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2日 星期四

梁壽庭口述歷史


梁壽庭口述歷史
日期:201254 下午3時至5
地點:香港公務員總工會聯合會辦事處
被訪者:梁籌庭先生(香港公務員總工會聯合會主席
訪問者:梁寶霖、梁寶龍、周奕
記錄:趙振漢

香港重光後,左派工會冒起,自以為很有力量,發動六七暴動在策略上是錯誤的。
當時有由政府公務員組成的政府工會,主要是來自政軍醫、機電等職業;又有“香港工會聯合會”(簡稱工聯會)的成立,實力最為雄厚,會員多來自市政和醫務等行業。
隨着勞動力轉為文職,八十年代已脫離了勞工運動的模式。
香港的公務員組織成立“香港政府華員會”(簡稱華員會),有很久的歷史,近90年,很有公務員工會的特色。這時的公務員工運是與香港的工運形成互相滲透的影響。
政府“文員會”的成立是意識到必須通過工會方能維護他們的利益。
 “文員會”曾於七三、七四年大規模上街,展開大抗爭。
華員會隨着公務員的編制運作不斷增大,78-79年該會亦開始編組運動。
八十年代初期,可視為公務員工運的萌芽階段。當時有“公務員總工會”和“公務員聯合會”,但未有左派分會。
他們都為基層員工的權益而發聲,形成了幾大勢力。
公務員人數最高峰時增至198,000人;97年前約有162,000人,合約員工20,000人;到現時則有168,000人。
過去公務員的編制裏,合約僱員只佔少數;97年至2000年時可獲長俸福利的公務員已壓縮至160,000人,若某部門有額外資源時,一般都會聘請合約員工,而合約員工大約有34萬人。
當時一般基層的合約員工,薪金大約10,000元,附帶福利亦大約10,000元,合共20,000元。但整體上政府便節省了薪金的支付。
當時華員會、公務員總工會、公務員聯合會頗齊心,彼此亦達成共識。唯警務文員會不甚活躍。
八十年代中期發展了工會,因彼此齊心而形成了骨幹。
Ÿ當時活躍的工會即受壓最多的工會。
Ÿ一般工運的目的是想增加人手,增加薪金,扭轉重文輕武的現象。
文職的薪金都較多。例如紀律部隊工作時數較長,加上學歷、輪班、危險性等因素,所以爭取調整薪金。
今天,紀律部隊的薪金已凌駕了文職人員。
而八十年代晚期至97年,可說是工運的鞏固期,到了今天,已進入工運的衰退期。
今天,因立法會有功能組別,所以大多數營運工會都是有目的的。為了選舉,把一個工會拆散為多個,或者1個人參加數個工會,會員重重叠叠。
戰後57年改例,有7人工會的產生;而英國統治下的香港勞工是不准成立“聯合會”的,同一主題也不准成立兩個會。
當時因參加工會而遭辭退是没有的,但其意識却受到關注。
華員會是一個福利會,中環有飯堂;會所,政府以1元租金租給它們,因此產生很大凝聚力。
當時政府只承認3個公務員工會:1.華員會、2.本地高級公務員工會、3.海外高級公務員工會。成立了高級評議會,有談判地位。
華員會以福利為主,未能普遍代表各級公務員爭取權益。例如護士和敎師,就没有為他們全力爭取權益。
到了九十年代,工會發展很蓬勃,每個工種的人數很少,但能了解行業的特殊性,所以爭取權益時比總工會有效。因此聯合會交由屬會爭取和交涉。
七十年代,員工有敢於爭取的思想,和了解權益須通過爭取而獲得。
當時的情况是職位分工不明,例如辦公室助理要兼任洗廁所和拖地的工作。因為華員會以他們不屬於高級公務員協會,所以不理,因此OA便自己成立工會。
Ÿ人們已識到工會能保護行業的尊嚴和權益,所以便紛紛成立工會。
公務員對加入工會有害怕的心理:1.必須政治中立;2.自己的上司會視為攪事分子;3.會妨礙升職。
今天呈現會很多,會員很少,會員重叠嚴重的現象。而公務員入會不活躍。
七十年代左派冒起,由於公務員不想跟政治拉上關係,一般都只願意加入工聯會,而不願意加入民主派工會。
公務員頗抗拒加入工會,主要是心態問題。經統計3,000人中大約只有200人入會。
公務員工會於七十年代興起,一般都欠缺金錢。
當時以會員人數而論,敎協第一,華員會有7萬人,排第二。
由於公務員入息不差,所以缺乏抗爭動機,除了私營化和減薪這兩個問題能引起他們強烈的不滿。
公務員工會對香港整體的工運的影響,大致是他們與各工會有聯係;而於九十年代中期,各集團的合作形成已減少,没有常規性的合作。工會只為爭取選票,欠缺凝聚力。
八十年代有若干勞顧會代表,如黃偉雄、陸冬青和梁籌庭等。當時是5位由選舉產生,1位是委任的。勞顧會協助訂立勞工法例。
97年後由於公務員團隊編制的萎縮,工會便開始没落了。
政府十多部門私營化,沙士後36,000多人減薪6%,種種問題引發公務員大上街。
又令5個部門(郵政、機電工程署等)採取營運基金制,實行自負盈虧。
消防分會要求減少工作時數(減少3小時),但工作時數是在入職時已協議好的。政府便建議實施兩班制,或像警方一樣三班制等方案,而正在救火的員工則當作O.T.。消防分會的要求似乎理據不足。
公務員工會在早期是有心介入社會的工運,但現在已淡化。
公務員最重視自己的前途,不想跟政府直接對立。
1998年時,政府的全部補貼已經取消,海外敎育津貼只有10%公務員享有,長俸制又被新的積金計劃所取代。
現在實行的問責制和公務員有衝突,因為公務員要面對群眾,面對立法會。
公務員工會的貢獻主要是維護公務員利益,對整體社會的工運幫助不大。
由於政府不體諒下級公務員,工會也凝聚不到公務員。
工會的產生主要是為了維護利益和消除怨氣,可是近年整體工運的質素不斷下降。
今天,因為社會的福利較完善,整體收入亦增加了,而且公務員的福利有很大的保障。所以一般都認為工會的急切性不大。究其原因:是没有壓力就没有發展。
如果有個人問題,都會找議員協助,工會的作用也相應減少了。
68年便與華員會簽署協議,公務員離職後仍可代表該會。
公務員工會的運作模式應加以改良,例如要設立委任總幹事(公務員出身的),可避免因爭取利益直接與上司對抗。
(完)
文:趙振漢

若有興趣進一步研討交流,請發電郵到本人電郵地址:leungpolung_it@yahoo.com.hk,或leungpolung@gmail.com。傳真: 852-8265 1467


趙振漢曾就讀樹仁歷史系,好讀中國古典文學,尤用功於先秦文化。現任職學而出版社,編寫中小學中國語文輔助敎材,兼任尋寶緣文藝顧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