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司長商榷全民退保的實際新增開支〉
香港社會保障學會會長梁寶霖
香港社會保障學會研究員莫泰基
2014年1月4日
《退休保障前路共建行政摘要》(以下簡稱《諮詢摘要》)詳列數據,不論其可信度,起碼願意提供,日後可作歷史檢驗,已是值得一讚。
《諮詢摘要》第1頁序言指:「以目前的供款率和覆蓋率,強積金實難以徹底解決長者退休保障的問題。……行政長官在競選政綱中表示會『引入短、中、長期措施改善現時社會保障及退休保障制度。』政府已於2013年實施長者生活津貼,但我們仍有決心和承擔長者謀福祉,更好地紓緩長者晚年生活的困境。我們最不希望見到的是退休保障的工作停滯不前。」
全份諮詢文件最關鍵的問題是公共財政。學會認為即使不挑戰其人口預測的可靠性,也可以拆解:
《諮詢摘要》,第15頁第32段指:不論貧富模擬方案的整體長者社會保障總開支將由2015年約226億元上升至2064年的563億元。50年內涉及23,950億元新增開支,即年均新增開支約480億元。
本會贊成180學者方案的三方供款制。僱員部分由每年5%的強積金供款轉撥,每年總額約300多億。學者方案是不碰已累積金額,只由2016年起每月供款中調撥。年輕人和全部在職人士不會有新財務負擔,因為是已出之物。他們中大部分還可以即時得益,因為家中如有長者可以即時獲得養老金。而日後家中伴侣和殘疾人士都受保同享養老金。事實上,即使家中沒有老人,以強積金僱員每月供款上限1,500元,退休後可領22年不少於每月3,500元(日後按通脹調整)的養老金(《諮詢摘要》,第28頁第55段:65歲長者預期壽命是87歲),如假設期間投資回報追及通脹,單個人得益便多達30萬元(個人35年總供63萬元,個人22年養老金總收入93元),相信絶大部分僱員也會支持。
180學者方案的僱主供款來自千萬元以上利潤的僱主,預計供款是1.9%,周永新敎授推算是年均約100億元(2013年價格)。(學者方案推算是115億元“2016年價格”)這可在政府的利得稅調撥,不用僱主額外負擔。按目前的人口測算,由於人口老化前期仍有一定的盈餘在10-15年內也不用加稅或設新稅種。那麼政府所需承擔的額外開支則會是平均每年80億元。
政府立場是必須實行綜緩升級版,只有資產在8萬元以下的老人才可領取3,230元。但按以上分析,若實行全民養老金每月3,500元,不用這架床叠屋的翻版綜緩方案。因為按政府的推算,實施「有經濟需要」模擬方案,也需新增開支25億元(2015年)至60億元(2064年),50年合共2555億元,平均每年51億元。換言之,實施免資產審查的全民養老金方案約需每年額外投入約29億元,只佔政府2015-16年度預計財政總收入4千7百億的約不到1%。試問政府如果重視這代老人--也是對香港繁榮做出極大貢獻而又得到最少保障的一代--的退休保障,那會没能力實現全民養老呢!?
學會盼望3位司長和扶貧委員會委員核實上列的計算和回應公共財政是否能夠承擔學者方案的全民養老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