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29日 星期六

香港1939年的婦女節



香港1939年的婦女節

前言
據報章資料顯示,香港於1937年第一次大肆公開慶祝三八婦女節,翌年第二次公開慶祝三八婦女節,1939年是第三次,本文記述第三次的情況。
19392月,在港的中國婦女慰勞抗戰自衛將士總會香港分會(簡稱婦慰會)、香港婦女兵災籌賑協會(簡稱婦兵會)新生運動婦女指導委員會香港分會(簡稱新生會)、香港基督敎女青年會(簡稱女青)以及婦女界知名人士組成香港紀念三八國際婦女節籌委會,負責人有國民政府(簡稱國府)立法院委員王孝英1899-1990、婦慰會何艾齡(何崎姿,1904-2007)、中國女慰將士戰時兒童保育會稱兒童保育會廖夢醒(1904-1988)、新生會胡木蘭(1909-1992)、女青總幹事單德馨(1893-1980[1]和麗澤女子中學麗澤副校長葉若昭[2](?)等。
三八節前夕香港學生賑濟會(簡稱學賑會)組織了十幾隊宣傳隊,分別到女工較多的南洋兄弟煙草公司、英美煙草公司British American Tobacco、商務印書館、中華書局、馮強橡膠廠、康元制罐廠、陶化大同制罐廠和保安防毒面具廠等進行宣傳。[3]學賑會還出版《三八節特刊》。
是日數萬名婦女分別在港九各區地舉行大規模集會,隆重紀念三八婦女節卅周年。重頭戲在利舞台演出大廳,2000餘名各界婦女代表聆聽國民黨元老宋慶齡的演講。在宋慶齡和另一元老何香凝的共同推動下,各界婦女團體領袖一致決定:把香港婦女四聯會擴展成為香港婦女救國大聯合會,使之成為團結、領導各婦女團體參加抗日救亡運動的統一組織。
當日早上,利舞台隆重舉行紀念三八婦女節卅周年大會,來賓約四五千人,全院上下3層座無虛設。主席團主席為女青會長何玉瑛(1898-?),司儀為養中女子中學(簡稱養中)校長鄧少蘇(?)。出席者有宋慶齡、何香凝、何玉瑛、鄧少蘇、何艾齡、胡木蘭、廖夢醒、何寶芳(何瑞金,?)、馬鳳岐(?)、伍豔莊(?)、富商陳永安(?)夫人吳衛津(1886-1970婦慰會兵災會新生會女青、兒童保育會婦女策進會、合一堂、華南婦女節制會、南華體育會、學賑會、東蓮覺苑、青年同樂社、晨鐘體育社、港九婦女服務團、巾國華光團、洋務工會、嶺南大學女生同學會及香港各工廠、各女校代表和各界女同胞代表等。
利舞台內禮堂上正中懸掛孫中山遺像,左右伴以國民黨黨旗和中華民國國黨,台前陳列鮮花。
大會於9時宣布開會,出席者全體肅立,首先唱中華民國國歌,然後全體向黨國旗和孫中山遺像行致敬禮,接着由主席恭讀總理遺囑,後為陣亡將士及罹難同胞默哀3分鐘。大會由何玉瑛致開會詞,接續由何香凝演講,然後由何玉瑛報告大會工作原則大綱。接着唱《婦女節歌》,後由宋慶齡頒發徵文奬品和授旗。最後是遊藝助慶,先是獨幕劇,然後是廣東戲劇團的《中華兒女》,表演完畢拍照散會。[4]
何玉瑛在開會詞提議世界各國婦女應努力的三點:
1. 擁護公理;
2.提倡和平;
3.克已服務。
宋慶齡代表美法賣物賑濟會贈旗予婦慰會兵災會新生會兒童保育會和女青等,以表揚它們在籌款上的貢獻。旗以紅緞製成,有「努力救國」等字。
大會繼續由何香凝頒奬給三八徵文比賽得主,第一名為真光中學(簡稱真光)黃寶珍(?)、第二名為養中羅靖嬋(?)、第三名為真光何焯榴(?)、第四名養中陳紹民(?)、第五名為真光譚瑞芳(?)、第六名為陶淑中學鍾鳯英(?)、第七名為尊得中學譚蕙卿(?)、第八名為真光黃蕙英(?)、第九名為麗澤周敬超(?)和第十名為何文田陶秀女子中學(簡稱陶秀)屈萍梅(?)等。奬品由宋慶齡等送出。
大會通過致電向國府主席林森(1868-1943),和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介石(1887-1975)致敬,並決定把香港婦女四聯會擴展成為香港婦女聯席會(又名香港婦女救國大聯合會),使之成為團結、領導香港各婦女團體參加抗日救亡運動的統一組織。[5]
除了利舞台的大會外,鴨脷洲婦女於早上10時,在足球場舉行大會,主席為余鳯亭(?),中學教師陳曼雲(1906-1976)演講。九龍區於下午七時在東樂戲院[6]舉行大會,主席為陶秀副校長蘇若惠(?),由何艾齡主講。下午7時,銅鑼灣區在聖馬利亞堂(St Mary's Church舉行大會,由梁淑德(?)主持。各校並組織宣傳隊到各工廠演講。[7]
國際婦女聯合紀念大會於5時半在中環花園道梅夫人婦女會(梅夫人公益會,Helena May Institute for Women舉行,出席者有:主席史美(?)夫人XXX(?)、宋慶齡、何艾齡、湯臣(?)夫人XXX(?)、奧維利蘭(?)夫人XXX(?)等300餘人。首先由主席宣佈開會紀念理由,繼由何艾齡講三八節的意義。[8]

國民黨與抗日
近年不少人撰文將香港與中國的關係割裂,看了上文利舞台大會奏中華民國國歌,可會反思自己的不全面的論述。當他們有機會翻看五十代前絶大部份社團都有掛中華民國國旗和孫中山像,可會重新思考自己的論述。
婦慰會婦兵會兵災會新生會和兒童保育會都是國民黨下的組織在香港支部,再看大會組織者與國民黨的關係,宋慶齡和何香凝在黨內地位不輕,廖夢醒是何香凝的女兒,胡木蘭的父親胡漢民是國民黨元老,可說是官二代。從此可見當時國民黨在香港的影響力。與國府有關係的,王孝英何艾齡都曾在國府教育部工作、何寶芳是前國府外交部長伍朝樞夫人、馬鳳岐是廣東省長吳鐵城夫人、吳衛津丈夫陳永安曾任香山縣長。何香凝和伍朝樞在香港長大,何寶芳又是立法局議員何啟長女,何艾齡是香港大佬何東長女。可見國民黨和國府在港的上層人脈關係。當時日軍正向華南推進,黨國權貴紛紛到香港避難,大部份住在半山自置物業。歷來香港地產能興旺與國內政局有直接關係,民國成立初期清遺老南下避難也自置物業,廣東軍閥賊退也避難香港自置物業。直至現今香港地產市道都與中國資本有極大關係。

中共與抗日
接着的抗日活動中,麗澤學生積極參加,在學賑會內有一定位置,當選執委、捐款部副部長及灣仔段段委會(當時麗澤位於灣仔)總務等,總務相當於是主席。
麗澤創辦於1929年春,葉若昭是創辦人之一,創校時正校設在灣仔鳳凰台,分校則設在九龍佐敦道,學生共有300餘人。嗣後因擴大收生人數,正校遷至堅尼地道,分校遷至德興街。1939年時在廣東省教育廳註冊,1940年再在南京教育部及僑務委員會註冊,嗣後來學者日多,遂租正校左鄰樓宇加以擴充,分校則另租尖沙咀諾士佛台為中學部,學生已達1400餘人。1956年廣東道校址落成並遷入。麗澤在國內註冊,這是當時香港的普遍現象,亦可見中港關係的緊密。
1937學賑會成立女學生團,團員約有250餘人,團長是麗澤的梁歡笑(梁柯平,1923-2011)。梁歡笑是中共黨員,團內還有五六名中共黨員。而麗澤於1938年至1939年間,有兩名中共黨員。可悲的是學賑會在國共爭奪控制權下分裂。[9]。文中提及的陳曼雲是名導演蔡楚生的太太,是中共情報人員。
(完)

龍少爺
22.02.2020

若有興趣進一步研討交流,請發電郵到本人電郵地址: leungpolung@gmail.com




[1] 《工商日報》193839日(香港),第3張第1版。
[2] 梁柯平:《抗日戰爭時期的香港學運》(香港:各界抗戰活動籌委等,2005),第106頁。
[3] 梁柯平:《抗日戰爭時期的香港學運》(香港:各界抗戰活動籌委等,2005),第108頁。
[4] 《華字日報》193939日(香港),第2張第3頁。劉家泉著:《宋慶齡在香港》(北京:中央黨校,1997),第99頁。《工商日報》193839日(香港),第3張第1版。
[5] 《華字日報》193939日(香港),第2張第3頁。《工商日報》193839日(香港),第3張第1版。《大公報》193839日(香港),第2張。
[6] 東樂戲院已拆缷重建,位於今彌敦道760號水渠道交界,現為東海大廈、聯合廣場。
[7] 《華字日報》193939日(香港),第2張第3頁。《工商日報》193839日(香港),第3張第1版。《大公報》193839日(香港),第2張。
[8]《工商日報》193839日(香港),第3張第3版。
[9] 莫世祥:《抗戰初期中共組織在香港的恢復與發展》載《中共黨史研究》2009年第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