表達對麵包漲價的憤怒,加上傳出國王不願與國民議會合作的謠言,令騷亂有如火上加油。婦女就衝入王宮,要求國王回巴黎。次日國王回巴黎,國民衛隊最前的士兵用剌刀挑着一塊麵包。[18]
9月國民會議頒發《人權和公民宣言》,宣佈財產權與自由、安全和反抗壓迫權是天賦權利。並於1791年進一步完成憲法起草工作。及後進行政經濟改革。大塊大塊地出售敎會土地,自耕農無力購買,土地落入大地主手中。國民會議着手圈地促進資本主義發展,把基特爾和工會列為非法組織,重組地方政府,改由選舉產生,以防中央專制和貴族統治。[19]
1790年商人仍繼續囤積糧食,待價而沽,加上戰爭需要軍隊大量購入糧食,使糧食價格繼續上漲,有人提議糧食要設立最高售價。[20]
1792年吉倫特派失勢,810日巴黎發生起義,義勇軍衝入王宮。9月巴黎發生大屠殺,一千餘人被定為革命敵人被殺,充公財產,法國東南部里昂和中部奧爾良也有屠殺事件。1793年國民議會以360票對361票,一票之差將路易十六送上斷頭台斬首。同時推出一系列新政策以息民憤,以立法規定糧食和生活必須品價格,又立例廢除莊園制,將大塊地產分成小塊以低價出售,而貴族特權被取銷。[21]

外國勢力介入
革命風潮漫延歐洲,英國擔心漫延至英倫三島,以海軍和財政支援各國入侵法國鎮壓大革命。法國王室和貴流亡國外,計劃如何回國繼續掌權,慫恿歐洲各王室、貴族聯合出兵銷滅革命政權。各國於1792年組成反法第一聯盟,成員有英國、荷蘭、西班牙、義大利西南島嶼撒丁尼亞王國、奧地利、瑞士和德意志等,計劃聯合出兵十萬圍攻法國,戰事同時在殖民地展開,但由於各國目的不同,和互相間有利益矛盾,未能完全同心一致行動,致令戰事失利,聯盟無功而解散。反法戰爭長達23年,普俄乘機揮進入波蘭。英國宣戰後庫存減少,港口停泊船隻也減,運美奴隷數量下降。法國因政治動盪社會秩序大亂,令黃金流入英國,商船轉到其他港口,令德國北部漢堡有貨滿之患。法國農業歉收是天氣問題,所以整個西歐都是農業歉收,英國小麥價格上漲,每公擔售價為28鎊,是法國共和二年An II17939221794921的最高價的兩倍。1795年英國庫收入減至一千三百萬多鎊,陸軍支出則增至一千一百多萬鎊,海軍支出增至六百多萬鎊,借款為一千九百多萬鎊。英國試以立法最低工資平息工人不滿,下議院拒絶了該法案。反法聯盟各國恐國受大革命影響,禁止國內有關大革命的宣傳活動,大力鎮壓反對者,英國將違反此例者流放到澳洲。[22]
但高壓手段不能阻止革命思想的傳播,大革命影了德意志,萊茵地區農民起來拒稅,德國東北部呂根島(Rügen)和東部邁森(Meißen)市郊發生了暴動,1791年漢堡工人爆發大罷工。比利時和瑞士有起義,倫敦成立了倫敦憲政宣傳促進會。[23]
1793年法國面對反法聯盟軍的入侵,徵兵擴充軍隊至一百萬人,並大建軍工廠,對抗聯盟軍。另一面國內糧食仍短缺,唯有提高工資,但仍無法追不上物價升幅。政府只好立法設立物價上限,並向富人徵稅,設立工廠和濟貧所收容失業者。這時開始發生破除基督敎信仰運動,公社關閉部份教堂。1793年雅各賓派為保有革命成果,成立公安委員會和救國委員會,大肆逮捕異已分子,一時間法國人人自危,全國陷入恐怖狀態。1793年保王黨在南部土倫發起反抗事件,拿破崙•波拿巴(Napoléon Bonaparte1769-1821平亂後冒起。[24]

熱月反動
1794年熱月(7月)事變,大捕雅各賓派和公社負責人,殺近百人,未被捕者出逃。1795年熱月反動,9月發生暴動,王黨奪權,山嶽派等一千二百人被捕,36人被判死刑。1795年改由5人組成的督政府執政,國會分為上議院(長老院)和下議院(五百人會議),在此亂局下法軍於10月吞併比利時。[25]
1796年法國無力安內,嚴重通貨膨脹下,先派兵攻打普魯士,後繼續打撒丁尼亞,奪得義大利西北薩伏伊和尼斯等地,擊敗增援的奧利大利軍,攻佔義大利西北米蘭和北部熱那亞等城邦,傳播革命思想,廢除封建特權,解放黑奴等。11月奧軍大敗法軍,法軍事上繼續進攻英殖民地印度和於17987月佔領埃及東北阿歷山大港,佔領首都開羅,阻斷俄南下土耳其,一個月後因英海軍大敗法海軍,法軍撤出埃及。英資助各國反法用兵,大量黃金流入歐洲,黃金儲備將近枯竭。[26]

霧月十八
這時拿破崙冒起,居所成為政治中心,邁向拿破崙尊制時代,社會轉變為日趨穏定,法蘭西銀行成立,發行法郎統一貨幣,通脹穏定,奬勵農工生產,保護關稅,緩和宗敎衝突,建學校,修建多項重大工程,巴黎人口增加了一倍。又制定《拿破崙法典》(《法國民法典》,Code civil des Français1804年拿破崙將共和國改為法蘭西第一帝國,加冕為法國人民的皇帝(L'Empereur des Français,是為拿破崙一世。是時漢堡的經濟危機波及英國,倫敦有20宗破產。英大量發行貨幣,大量舉債。[27]
17921799年間的戰爭歐洲總共有十四萬人戰死,二十萬人受傷,十五萬人被俘。奧大利盾貶值,俄國盧布疲軟,瑞典大量發紙幣,幣值下跌了四分之一。漢堡取代荷蘭西部阿姆斯特丹的航運地位,英國仍掌控奴隷貿易和主宰海上貿易。[28]
面對拿破崙的稱霸野心,英國擴軍以自保,正規軍增至十三萬人,其中八萬人駐守本土。法國亦擴建海軍準備進攻英倫三島。1803年英向法宣戰,法為集中力量與英一戰,將北美殖民地路易斯安那州售予美國,又讓西印度群島海地獨立。1805年英、俄、奧和瑞典組成反法第三聯盟,法國得到西班牙和荷蘭支持對抗。180510月法軍在德國西南迫使奧軍投降,同月英荷海軍大敗法西聯合海軍,法國退出海洋爭霸。
1808年法軍攻打歐洲西南伊比利半島的西班牙和萄葡牙。西班牙政局因此不穩,拉美殖民地紛紛鬧革命,拿破崙失勢後,西班牙派大軍鎮壓革命。最後能宣佈獨立的有:1810年的阿根廷,1811年的巴拉圭,1818年的智利,1819年的哥倫比亞,1821年的秘魯和委內瑞拉,1822年的厄瓜多爾,1825年的巴西等。[29]
18125月法聯合普、義、波、荷和西等國僱傭軍組成六十萬大軍征俄,俄以堅壁清野焦土戰術對抗,9月法軍直達莫科,10月嚴冬到來,餘下的三十萬餘法軍開始撤退,至11月只餘三萬六千人,俄軍開始反攻。1813101月法軍在德國東部萊比鍚與俄普軍大戰,雙方約有二萬五千人戰死,這時法軍亦被英軍逐出伊比利半島,至此法軍陸戰主動權喪失殆盡,陷於被動境地。[30]
18143月俄普軍攻佔巴黎,拿破崙宣佈退位後被放逐。64日路易十八頒佈新憲法,承認自由、平等是普遍原則,財產權不可侵犯。另一方面又承認大革命時所變動的財產和頭銜,定明法國是君主立憲國,設立貴族院和眾議院,但國王有至高無上權力。可是1825年查理十世夏爾-菲利普,Charles-PhilippeCharles X1757-1836竟違反1814年的憲法,通過《賠償法》,以年金名義補償大革命時流亡貴族的損失。18153月拿破崙竟可返回法國重整軍隊,6月在滑鐵盧全軍覆没,再被放逐已無法東山再起。[31]
1825年英經濟危機波及法國,先嚴重打擊金融業,接着工業生產持續下降,一波未平一波又起,18261828年出現農業危機,馬鈴薯和穀物產量下滑,人民生活困苦,但苛捐雜稅卻不減。7月查理十世解散國會,令大部份中產失去選舉權。726日,巴黎市政廳的工商業主開會決定罷工罷市以示抗議。晚上印刷工人和學生聚集高喊反政府口號,向財政大臣辦公室擲石。27日,部份工廠、店舖罷工罷市,工人學生上街示威,四處搗毁王室徽號。軍隊出動鎮壓,群眾搶武器,在街頭築起街堡防線,軍隊倒戈走入群眾中,歷時3天,群眾死亡七百餘人,革命者掌控巴黎。87日,議會通過《一八三○年憲法》,金融家路易-菲利普一世Louis-Philippe Ier1773-1850)登上王位,是為代表資產階級的七月王朝。[32]至此大革命落幕,但歐洲的革命思潮仍在漫延。

結論
歷史在不斷重覆,十月革命和法國大革命在婦女和麵包上相似外,還有血腥的內戰,同樣引來外國出兵干預,這種逆潮流的干預行動同告失敗。
革命與婦女和麵包,就是說明民主運動萌芽於民生運動,民主運動應與民生運動緊扣,兩者不可分割,今天香港没有長久的民生運動,或具長遠計劃的民主運動,只有偶發的民生運動或民主運動,互不相連,各干各的。
世界上所有成功革命都能爭取軍警倒戈支持人民,反觀香港,警察與社運人士對立日深,也未聽聞有人開展這策反工作。
大革命結束大批無政府主義者流亡到美洲,繼續傳播革命思想,主導了工運思想路向,直至現今美洲工運仍由無政府主義主導。
美國獨立戰爭令法國自由派開拓了眼界,發動了大革命,而大革命領導了整個世界思潮,啟發了人類的民主意識,將文明向前推進一大步。
(完)

梁寶龍
15.02.2018


[1] 多伊爾著:《法國大革命的起源》(上海:上海人民,200922
[2] 勒費弗爾著:《法國大革命》(新北市:廣場,201653-54。多伊爾著:《法國大革命的起源》23-24
[3] 勒費弗爾著:《法國大革命》56。多伊爾著:《法國大革命的起源》24
[4] 多伊爾著:《法國大革命的起源》(上海:上海人民,200922-23
[5] 勒費弗爾著:《法國大革命》139-138
[6] 多伊爾著:《法國大革命的起源》165-167
[7] 島崎智著:《倒著看的世界史》,97-98
[8] 多伊爾著:《法國大革命的起源》51-52
[9] 多伊爾著:《法國大革命的起源》167
[10] 勒費弗爾著:《法國大革命》118-73。多伊爾著:《法國大革命的起源》51-61
[11] Philip Lee Ralph等著:《法國大革命、工業革命及其後果》(台北:五南,2004),15
[12] 多伊爾著:《法國大革命的起源》182-184
[13] 多伊爾著:《法國大革命的起源》168
[14] 多伊爾著:《法國大革命的起源》22169-176
[15] 多伊爾著:《法國大革命的起源》165-167。勒費弗爾著:《法國大革命》140-146
[16] 勒費弗爾著:《法國大革命》140-146
[17] 勒費弗爾著:《法國大革命》132-138
[18] Philip Lee Ralph等著:《法國大革命、工業革命及其後果》,22袁若喬編:《革命浪潮》,(台北:知書房,2011),205
[19] Philip Lee Ralph等著:《法國大革命、工業革命及其後果》,23-26
[20] 勒費弗爾著:《法國大革命》(新北市:廣場,2016264
[21] Philip Lee Ralph等著:《法國大革命、工業革命及其後果》,27-36。勒費弗爾著:《法國大革命》268-279
[22] 袁若喬編:《革命浪潮》(台北:知書房,2011),119207袁若喬編:《殖民爭霸》(台北:知書房,2011),8。勒費弗爾著:《法國大革命》(新北市:廣場,2016320-359
[23] 勒費弗爾著:《法國大革命》209-214
[24] 袁若喬編:《殖民爭霸》,8。勒費弗爾著:《法國大革命》360-458
[25] 勒費弗爾著:《法國大革命》458-512袁若喬編:《殖民爭霸》,8
[26] 袁若喬編:《殖民爭霸》,9-1115。勒費弗爾著:《法國大革命》513-554
[27] 袁若喬編:《殖民爭霸》,12-14。勒費弗爾著:《法國大革命》,565-657
[28] 勒費弗爾著:《法國大革命》685-689
[29] 袁若喬編:《殖民爭霸》,(台北:知書房,2011),140。李春輝著:《拉丁美洲史稿》,上卷(一)(北京,商務,2009),154-203
[30] 袁若喬編:《殖民爭霸》,(台北:知書房,2011),20-55
[31] 袁若喬編:《殖民爭霸》,(台北:知書房,2011),139-140
[32] 袁若喬編:《殖民爭霸》,139-14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