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左是黃美蓮和鄭貞。 |
人在他鄉──國內工作篇
黃美蓮
數數手指,要用4雙手才能數得完,我和鄭貞原來相識了40年,就讓我簡述其中一段在國內工作經歷,從中可以了解當年社會經濟背境,及同事之間留下的可貴情誼。
在1984年末春初夏,鄭貞看到一段招聘廣告,問我有無興趣一起去試工,我和鄭貞大約在1977年在基督教工業委員會的工友群中認識,我和她都是從事製衣行業,這招工廣告很簡單指出須要前往國內工作,月薪1,700元,被鄭貞形容為可恥的待遇,相比當時正常收入大約少了三份一,還要在中環上班,車費及午膳費用都要比其他地區昂貴,但有吸引人的地方,是不論學歷,祇要有製衣工作經驗,便可以被派到國內工作吸收經驗,就這樣到了一個座落中環(對面是當時的港外線碼頭)的寫字樓,有幾部衣車,小型裁床的樣辦製作小工場,這裏還有更多的是拿着電話去「追」布匹、拉鍊、鈕扣、貨櫃車、船期、國內工場狀況的聲音,我和鄭貞透過即場製作,看着圖片將從碎片到成品(棉褸),僱主據此來決定你是否被取錄。原來在國內上班的工資是在港的兩倍半,我和鄭貞決定一試,若要形容當時的心情,是「大不了從頭來過-無嘢可以輸,」我們便一起經歷一場挑戰,去接觸了與以前不一樣的工作與人事。
我們一開始便分開工作,與有經驗的同事分別派到汕頭和廣東開平,後來鄭貞被派到南昌,我們的工作完全不是如在香港般單一在車間內工作,是由看着所有物料到達工場,直到所有成品上了貨櫃車為止,一批接着另一批的,趕趕趕,每項工作都是挑戰接着挑戰。
差不多到年尾,所有同事都回到了香港公司,在言談中發覺鄭貞多了家人,有個「老婆」,因她們都叫鄭貞做「死佬」,另一位同事是「死仔」,相信當人在離開原有生活的地方,離開了家人加上工作上種種壓力,不同性格的人被迫生活在一起,須要學習互相體諒關懷及包容,生活才容易過,據「老婆」說:「呢嗰死佬,竟然在晚上織冷衫,做D咁女人嘢,跌破眼鏡。」鄭貞雖然是「佬」的爽朗性格,但對工作或手藝會有幼細的一面。
另一件事是幾震撼全公司,事緣每個工作過程都有不同難度,當時製作過程的物料,都要靠香港訂製加工及染色,甚至從外國運來香港,再進口入大陸,時間上可能配合不上,便要加班趕工,亦有車間工人數目不足及唔夠經驗等情況,會導致趕不上船期,有次這個情況發生在鄭貞負責看管的工場。老闆是一個好有霸氣的人,後來我們所有同事都懂得每晚在電話機樓等,接通了香港來電話時,首先的動作是將電話距離耳邊兩呎,等待一兩分鐘有待對方駡完,有時駡的是其他人不是你,總之就是駡,駡完才說正事。就是這次老闆話鄭貞唔見咗佢一百萬,當時的一百萬可以買兩三個單位(註1),其結果是沒有炒人,鄭貞可以繼續工作。
廿多年後的前四年(2013),老闆從外國回來,與一群舊伙計聚會,出席人數足有五圍,都是從不同時間入職,但有緣相處或相聚的舊同事,人會因年齡隨著記憶漸漸模糊,當時鄭貞介紹自己係唔見咗你一百萬嗰位,大家都笑着說記得記得,最後老闆娘說了真心話,如果唔係當年班伙計咁拼命,我哋兩個「老嘢」唔可以像現在的安享晚年;我們身為香港一大群打工仔女的晚年又如何呢?
鄭貞的經歷與我們這一代人的歷史息息相關,上面祇是其中一段,相關與不相關的人,同樣經歷這裏社會的變遷,一步一腳印,一點一滴,人人有份!
鄭貞,從此安息吧!
註一:查看資料:香港平均呎價為643元X500呎=32萬。資料來源:ED經濟一週,2016020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