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5日 星期一

失實的政治宣傳品


 


失實的政治宣傳品

──馬爾羅《征服者》筆記

 

[法]馬爾羅法文Georges André Malraux1901-1976),寧虹譯:《征服者──一個存在主義者的革命日記》Les Conquérants(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前言

國小說家馬爾羅《征服者》Les Conquérants是一部全創作小說,他也自稱:「……這本書只能膚淺地與歷史相關。如果他以歷史面目出現,目的也不是為了刻畫那國時代的中國革命,而是為了表現某一類善於行動的的英雄,他們集才幹、學問和敏銳於一身。果真如此嗎!但他卻在其他場合自稱對中國有認識和了解,大革命時曾到過中國,誤導讀者以為書中背景是歷史事實,實質很多背景都是創作出來的,為禍頗大。

報人黎晉偉可能相信《征服者》會有真的歷史背景,主編《香港百年史時把該書內容節譯編入。而很多人會把香港百年史內容作歷史事實引用,龍少故有此文指出《征服者》的虛構性

香港百年史內有馬爾羅的〈香港大罷工印象記〉,著者名譯為安德烈•馬爾洛,由梵希節譯。該書香港心一堂有限公司2018有復刻本,原書1948年香港南中編譯出版社。該節譯文可參閱寧虹譯《征服者》(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第29-40頁

《征服者》是虛構一位瑞士革命者加林,省港大罷工期間在廣東的活動,探求個人存在的價值。該書是日記式小說,內容並不是歷史事實,大部分背景是杜撰的。

 

義和團式行為嗎?

《征服者》5頁說:「黃埔軍校師生在俄國軍官的率領下向沙面開火,這些由學生和工人組成的後衛部隊人數眾多。負責看守大橋的歐洲水兵用機關槍還擊。在俄國軍官的督陣下,軍校學生向大橋發起數次進攻,傷亡慘重。」

這一段應以沙基血案為背景,內容卻是完全創作,中國人無理被殺,變成歐洲兵自衛還擊。這一段的工人與學生有如愚昧的暴徒,進行義和團式的抗爭。且創作俄軍官指揮軍校生進攻,這一創作英法官員的報告没有提及指出有蘇聯人指揮進攻,直至現今都没有堅實資料佐證蘇聯軍官在場指揮,及軍校生進攻沙面,有的是爭論誰開第一槍。以上爭論,正方没有更多資料來證實,反方亦没有資料來完全否定。龍少的資料是英人在各殖民地開槍肆意屠殺,血案數目很多,在香港的也不少。

蘇聯軍官在現場是近年本土派一直引用的資料,以論說香港人不是自願參加省港大罷工。這資料可參閱《華僑日報》1925年6月25日的報道,歷史學教授蔡榮芳《香港人之香港史》134-135頁,引述了這些報道原文。而是日《華僑日報》又說,學生指租界先開槍,租界指學生先開槍,誰是誰非没有定論。把歷史向前推1922年海員大罷工的沙田慘案,也有言論指是工人先衝向警方,擴大全球來看,誰是第一槍的爭論極多,絶大部分至今都没有答案。在不求真相下,部分更成政治文宣上的工具,不需要真相,只要剪下合適的內容使用。頗有鄧小平的黑白論味道。

 

為鼓動革命創作歷史

16頁說:「昨天發生了五起恐怖暗殺事件,警務署長傷勢嚴重。」這一段得不到其他資料的佐證,應是道聽途說的誇大,據鄭全等罷工工人的回憶,他們曾放炸彈驅使工人罷工,但没有說過警務署長嚴重受傷。

或許馬爾羅認為暗殺警務署長是正義革命行為,可是他如此描述下,工人和學生都是受蘇聯擺布的魯莾暴徒。上一段所說的學生衝向英軍,也可能是馬爾羅鼓動革命宣傳手法之一,可見馬爾羅是極左思想者。這令我想起十多年前的一個追悼會後,某左翼政治評論員指集會唔夠激昂,我反問他今次是動員大會嗎。極左思維就是簡單的向前衝。

馬爾羅對鮑羅庭和共產國際的盲目吹捧,也是極左表現之一,龍少剛發了一篇文章〈國民黨與東亞民族運動〉,指出共國產國際養大蔣介石來滅共。

 

總結

在好友林致良介紹下,龍少認識了現代史學者莫世祥教授,晚飯吹水時,致良問他對曾志偉的電影《十月圍城》有何意見,他說今天我們談歷史,而《十月圍城》是創作的作品,兩者不宜混為一談莫世祥的話龍少一直寄掛在心中,今次卻破戒將二者混為一談,多口了。

傳記作家葉永烈的作品會對歷史背景有一定的考證,没有歷史學者會視為歷史資料來引用,没有危險度。

在撰寫香港史方面,龍少搜集資料不論真假全部收集,然後按需要取捨,當中涉及不少地名或公司名稱的由來,這些絶大部分是道聽途說,無法確定真偽,如大埔、群帶路、金鐘和太古等,故絶少採用。除非故事有特別之處,或能借題發揮。

(完)

 

龍少爺

05.02.2024

 

若有興趣進一步研討交流,請發電郵到本人電郵地址: leungpolung@gmail.c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