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29日 星期三

資本主義的掠奪與糧食供應




資本主義的掠奪與糧食供應

──《資本論》筆記之五

前言
英國經濟學者亞當•斯密Adam Smith1723-1790在《國富論》中指,當人積極追求自己的利益時,無形的手會引導這股動力,使其對整體社會福祉最有利。數百年來的資本主義發展證明並不是如此,實質是資本家操控政府和;市場,對內加強剝削,對外加強掠奪,龍少就以糧食供應為例,闡述資本家的剝削與掠奪惡行。

世界糧食危機浮現
踏入千禧年全球耕地面積有所增長,2001年為十四萬一千多公頃,2005年為十四萬二千多公頃,年均增長為0.15%[1]穀類生產量由千禧年前的十億噸增至十五億噸。[2]可惜好景不常,糧食危機接着浮現,2002年全球多個地方出現旱情,糧食產量銳減,加拿大的旱情接連兩年,小麥產量由兩千一百多萬噸減至一千五百多萬噸,美國則由五千二百多萬噸減至四千五百多萬噸,且連續減產了四年,澳洲是由兩千四百多萬噸減至一千五百多萬噸,少了九百多萬噸,阿根庭較好,只是由一千五百多萬噸減至一千四百多萬噸。減產原因是通貨膨脹令肥料和農藥價格提高,銀行減少了對農民的貸款令耕地面積減少,再遇上加拿大碼頭工人於8月底罷工。中國的情況稍不同,也由九千四百萬噸略減少至九千二百萬噸,比千禧年前少了兩成,主因是北部乾而中部多雨,加上糧食庫存過多令價格下挫,還有灌溉成本提高,因此農民改種棉花、油菜子和蔬菜等盈利較好的農產品,使種糧耕地面積減少,因而糧產下跌。俄羅斯的中亞地區、哈薩克和烏克蘭等國則完全不同,天候良好,產量達九千三百萬多噸,且不斷在增產。印度、巴基斯坦和土耳其也在增產。德國雖有洪災,產量仍有一億四百多噸,這樣國際糧食供應總量就得以抵消美、加和澳的減產,供需得以平衡。[3]
千禧年後世界人口增長為1.18%,由2004-2009年間米消費增長為2.7%2007年用來賑飢的糧食為五千萬噸,全球人類食用糧食總共有十億噸,[4]這就是資本家剝削與掠奪的惡果,以下會闡述這情況。

糧食危機加劇
細看當時全球的氣候情況,2001年全球旱情嚴重,澳洲西部柏斯水庫完全没有水注入,2004年澳洲西部加納加拉(Gnangara土堤地下水庫岌岌可危。[5]
2002年聖嬰現象出現,令到東南亞煙霧遮蔽10%的日光,因此大氣較低地區和海洋增温,令水裁法(tank agriculture)和珊瑚損失數億美元,而一股暖流進入澳洲大堡礁,令九成珊瑚死亡。[6]年越南北部紅河三角洲發生水災,中部和北部則乾旱。
而烏克蘭好景不常於2003年出旱情,小麥產量銳減,印度也減產,出口量下跌。全球小麥供需出現失衡,資金的慣性活動即出現,市場投機性增大,正是資本家掠奪良機,[7]以下會詳加闡述這情況。
20036月歐洲高温,法國氣温高達40度,至8月有一萬五千餘人因酷熱喪生,德國有七千人喪生,西班牙和義大利有八千人,英則有二千人,全歐死亡總人數有三萬五千人。另據資料顯示,歐洲每年因酷熱而喪生的人有廿萬人,而凍死的人有一百五十萬人,是熱死的人數的七倍。是年葡萄牙、俄東部和法南部森林都發生大火。[8]美國於8月也高温乾燥,西部乾旱,南加州野火焚山。[9]日本東部和北海道則多雨冷夏。惡劣天氣尚有阿富汗出現沙塵暴,印度和非洲東部洪水成災等。
再推前來看,1991年蘇聯解體後俄通貨膨脹嚴重,農產品消費減少,投放在農業資金大減,加上1997-1998年間已經出現旱情,及盧布危機等,使經濟呈現混亂。2000年俄進行農業改革,產量雖得到改善,但隨之而來是百物騰貴,農民實質收入減少。2002年小麥產量為五千多萬噸,1996-1998年耕地增加了一百萬公頃,而2003年則減少了兩千多公頃,減少比增加多,再加上穀類是畜牧業重要飼料,以上因素加起來因而糧食供應量減少。俄農產品減少直接影飼料供應,令肉類供應大減,要大量進口以應需求。這時俄加入了穀類出口市場,令供需和價格大變。[10]
而中國於200112月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開放國內市場,並進行金融、行政和國企改革,造成失業嚴重。經濟成長率2001年為8.3%2002年增至9.1%,且不斷上升中,因而大批中產出現。而稻米產量佔世界三成,2003年時已連續三年減產,這是政府減產政策過頭的結果,所以要於2004年鼓勵增產,又提高收購價,可惜市場需求已減少,公民亦亦已減少吃飯,改吃其它食品。結果南方米出現銷情減弱,而北方梗米銷情則好,需求增加了三成,全國肉、砂糖、蛋、蔬菜、水果和食用油等銷量增長,故2004-2005年間糧產量都在增長,中國於千禧年以來糧產量一直在波動中。[11]
2000年時中國庫存糧食有兩億六千萬多噸,出現過剩情況,政府只好出售庫存,接着是出現農產品價格低迷,農村市場不振,政府只好鼓勵種棉花和蔬菜,調整農業結構,糧食產量尚得以維持。到了2003年則要面對水源不足氣候反常的問題。產量倒退到十年前的水平,只有四億三千多萬噸,比兩年前減少兩千多萬噸。小麥連續四年減產,只剩四份三。政府以釋放庫存和進口以滿足需求。而2003年庫存只有一億五千萬噸,較總需求少30%,因而2006年初停止出口,且部署進口。2005年仍有三億兩千萬人務農,超過半數是過剩勞動力,[12]在這情況下政府提高收購價以解決三農問題,到了2006年中國糧價尚算平穏。[13]

天氣令糧食問題更嚴重
2004年二級風力的卡塔莉娜(Catarina)颶風吹襲巴西南部,淹没大部份地區,毁屋四萬間,還有農田和香蕉園等。[14]印度洋也豪雨下個不停。[15]12月南亞大海嘯,印尼、斯里蘭卡和印度受災,死亡人數達廿二萬餘人,災民為二百萬人。[16]
2005年巴西氣温上升降雨減少,土地乾旱,阿馬遜河部份湖泊乾涸,農民只好遷往城市,此時爆發黑熱病(Kala-azar),部份農民進入阿馬遜河又引發瘧疾。俄羅斯永凍土出現融化。[17]北美全年遭14個颱風吹襲,創下歷史最高紀錄,其中5個強度達五級,9月吹襲佛羅里達州的卡翠娜(Katrina)時速達140哩,捲起卅呎高巨浪,直入路易安納和密西西比後減弱,造成河水氾濫湧入新奧斯良,災民有五十萬人,一千八百人喪生,損失達八百一十億美元。[18]這一年在颶風吹襲下,中美洲危地馬拉災民有十六萬餘人,墨西哥災民有一千餘萬人。10月南亞則有地震,巴基斯坦死亡二萬餘人,災民一千四百萬人,印度死亡一千餘人。[19]印度又出現史無前例的大洪水。[20]
2005年中國爆發禽流感,養雞戶減少對飼料的需求,因而減少養雞數百萬隻,並關閉雞肉市場。影響所及,同年芝加哥穀物市場,大豆1蒲耳由7.57美元下跌至5.54美元,粟米由2.63美元跌至1.895美元。[21]
2006年拉里旋風(Cyclone)吹襲澳洲,澳洲昆士蘭五萬戶受影響,但旋風郤拯救了2002年因高温而受打擊的珊瑚,同時亦打擊了人類。[22]年澳洲也面臨酷熱,東南部發生多宗山火。[23]
2006-2007年間阿根庭、美國和中國粟米總產量佔全球七至九成,約為八千五百多萬噸。進口方面,日本、韓國和東協佔四成,中國開始減產。[24]
2007年北冰洋一塊相當阿拉斯加、德州和加州加起來面積的冰塊融化為水。7-9月孟加拉水災,災民一千三百餘人,印度災民一千一百萬餘人。[25]冬季時四級風暴撲向孟加拉海岸,廿呎高浪夷平鐵皮屋,淹没農田毁養蝦場,約一萬人死去。[26]是年6月歐洲再遭熱浪襲擊,希臘首都雅典山區發生大火,塞爾維亞有一百多處山火。[27]
山雨欲來風滿樓,在連番天災打擊下農產品產量大跌,各國政府限制糧食出口,中國已於2006年停止小麥出口,印度接着於200710月宣佈限制稻米出口,阿根庭也提高農產品關稅,年底更暫停小麥出口。中國進一步取銷小麥、稻穀、大米、粟米和大豆等原糧及其製品出口退稅,接着又宣佈將於2008年限制小麥粉、粟米粉和大米粉等出口配額,並且對各類穀物及其製粉產品徵收5-25%出口暫定關稅。這3個主要糧食出口國大減出口即導致全球恐慌。俄羅斯也把小麥出口稅從10%提高至40%,歐盟27國則宣佈年底暫停徵收大部份穀物進口稅,而摩洛哥也把小麥進口稅由13%調低至2.5%

乘經濟危機掠奪
2007年底美爆發次級房貸危機,各基金見農產品期貨市場有利炒賣,將原投放在房地產的資金轉入農產品期貨市場。數月內農產品期貨市場資金由250億美元猛增至650億美元,炒家把小麥價推高了近13%,稻米價推高了98%,燕麥價格推高30%
農產品市場已經全由大企業壟斷,在生產過程中已剝削農民,現更在貿易上向消費者進行掠奪。剝削情況以咖啡,為例,售價中只有10%回到農場,加工和運輸的有20-30%,而香蕉農工人只分得售價的2%。在這種低利潤的情況下,令資金、人口和土地等大部份流向工業部門,農產品在缺乏資金情況下,糧價更見波動。
在國際金融家的炒賣下,糧食價格日高,糧食危機更見嚴重。20082月小麥價格創新高,炒家即套利使小麥價格3個月內下跌40%。因此引來輿論壓力,美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宣佈加強監管以回應,但炒家即在芝加哥小麥以下跌來回應加強監管,[28]可見炒家的力量,不擇手段予取予携來奪。
2008年泰國米價於一天內由每噸580美元升至760美元,上漲了三成,全世界米價也跟着上漲了三成,影響所及,埃及停止米出口以保障國內需求,接着印度調高大米出口價五成,越南則減少大米出口量達22%,這樣全球出口米量少了三份一,接着一個月內有18個國家限制穀物出口。
全球糧食危機全面爆發,售價上漲,燃油和日用品價格也跟着上升,因而也就繼續推高糧價。在糧價日高下,受壓迫的人起來反抗,2008年五一勞動節,菲律賓、印尼、新加坡和泰國等民眾上街抗議糧價上漲,巴基斯坦和泰國甚至調派軍隊鎮守糧田及糧倉。受糧食短缺和價格高漲困擾的泰國,於4月宣佈將六十五萬噸大米投放入國內市場,以平抑米價。問題比泰國嚴重的菲律賓,踏入2008年通脹已是16個月的新高,政府部署擴大輸入大米,確保國民需要。3月越南與菲簽訂大米供應備忘錄,未來3年每年向菲輸出一百五十萬噸大米,菲又以高價從美購入七萬噸大米,以廉價出售。消費者每天可到國家糧食署購買五千克大米,每千克為18.25比索,而市場的價格是30比索。為了穏定將來的米價,菲考慮立法禁止將農田改為住宅和高爾夫球場。非洲塞內加爾宣佈在新一季種植時間內將稻谷產提升五倍,達五十萬噸。[29]這是否一個假大空的計劃,令人質疑,更令我們回想起大躍進的荒誔。
 在南亞阿富汗麵粉價格3個月內急升了75%,農產品供應少了一百三十萬噸,2008年初春降雨量不足,預計收成會壞。低下階層國民只好購買麵包皮來充飢,加上2007年的旱災毁了七成農作物,農民低價抛售畜牲過活,綿羊價格下跌五成。而國際糧價高企,巴基斯坦要自保又限制小麥輸入阿富汗,令阿富汗糧食問題更嚴重。[30]
這次危是全球性的,影響最大的是西非貝寧(法文La République du Bénin、尼日爾(法文République du Niger及亞洲和中東等發展中國家。4月東非肯尼雅通脹率為26.7%,比3月上升了5%,越南和阿根庭等糧食輸出國,國內糧價也大幅上升,帶動通脹。中美洲海地大米和日用品價格上升了一倍,部份地區甚至是三倍,更甚者有人以泥餅充飢,因此4月開始有騷動發生,要求降低食品稅。甚至有人認為糧價高企與聯合國和平部隊進駐有關,因而群眾與和平部隊發生衝突,在太子港發展為暴動和搶掠。西非塞拉里昂大米漲價了三倍,科特迪瓦(法文Côte d'Ivoire,舊稱象牙海岸、塞內加爾(法文La République du Sénégal和喀麥隆等漲價了五成。食油價格也上升。爆發騷動的有布基納法索、喀麥隆和科拉迪瓦等國。中西非喀麥隆有十餘人喪生,非洲各財長舉行會議,喀麥隆、科特迪瓦和塞內加爾等決定暫停部份商品附加稅,以降低物價,東北非蘇丹則提高食物補貼,喀麥隆亦提高公務員工資,放寛緊缺物品進口限制。[31]
國際市場食品價2007年比2006年上升23%,其中糧食價上升了42%,食油上升了50%,奶類上升了80%2007年粟米、大米和小麥價格分別上升為164美元/噸,334美元/噸,264美元/噸,比2006年分別上升了86%62%120%3月大米上升了50%。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小麥上升了140%,稻米上升了80%,主因是泰印限大米出口。加上緬甸有風災,國際米價上升一倍。價格高企至2009年,而世界食米庫存日減。[32]

總結
馬克思提醒我們:「資本主義農業每一進步,都不僅是掠奪勞動者技巧的進步,並且也是掠奪土地的技巧的進步:每一種在定限時間內增進土地豐度的進步,都同時是破壞這種豐度的持久源泉的進步。……所以資本主義生產發展了社會生產發展了社會生產過程的技術和結合,但不過由於它同時破壞一切財富的源泉──土地和勞動者。」[33]
也就是說:「文明和整個產業的發展,對森林的破壞從來就起很大的作用,對比之下,它所起的相反作用,即對森林的護養和生產所起的作用則微乎其微。」[34]歐洲由封建制度邁進民主制度,鼓吹個人自由,部份人走入誤途,過份強調個人自由衝擊了整體社會利益,更多的是假借經濟發展之名,圖一己私利,破壞生態環境。馬克思只談了對農民的剝削,尚未談及對消費者的掠奪,以文已談了部份,而有關資本對生態的破壞龍少會專文闡述。
糧食危機起因之一是糧食需求增加,而生物質能源的出現,以提煉穀物油作燃料,令糧食供應受影響。有如富人汽車吃掉窮人的麵包,使食用油出現短缺。美為了開發生物質能源發展乙醇燃料等同增加補貼給農民,得益仍是大資本家。[35]其他因素尚有,耕地雖增加但質素下降,糧食增長放緩,農業投資減少和迷信貿易自由等。
我們再看中國發展影響農產品的另例子,1990年長三角蘇南地區有五十萬畝稻田,到了2003年農地發展為開發區和高爾夫球場等,只餘十七萬畝,部份更是高產農田,整個長三角GDP農業產值只佔十七份一。從全國數據來自,1987-2001年間非農建設佔用耕地2,394.6萬畝,按每人只佔用0.7畝耕地計算,至少有三千四百萬農民失去土地或減少土地。[36]
高舉貿易自由的美國也有補貼農民,亦以廉價搶市場,歐盟每年補貼農民五百億美元,美元貶值和匯價波動也推高油價,[37]這些國家的舉動也有利大資本家的掠奪。
2007年各國科學家組成的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ntergov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宣佈過去十二年,有十一年創下高温,這顯然是由汽車、工廠和發電廠排放的廢氣,以及砍伐森林造成的。[38]但是至今人仍繼續干預氣候系統,水火風災和熱浪不斷加劇,但對其影響仍被低估,甚至否認,認為這是大自然的變化而已。
菲律賓第一次農業綠色革命後本有糧食出口,20083月要進口二百二十萬噸大米,增加了31%。中美洲哥斯達黎加因天災和改種甘蔗和菠蘿,要進口十九萬噸大米。孟加拉從印度進口四十萬噸大米。新加坡充許增加大米進口。[39]
為了解決問題高價進口糧食,得益者是壟斷財團及美、加和澳等糧食出口國,而糧食出口國阿根庭則例外。這期間大型農業企業孟山都公司淨收入達十一億多美元,比去年增長一倍,可見剝削情況嚴重。[40]
這時油價又高企,農田上的機械用燃油和化肥價格都上漲。石油價格於2003-2008年間上升了三倍,糧價也跟着升了兩倍以上。[41]
綠色革命一度解決糧食危機,卻後患無窮,農藥和化肥進入食物鏈。中台兩地因水源不足,以回收工業和家庭廢水來灌溉農田,令農產品安全響起警號。[42]1967年日本的痛痛病(Itai-itai discase),是鎘污染稻田和水源所造成;1982年台桃園觀音鄉高銀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排於含鎘廢水事件,彰化、台中和雲林因而出現鎘米,全台於2011年約有790公頃農田被金屬嚴重污染;[43]2004年湖南瀏陽湖和化工廠非法煉銦(In),導致森林大片枯死,一人死亡,五百人中鎘毒,而全國被鎘污染有1.33萬公頃耕地。[44]洞庭湖於2000年有造紙廠數百間,排出廢水1.07億噸,佔全省15.5%1980年全國10.9%河水不適合灌溉。1990年被污耕地為一千三百萬公頃,1980年為六十七萬公頃,增加了18.4倍。[45]全球水源日少,中國有六成水質受污染。[46]尚有三峽大壩阻擋水流動,工業和家庭廢水下沉到河底,污染日漸增加,水污度每年增5%。以上事件其動力是貪和好大喜功,在這情況下人類健康和醫療開支就要增加。
再從另一方面看大資本家的掠奪情況,據資料顯示,在自由主義主導下,私人財富在增加,財富不均不斷上升,更集中在小數人手上。[47]托瑪•皮凱提(Thomas Piketty的《二十一世紀資本論》Le Cappital au XXIe Siècle論證了全球分配不均,資本分配所得永遠大過勞務分配所得,因此在經濟不斷增長下工人財富没有增長,大資本家的財富則不斷增加,這也正是剝削和掠奪的結果。
從上文我們已知道糧食不足問題是嚴重的,資本家明顯是推波助瀾者,但自由主義者則視若無賭,繼續為資本家鳴鑼開道。
(完)

龍少爺
11.05.2019

若有興趣進一步研討交流,請發電郵到本人電郵地址: leungpolung@gmail.com



[1] 尹成傑著:《糧安天下》(北京:中國經濟,2009),第6頁。
[2] 柴田明夫著:《糧食爭奪戰》(台北:商周,2009),第65頁。
[3] 柴田明夫著:《糧食爭奪戰》(台北:商周,2009),第56-58頁。尹成傑著:《糧安天下》(北京:中國經濟,2009),第89-85頁。
[4] 尹成傑著:《糧安天下》(北京:中國經濟,2009),第51-53頁。
[5] 富蘭納瑞著:《是你,造了天氣》(台北:商高寶,2007),第119頁。
[6] 富蘭納瑞著:《是你,造了天氣》(台北:商高寶,2007),第100-101頁。
[7] 柴田明夫著:《糧食爭奪戰》(台北:商周,2009),第58頁。
[8] 隆柏格著:《暖化?別鬧了!》(台北:博雅書屋,2008),第11-13頁。張泉湧著:《全球氣候變遷》(台北:五南,2012),第141頁。
[9] 法瑞斯著:《大遷移》(台北:天下雜誌,2009),第145-146163頁。
[10] 柴田明夫著:《糧食爭奪戰》(台北:商周,2009),第199-201頁。
[11] 尹成傑著:《糧安天下》(北京:中國經濟,2009),第201-249頁。柴田明夫著:《糧食爭奪戰》(台北:商周,2009),第151-160頁。
[12] 柴田明夫著:《糧食爭奪戰》(台北:商周,2009),第149-171頁。
[13] 尹成傑著:《糧安天下》(北京:中國經濟,2009),第142-145頁。
[14] 法瑞斯著:《大遷移》(台北:天下雜誌,2009),第145-146163頁。
[15] 富蘭納瑞著:《是你,造了天氣》(台北:商高寶,2007),第117頁。
[16] 張泉湧著:《全球氣候變遷》(台北:五南,2012),第27頁。
[17] 法瑞斯著:《大遷移》(台北:天下雜誌,2009),第81145-146頁。
[18] 法瑞斯著:《大遷移》(台北:天下雜誌,2009),第56頁。富蘭納瑞著:《是你,造了天氣》(台北:商高寶,2007),第127-130頁。張泉湧著:《全球氣候變遷》(台北:五南,2012),第146頁。
[19] 張泉湧著:《全球氣候變遷》(台北:五南,2012),第27-28頁。
[20] 富蘭納瑞著:《是你,造了天氣》(台北:商高寶,2007),第125頁。
[21] 柴田明夫著:《糧食爭奪戰》(台北:商周,2009),第229頁。
[22] 富蘭納瑞著:《是你,造了天氣》(台北:商高寶,2007),第101頁。
[23] 張泉湧著:《全球氣候變遷》(台北:五南,2012),第144頁。
[24] 柴田明夫著:《糧食爭奪戰》(台北:商周,2009),第65頁。
[25] 張泉湧著:《全球氣候變遷》(台北:五南,2012),第28頁。
[26] 法瑞斯著:《大遷移》(台北:天下雜誌,2009),第200216-217頁。
[27] 張泉湧著:《全球氣候變遷》(台北:五南,2012),第101142頁。
[28] 彭明輝著:《糧食危機關鍵報告(台北:商周,2011),第58頁。
[29] 尹成傑著:《糧安天下》(北京:中國經濟,2009),第78-80頁。
[30] 尹成傑著:《糧安天下》(北京:中國經濟,2009),第79頁。
[31] 尹成傑著:《糧安天下》(北京:中國經濟,2009),第80-81頁。
[32] 尹成傑著:《糧安天下》(北京:中國經濟,2009),第82-85頁。
[33] 馬克思著:《資本論》第1卷(北京:人民,1953),第545-546頁。
[34] 萬毓澤著:《〈資本論〉完全使用手冊》(新北市:聯經,2018),第154頁。
[35] 尹成傑著:《糧安天下》(北京:中國經濟,2009),第93 -97124-128頁。
[36] 杜麗蓉著《城市民工生存報告》(北京:時代經濟,2004),8頁。
[37] 尹成傑著:《糧安天下》(北京:中國經濟,2009),第104-110頁。
[38] 法瑞斯著:《大遷移》(台北:天下雜誌,2009),第14頁。張泉湧著:《全球氣候變遷》(台北:五南,2012),第83-110頁。
[39] 尹成傑著:《糧安天下》(北京:中國經濟,2009),第83頁。
[40] 尹成傑著:《糧安天下》(北京:中國經濟,2009),第92-93 頁。
[41] 尹成傑著:《糧安天下》(北京:中國經濟,2009),第91頁。
[42] 彭明輝著:《糧食危機關鍵報告(台北:商周,2011),第58頁。
[43] 彭明輝著:《糧食危機關鍵報告(台北:商周,2011),第89-90頁。
[44] 彭明輝著:《糧食危機關鍵報告(台北:商周,2011),第91-92頁。
[45] 彭明輝著:《糧食危機關鍵報告(台北:商周,2011),第136-137頁。
[46] 柴田明夫著:《糧食爭奪戰》(台北:商周,2009),第187-200頁。
[47] 祖克曼統籌撰文:《世界不平等報告2018》(新北:衛城,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