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8日 星期一

校役癈了


校役癈了

週一的中午,校役一拐一拐的來到大門閘口,把手杖掛在鐵閘上,雙手用力把鐵閘關上。取回手杖轉過身來,一拐一拐的步回休息室。
校役一拐一拐的在校舍的後巷前進,在路口轉過身來,打量了校舍一週,空無一人,一片死寂,再轉身望了一望斜路的下方,邁開脚步向下走。
在行人如鯽穿插的西鐵站,校役站在人中張望,行人的速度不斷加快,校役仿了一下,向右望,一位老伯急速掠過已在三個箭步前。校役站穏脚跟,一拐一拐的走向左邊路旁,面前兩個黑影急速掠過,這時覺得有一股力量從後湧前,校役急步走向牆邊站立。5分鐘後行人開始疏落,再過兩分鐘,行人的步速加快了,校役眼前的人急速而過。5分鐘後,校役一拐一拐的離開西鐵站,經過多番肩摩相接才能進入公園,一切都緩慢下來,地上黃葉片片。
市政局圖書館內,校役找個位置放好手杖,拿出手提電腦放在桌上,坐下來寫稿,在鍵盤上打字,電腦上出現「師復語錄」,「校役口述」,「自我犠牲換取民主」,「最後犠牲的時刻」。不知不覺打字速度加快了,鍵盤「的的」作響。
校役腦海出現金鐘地上黃絲帶巨大的「民主」兩字,面對爭民主困局我有何作為,打字速度更快。轉過念頭,腦海浮現黃之鋒吊鹽水的影像,眼泛淚光。「我如何救這群兒女!」「我如何為下一代建立美好的新世界!」
「細聲一點!」校役打住了,鍵盤上的手指停了下來,呆了一會,醒了過來。向戴着耳筒的女士細聲的說了句:「對不起!」
腦海中忽然聽到聲音,「病人!」「廢柴!」「唔好咁大力打字!」胸中一股氣向上湧,校役張開口用力把氣吐出來。「我要起身離去!」「冷靜的坐一會吧!」「都是離去好!」「多坐一會吧!」
校役站起身來執拾東西準備離去,胸中又有一股氣向上湧,校役張開口正欲把氣吐出,腦海浮現很多影像,校役大叫了一聲。寂靜的圖書館內,校役繼續收拾東西。叫聲尚在圖書館內迴盪,校役再次大叫了一聲,校役繼續收拾東西。校役抬頭向前望,3位職員站立起來望着校役,牆上的「靜」字不斷變大由遠而近,在校役面前停了下來,跌在地上化為滿地都是「民主」2字。
校役背上背包,再次大叫一聲:「對不起,各位!」室內的目光都集中在校役身上。校役橫掃了一下,轉身離去。
校役走向大門口,自動門打開,覺得《最後一槍》的音樂在迴盪,門外一片紅,天空是紅的,景物是紅的,遠處一白色的警車,一群紅色的年青人每人拿着一罎酒衝向白色的警車,槍聲一響,一切都停了下來,音樂也停了下來。
校役站在廣場中間,左邊的小童望着地上的一罐汽水,女士把它撿起來。背後一陣凉意,伸手往背後摩了一下,恤衫滿是汗水,濕濕的。廣場右方停泊了一部白色貨車,工人正在落貨,遠處的青山一片迷濛。
校役掏出手機,機面有一位紅衣稚童,時間顯示3時。
「家澍,公公嚟接你放學。」

龍少爺

08.12.2014

2014年11月13日 星期四

第一位工人議員梁達誠


第一位工人議員梁達誠
本文是陳明銶主編:《香港與中國工運縱橫》一書內李志坤所寫的《第一位工人議員梁達誠》[1]一文的資料補充。

梁達誠(1913-?)是港英委任的第一位工人議員,而梁達誠認為自己應以個人身份晉身立法局,而非代表某一團體或某一階層。立法局為上層社會所把持,繁瑣的會議程序,做成技術上的困難,阻礙工人議員工作之推展。例如提出議案時,必須要掌握詳盡的資料,又要對所提的議案負全部責任,使梁達誠不敢輕率行事,其他議員對梁達誠所提出的議案十分冷淡,使梁達誠有孤立的感覺,未能在立法局內為工人出聲,一展抱負。
梁達誠認為,勞工顧問委員會(簡稱勞顧會)是最有希望的工運推動力量,因為它得到政府的尊重。近年來,勞顧會人數的增加,非官委委員的設立,參與制訂勞工法例,勞顧會的重要性日漸擴大。但是,要充份發揮勞顧會的功效,有賴各委員的主動性。勞顧會所討論的法案,政府往往會在立法局內加以修改或拖延,以配合政府既定的整體政策,產生一個與政府整體構思没有很大偏差的計劃,故提議每每要經過一段長時間才生效。另一方面,梁達誠不同意賦予委員會實際權力,因為委員會的代表性仍不足。
梁達誠認為香港的工運發展,有賴於主觀和客觀兩種力量的互相配合,但先要有客觀環境的出現,主觀力量才可以發揮。
主觀力量乃指港英政府(整個官僚架構),此乃對香港工運推動的絶對(決定性)力量,但港府本身對工運並不熱衷。反之,抱有非常謹慎的態度。
客觀環境是工業化過程中,使資方有可觀的利潤;而勞資糾紛的加劇,工業意外的增加,造成一種巨大的力量,迫使港英介入。除此之外,英國工黨議員對港英抨擊,世界工運的潮流,其他鄰近亞洲國家的勞工法例,勞工福利的改善,國際勞工局等,給予港英國際壓力,港英必須以行動來抵銷國際的抨擊。順應整個社會潮流的發展。
如果主觀力量和客觀力量相配合,便可達致勞資合作之最高境界:協調、和諧,互相諒解,消除對立。要達致這個境界的唯一途徑就是敎育,工人、管理階層、老闆都要接受教育。可是,回顧這數十年來工運的發展及各因素的情況,皆發現存在種種困難制肘。
要邁向上述理想境界,目前的條件還未足夠。目前香港工運的最大障礙是參與勞工運動的人員,在量和質兩方面俱缺,可惜現在仍非常缺乏這類人才。在量方面,工人的認識不足,未能全力支持工會;再加上現實生活的關係,工會職員絶大多數是自願性質的,不似外國有由資方給予薪金的全職工會職員,另一方面,資方的認識亦不足,受到歐西過份膨脹的工會力量的剌激,香港資本家普遍對工會反感,視工會職員為滋事分子,忽略了香港工會可以促進勞資合作的作用。
梁達誠認為勞資雙方的利益不可能完全一致,衝突難免。勞資談判的成敗則有賴勢力的強弱,因此工會起着團結工人力的作用。
香港政府對於工會活動既不限制亦不鼓勵。但經常透過職工登記局,對工會進行審查。並經常挑剔工會行政的一些小錯誤,增加工會人員的壓力。
工會本身,其持續不斷的努力,對政府決策固然產生一定影響,但並非唯一的力量,僅是多種力量之一。同時,工會亦面臨人力、財力、工運領袖質素種種難題,有待克服。例如缺乏一些有學識,能全心全意投身工運的領袖。過往政治分歧影響了工會間的合作,削弱工人參加工會的熱誠。加上近年不少年青工人對工會作用抱有懷疑態度,不肯參加,以致會員數目下降。會員的減少,力量自然被削弱,工會所的作用更少,相應減低。因此,儘量工會都抱有為工人爭取福利,調和勞資關係的理想,種種困難嚴重影響工會發揮作用,也削弱工會對政府所能施加的壓力。
香港工運雖然障礙重重,無論如何,其過去的成果仍是可以肯定的,只是進展比較緩慢而已。
(原文是根據作者於1984年夏對梁達誠訪問稿整理而成。)

梁達誠是順德北滘青沙村人,於1913年在香港出生,1948-52年就讀英皇書院,港大學預科畢業,獲英國皇家衞生學會公共衞生學證書,英國皇家學會熱帶衛生學證書。
曾出任香港市政事務署衞生督察會主席,1965年任市政事務署九龍職總工會主席、會長,1971-1981年任勞工顧問委員會委員。1971年,獲工會推選為國際勞組織第七屆亞洲會議香港代表,會議於2415日舉行。
1977年,港督麥理浩委任當時任港九工團聯合總會英文秘書的梁達誠,與及曾當過九巴售票員的王霖為立法局議員,與此同時,麥理浩又委任了一些從事下層群眾工作的教會人士、社會工作者擔任議員。

本文附圖取自“梁植穎:《英皇書院師生──133載愛國愛港情懷》,香港,明報出版社有限公司,2013,第78頁,香港公共圖書藏有,可外借。」

(完)

龍少爺
06.07.2012





[1] 李志坤:《第一位工人議員梁達誠》,載:陳明銶主編:《香港與中國工運縱橫》,香港,香港督敎工業委員會,1986,第237-239

2014年10月16日 星期四

印度的不合作運動(草稿)



印度的不合作運動(草稿)

要了解印度的不合作運動,先認識印度穆斯林在一戰的歷史。
一戰時英國為了安撫印度穆斯林,曾答允:土耳其可保留伊斯蘭敎聖地和阿拉伯屬地,不會損害土耳其蘇丹──哈里發基拉法特的地位。哈里發是伊斯蘭政治、宗教領袖的稱謂,中國穆斯林俗稱為「海里凡」。
但戰後醖釀巴黎和約時英國打算食言,印度穆斯林大為不滿,認為英國的行徑是反對伊斯蘭。1919年,印度孟買穆斯林成立「哈里發委員會」,由穆罕默德阿里和肖卡特•阿里兩兄弟領導。甘地全力支持,認為是加強印度敎徒和穆斯林合作的好機會[1]穆罕默德阿里率團到倫敦訪問,要求英國通過外交保留奧斯曼哈里發對聖地麥加、麥地那和耶路撒冷的監護權,保留奧斯曼在阿拉伯、敍利亞和伊拉克的領地,尊重其戰前的邊界。這要求遭到拒絶。
1919528日,哈里發委員會通過採用不合作運動作為抗爭手段[2]11月,印度穆斯林在德里舉行第一次哈里發會議,反對巴黎和會的條約對兼任回敎教皇的奧斯曼王帝過於苛刻,分割了奧斯曼,英國更以委任統治國的名義取得奧斯曼在亞洲的部份領土,因而引起印度穆斯林的不滿,發起反英運動[3],必要時展開聖戰,成立委員會考慮是否採用甘地的不合作運動來鬥爭。
在印度,哈里發運動已成為影響廣泛的印度獨立運動的重要組成部份,因此成為19201月倫敦會議討論的熱點問題。
1920年,國大黨正式將不合作運動列入黨綱,宣布要利用一切合法的和平手段最終實現印度自治,確立了甘地的領導地位,國大黨從精英分子依靠憲政手段從事鬥爭,變為有廣泛群眾基礎的政黨,發動群眾進行鬥爭的政黨[4]
甘地宣稱,鬥爭的目的是要達到脫離英國自治,「如有可能就實行帝國內部的自治,如有必要就實行脫離帝國的自治」。
甘地為不合作運動定下的定義是:「撤回自願的合作」以此作為一種公眾的運動,來達到糾正某種社會的不義[5]
甘地的抗爭方式,就是將抗爭焦點從人轉移到原則上,認為衝突是由兩種不同觀點做成的,兩者都都是對的,只是角度不同。在罷工問題上,甘地指罷工有風險,或者罷工工人覺得自己的要求合理,但採取罷工方式可能會淪為逼迫性質,因此與不合作運動不相合。甘地認為:要判斷是否有逼迫性質,必須了解罷工是否想要在達成勞資雙方和解的前提下進行,勞方是否有給予資方有發言機會,共同尋求解決方案[6]
甘地的非暴力思想其政治哲學是宗教泛愛觀和資産階級人道主義真理觀相結合;其政治思想是爭取印度自治、獨立,進而建立以村社爲基礎的分治聯合體;以經濟正義和經濟平等爲支柱的農村經濟思想,以及奠基於不佔有和財産委托制的經濟自主思想;發揚民族文化、重視民族教育、致力於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團結、反對歧視不可接觸者,以及和愛國主義結合在一起的小生産勞動者互助互愛的平等社會思想。
甘地代表印度資産階級的利益,他從印度的實際出發,根據當時的形勢和印度的傳統,提出了非暴力不合作的鬥爭策略。
不合作運動的內容有:退回封號、勛章、榮譽職位等;辭退地方機構的委任職位,拒絶出席政府的官方和非官方集會,從公立學校領回自己的子女;抵制法院,自設仲裁機構,拒絶到外地參加軍事勞動;不參加選舉和投票;抵制外國貨等[7]
國大黨內以蘇巴斯•錢德拉•鮑斯為首的左派不滿甘地的温和抗爭手段,提出「完全的民族獨立」口號。
81日,甘地寫信給印度總督將英國勛章退回,作爲發起不合作運動的訊號。並開始週遊全國,鼓吹不合作運動。大律師老尼赫魯(莫提拉爾尼赫魯)宣佈從此不執行律師義務。3000名研究生從研究院退學,各地出現民間自組的仲裁法庭,不再到政府法院提出訴訟。各地成立自辦的國民學校一間接一間,土布裝的國大黨制服到處流行[8]很多文官辭退了職位,學生離開了學校,政府機關和學校人去樓空。
1920年共有344名律師抵制出庭,46名治安長官放棄職位,33名自治機構成員退出該機構,61人退回勛章,120名政府職員和敎師放棄公職,運動得到資本家和商人的支持[9]1920年的印度大選有近三分一選民放棄投票[10]
英國一方面準備憲政改革,安撫和拉攏印度上層階級,另一方面頒佈《羅拉特法(19192月)》,於3月中開始鎮壓。
1921年,印度工農運動高漲,繼1920年成立全印工會之後,又在奧德省出現了有10萬會員的農民聯合會,學生和工人還聯合組織了國民義勇團[11]
全印度罷工次數增加至396次,參加人數達60萬人。聯合省(今北方邦)、孟加拉、旁遮普爆發農民武裝鬥爭,馬德拉斯省的摩普那農民起義時間最長,規模最大,成立了「哈里發王國」,建立村管機構[12]
1921718日,國大黨定於930日前禁絶洋布,提倡手紡手織的土布,黨員不得穿着洋布衣服。731日,甘地在伯里的烏瑪索巴里廣場舉行焚燒洋布集會,宣稱「不接觸洋布是一種道德」[13]
7月初,中央哈里發委員會在卡里奇召開會議,通過決議,宣佈穆斯林如繼續在英國軍隊中服役或促旁人入伍,在宗敎意義上皆是非法。因此英國於914日逮捕阿里兄弟,控以意圖煽動印度軍隊判變,判苦監兩年。甘地為了聲援穆斯林,提早發動不合作運動[14]
1117日,英國威爾斯王子抵達孟買訪問,不合作運動正式開始,只有少數人前去歡迎英國貴賓到臨,大多數人集中到帕里,參加焚燒洋布的示威,集會引致暴動,砸毁酒店,焚燒電車和警局,攻擊英印混血兒和猶太人,被攻擊者還擊引致市面混亂。甘地於1119日宣佈絶食來阻止事態惡化,局面開始平靜[15]。印度各地政府宣佈禁止舉行政治性的會議,逮捕國大黨主席達斯、老尼赫魯、尼赫魯、阿薩隆德等,1921年至19221月,因參加不合作運動而被捕的人約有33萬人[16]
土布運動透過全印紡織工協會的成立而組織化,土布運動象徵國貨產品,主張手工價值。透過穿著粗糙、簡單以及通常為白色的服飾來打破地域、種姓、階級和宗教隔閡,重新界定印度這個國家的成員,駁斥印度人不適合自治的觀點。國大黨黨員身體力行支持[17]
192225日,聯合省石曹里曹拉農民2000人舉行遊行,遭數名警員侮辱攻擊,導致憤怒農民焚燒警察局,局內有22名警察連同一起付之一炬。運動超出非暴力鬥爭範圍,甘地聞悉後急忙制止。
212日,國大黨通過巴多利决議,譴責群衆越軌行爲,决定無限期停止不合作運動。310日,甘地被判入獄,運動遭到殘酷鎮壓。
192712月,國大黨在馬德拉斯年會上通過尼赫魯提出的要求英國給印度完全獨立的决議,但還只具有宣言的性質。到1929年國大黨拉合爾年會上,在新任主席尼赫魯的主持下,國大黨才正式宣稱它的目標是實現印度的完全獨立。
一戰勞工罷工增加,印度第一個貿易聯盟成立,國大黨透過全印貿易聯合會,控制工人運動,並將其整合到民族運動中。出身中產的國大黨無法控制工運。羅易(1887-1954)於1920年創立印度共產黨,在紡織、黃麻、鋼鐵和鐵路產業界,發動罷工[18]
不合作運動期間,1928年孟買紡織工人抗議減薪,罷工6個多月,各廠的勞工委員會聯合成立,喬尼卡姆葛爾聯合會Girni Kamgar Union,會員6萬餘人。1929年政府捕印共成員下獄。印共没有滲透入農村[19]
1927年,印度進行立憲改革,甘地開展第二次不合作運動[20]
 二十年代共產國際提東方戰略,重點是民族主義鬥爭,其根源與不合作運動略有關係。

龍少爺
17.09.2014

若有興趣進一步研討交流,請發電郵到本人電郵地址: leungpolung@gmail.com




[1] 徐友珍編著:《甘地傳》,武漢,湖北辭書,1996,第132-133頁。
[2] 徐友珍編著:《甘地傳》,武漢,湖北辭書,1996,第135頁。
[3] 吳俊才著:《印度史》,台北,三民書局,2010,第二版,第288
[4] 吳俊才著:《印度史》,台北,三民書局,2010,第二版,第288。馬克•根史邁爾著,林苑珊譯:《甘地之道》台北,天下遠見,20057頁。
[5] 吳俊才著:《印度史》,台北,三民書局,2010,第二版,第287
[6] 馬克•根史邁爾著,林苑珊譯:《甘地之道》台北,天下遠見,200567頁。
[7] 吳俊才著:《印度史》,台北,三民書局,2010,第二版,第289
[8] 吳俊才著:《印度史》,台北,三民書局,2010,第二版,第290-291
[9] 徐友珍編著:《甘地傳》,武漢,湖北辭書,1996,第140
[10] 韋尼•索弗里著,李陽譯:《甘地與印度》,香港,香港三聯,2006,第89
[11] 于文霞主編:《國際工人運動史》,瀋陽,遼寧人民,1987,第264頁。
[12] 徐友珍編著:《甘地傳》,武漢,湖北辭書,1996,第144-145頁。
[13] 徐友珍編著:《甘地傳》,武漢,湖北辭書,1996,第145頁。
[14] 徐友珍編著:《甘地傳》,武漢,湖北辭書,1996,第147-148頁。
[15] 徐友珍編著:《甘地傳》,武漢,湖北辭書,1996,第149-150頁。
[16] 徐友珍編著:《甘地傳》,武漢,湖北辭書,1996,第151頁。
[17] 芭芭拉•麥卡夫,湯瑪斯•麥卡夫著,陳琦郁譯:《劍橋印度簡史》,台北,左岸,2005229-210
[18] 芭芭拉•麥卡夫,湯瑪斯•麥卡夫著,陳琦郁譯:《劍橋印度簡史》,台北,左岸,2005233-234
[19] 芭芭拉•麥卡夫,湯瑪斯•麥卡夫著,陳琦郁譯:《劍橋印度簡史》,台北,左岸,2005234
[20] 芭芭拉•麥卡夫,湯瑪斯•麥卡夫著,陳琦郁譯:《劍橋印度簡史》,台北,左岸,2005234

2014年10月9日 星期四

讀者震旦補充《興中會的工界組織“中和堂”》一文



讀者震旦補充《興中會的工界組織“中和堂”》一文
網友震旦兄來函,指正及補充了《興中會的工界組織“中和堂”》一文,來信對研究幫會有一定價值,故全文刊出,冀能抛磚引玉,使研究活躍起來。

寶龍兄:
“中和堂成員去台後……有意整合台灣的洪門、青幫和一貫道等組織,取得某航空公司的支持。”
 這一句話令人有很大感觸!即使你不回覆,我也可作一份研究十幾年秘密社會史總結。不過,有一個人看過,也是好的!
先回答一個簡單事項,某航空公司應是長榮航空公司;其公司老闆是一貫道信徒。
“有意整合台灣的洪門、青幫和一貫道”令人不禁以為這3個組織是源自同一組織,然且我不相信這種說法!
“紅花綠葉白蓮藕(指洪門、清幫、白蓮教),三教原來是一家”這句話是民國以後杜撰出來的!
據江湖三百年一書考証,民國以後,青洪兩幫部份人為了利益結合,稱“青洪合流”。
青幫是安清幫,本質為清廷辦事。洪門反清復明。本質水火不容,但為了利益,民國以後,青幫稱三祖原是洪門,打入清廷,只是卧底!青幫信奉羅教,和一貫道一樣信奉無生老母,倒是源自一流!
舊中國幫會勢力,分洪、青、漢、禮、白,是洪門、青幫、漢留、禮門及白蓮教。洪門是天地會,亦稱三合會;青幫是安清幫;漢留是哥老會,亦稱袍哥。初時,我以為是四川地域幫會。但細查下,我才知是全國性幫會,亦是洪門一個分支!雖然袍哥在湘軍任職,但由於儀式和天地會近似,我較支持分支說!因成立當時已是清中葉,反清復明已無希望,和青幫不同!禮門、白蓮教是眾多中國秘密教門起源。
再引自已舊文作結:祝君安康!
“據《中國會道門史料集成──近百年來會道門的組織與分佈》一書,一貫道源自洪門東震堂。真的是洪門、清幫、哥老會、羅教、白蓮教源自一流嗎?我有保留。
《中國會道門史料集成》在查閱3000多種地方志文獻的基礎上,統計出有會道門組織4542種(含異名同類),認為其中一貫道、先天道、九宮道、同善社、大乘門、聖賢道、宗教哲學研究社、道德學社、一心天道龍華聖教會、歸根道、瑤池道、西華堂、真空道、孔孟道等12種反動會道門對社會危害最大。
五十年代,全國會道門道首和骨幹分子約82萬人,道徒約1300萬餘人。
一貫道除了藏區外,包含新疆,全國都有活動紀錄。直至八十年代,仍有地下活動紀錄。當然,不包括台灣一貫道派回大陸紀錄。
一貫道能在全國範圍流行,既有戰亂因素,也有國民黨扶植因素。”

震旦 啟
07.02.2012

寶龍兄:
我先講一些中和黨組黨事宜,再講三合會這個課題。
抗戰勝利以來,大量小黨派湧現。其政網大多是民生主義,各打國民黨和共產黨五十大板。政網大多是擺設,目的是撈取一官半職。秘密社會組黨有:哥老會─中國人民黨、中華社會黨、中華社會建設黨;洪門─民治黨、民生共進黨、中和黨;道德學社─大同民主黨。19461019,保密局成立中國新事業建設協會,網羅幫會小幫派。詳情可見《1945-1947年間秘密社會的組黨風潮》一文(龍少爺註:該文載:邵雍:《中國近代幫會史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其它非秘密社會小黨派可見《民國檔案資料叢書-國民黨統治時期小黨派》。
另勘誤兩處:洪門反清復門是反清復明。“白蓮教是眾多中國秘密教門起源。”前加禮門,亦稱在理教,戒煙(鴉片)酒,曾在華北、東北擁有龐大勢力!
坦白來說,二戰以前純粹香港三合會史料,我並不掌握很多!因三合會是犯法組織,資料傳承大有困難!二戰以來,世界不少洪門組織轉向慈善組織,各國政府都予以合法保護!除了港澳以外,無人因為單純洪門身份而被捕。
三合會原指天地會,因避諱改名,取天地人三合。天地會源頭說法很多!我個人較支持鄭成功說,因為萬五道宗與、萬雲龍及萬提喜都在原始會簿出現。萬姓結拜海盜集團確曾鄭成功手下任職,投清後又反清,和西魯傳說有相合之處!乾隆時成立說只是對由兄弟結拜到幫會狀態認識分岐!但萬曆時,肅南裕固縣馬蹄寺石窟中“天地會”重妝佛像,究竟是同名還是天地會最初是佛教民間結社?我無法定論!
龍少爺註:
以下資料與《興中會的工界組織“中和堂”》無關,故略去,有關料將會加插在日後拙著有關三合會的文章中,或另文刊出。)
最後,《香港三合會──來歷、堂口與掌故》一書對二戰後三合會大有研究,尤其是新義安、14K、和勝和、和合圖及和安樂。

祝事事如意!

震旦 啟
08.02.2012

若有興趣進一步研討交流,請發電郵到本人電郵地址: leungpolung@gmail.com。傳真: 8265 1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