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8日 星期一

「在職貧窮」十五年

 



龍少按:今年是紮鐵罷工十五週年,也是海員大罷工百週年,工聯會和海員工會搞了海員罷工百年研討會,很多人出席。紮鐵罷工十五週年也有工運人在準備搞活動,本文也許是這些活動的開幕活動之一。


「在職貧窮」十五

 

梁寶霖

香港社會保障學會

2022.7.17

 

引言

香港自九七年回歸中國後,至今已25年,市面有不少文章回顧這25年來的各方面發展,唯甚少有關勞工狀況與工人運動的文章。本文並不打算填補這空缺,好留給有心人努力發表意見及研究,以作交代。今年(2022年)是海員大罷工一百週年,亦是紮鐵罷工十五週年,這些可歌可泣的歷史性抗爭,應在工運界有回響,現借此機會檢視香港的工作貧窮與社會保障的問題。

剛卸任的勞福局局長羅致光在其網誌,發表對上屆勞工保障及社會福利政策的評價,當然少不免自吹自擂,話兩者在質和量方面均達標(羅致光,2022.6.19、2022.6.26),市面的反應又如何呢?《東方日報》於7月10日的調查可見一班(見附表),八成人表示負面的意見。

 

如何評價過去五年政府的施政的表現?

★歷屆最差  38%  (226人)

★不合格    23%  (138人)

★非常差    19%  (115人)

★僅合格    17%  (103人)

★表現良好   3%  ( 18人)

 

香港民意研究所的民調顯示,有35.3%被訪者認為應罷免羅致光,而支持他續任者有27.2%(2022年05月31日)。對香港社會福利的評價,由2017年2月6日的6.12分降至2022年2月27日的5.36分(10分為滿分)。

社福關懷貧窮平台的被訪者中對上屆政府扶貧政策的滿意度46.2分。

這兩種截然不同的取向,正好反映出為官與為民的心態。當官的自以為是,將成績無限放大,玩弄數字遊戲,而將市民的聲音放諸腦後,繼續用「行之有效」的措施及政策去管治!

 

越扶越貧

經過多年爭取,政府終於推出「貧窮線」(2013年),訂在住戶收入中位數50%,但曾蔭權曾一度取消扶貧委員會(2005年成立,2007年被解散,2021年重新成立),可見他對這個問題的不重視。在這15年期間,官方數字顯示貧窮人口只有加劇,並無縮減(見附表),即4位港人有1位「窮人」。

本港貧窮人口及貧窮率的變化表

(2016年至2022年)表1

年份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貧窮人口(萬)(政策介入前)

135.2

137.7

140.6

149.1

165.3

貧窮人口(萬)(政策介入後)

99.6

100.9

102.4

109.8

121.1

貧窮率(%)(政策介入前)

19.9

20.1

20.4

21.4

23.6

貧窮率(%)(政策介入後)

14.7

14.7

14.9

15.8

17.3

資籵來源:各年貧窮報告

 

與此同時,香港的堅尼系數也上升,且比英國、澳洲、日本和韓國等地區為高,顯示貧富懸殊雖經政府介入並無實質改善,相信2021年的數字會更差。

 

香港堅尼系數表

年份

堅尼系數

2006

0.533

2011

0.537

2016

0.539

資料來源:香港社會服務聯會扶貧資訊網」。香港樂施會:〈香港貧窮現況與政策回應〉(香港:2022)。

 

作為一個富裕城市,香港人均GDP414,759元(2021年),有111位億萬富豪,總資產達美金2,820億。(葉兆輝,2022.07.08Paul Yip2022.07.10)卻有22.6萬人要住在劏房,老人家要拾紙皮為生,露宿者人數過去十年增加兩倍多(1,564人),這個現象,還要持續多久?(陳卓瑤,2016)1997年最高10%家庭中位工資為70,600元,是最低10%家庭的十七倍,去年兩者差距增至四十倍,最高的收入增加了71%(120,800元),而最低的收入降低了28%,為3,000元。(Fiona Sun2022.07.01葉兆輝等,2022.7.8)

香港的社會保障制度,往往以「為最不能自助者提供援助」為主旨,強調以個人責任,中國家庭互助為先,而非政府介入或透過社會保險方式來解決貧窮問題。後來的綜援(公共援助)改為現金派發(1971年),再加上林林總總的「津貼」和「援助」,與及疫情下的過渡措施,真使人眼花繚亂,也帶來錯覺,將社會保障與官方援助混為一談,別無他選。這些措施一來強化官僚的權力,申請者要經過繁複的審批,令不少人卻步,尤其是打工仔。再加上社會標籤,養懶人,騙綜援,衰仔紙等,未能惠及有需要的人(劉夢婷,2022.6.28)。曾幾何時(2000年)政府制做了「狼來了」的故事,將新移民及綜援人士的津貼削減,也做成了窮人鬥窮人的現象。(尤班克斯,2022;馮可立,2018;歐陽達初等,2017)這種福利國家恐懼症被無限放大,兼且回歸時中方代表陳佐洱警告:福利開支會導致「車毁人亡」的言論,更加強化了這種反福利的潮流,再加上長期以來官商勾結或一體化,對福利改革諸多借口加以阻攔,所以香港福利開支一直處於OECD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水平約12.5%,佔5%以下。(顧汝德,2013;歐陽達初,2018;王卓祺,1995;全球聯陣,2006)

 

在職貧窮

根據2020年香港貧窮情況報告》,有23.8萬戶屬於在職貧窮,人數達80.5萬之多,即兩位貧窮人士當中便有一位(見附表)。

政府方面,往往以訂立了最低工資(2011年)制度及在職家庭津貼,保就業計劃等措來做擋箭牌,來應對在職貧窮問題。

首先,在最低工資方面,老問題尚未解決,如①追不上通脹;②檢討滯後,不是一年一檢;③未有公開訂立標準。

 

2009年至2020年在職貧窮住戶數目及人口(政策介入前)變化表

(2016年至2022年)

年份

在職貧窮住戶數目(萬)

在職貧窮人口(萬)

在職貧窮人口增加與前一年相比(萬)

在職貧窮人口增加百份比

2009

--

--

--

不適用

2010

--

--

--

-4.30%

2011

--

--

--

2.30%

2012

--

--

--

3.80%

2013

--

--

--

3.80%

2014

--

--

--

-3.20%

2015

--

--

--

-0.10%

2016

--

--

--

-3.40%

2017

21.1

70.6

2.5

3.70%

2018

21.2

71.4

0.8

1.10%

2019

22.7

75.8

4.4

6.20%

2020

23.8

80.5

4.7

6.29%

 

很可惜,勞工界的一年一檢最低工資訴求,在新選舉制度下,遭立法會封殺,可見官商一體的厲害。(《明報》2022.07.08

至於保就業,政府花了千億公帑(2020及2022年),但對勞工的保障未如理想,主要原因有五項。第一是僱主可以解僱舊員工,可轉為請較低薪金的員工,以逃避裁員責任;其二是監管不力,人力資料控制在僱主手中;其三是員工被迫放無薪假;其四是指定月份的僱員人數及人工未計算獲津貼金額,僱員被裁減也不會影響所獲津貼;其五是僱主可用親友頂包員工數目,吞併津貼。劉夢婷,2022.06.28)

另一項糾纏了半世紀有多的是退休保障問題,港英政府曾多次接待英國專家,考察香港的社會保障制度,其後提出不乏一些進步的建議,如設立社會保險制度,老人退休金等。但是,這些建議都被封殺在保守的政治制度下,這個現象,至今還存在。2014年扶貧委員會委任周永新教授的香港退休保障的未來發展研究報告》發表,結果遭官方決定否定此全民退休金方案(2017年)。周教授被出賣,怪不得他批評貧窮狀況是原地踏步,政府無意扭轉貧窮狀況。(《明報》,2022.06.27;〈全民退休保障計劃〉,2022.5.12)

取而求其次的是,政府堅持強積金、年金改善老人津貼及通過對沖方案, 以為這樣做便能解決老人退休保障問題。

首先,實行了22年的強積金的毛病多籮籮,包括①其私營性只會養肥了金融企業(因行政費偏高);②跟不上通脹;③投資風險今年更錄得最差的首半年,下跌了13%,平均每人蝕2.72萬元。(晴報」,2022.07.08)

至於年金,屬自願性質,一般打工仔餘糧不多,何來「自制年金」?最後是對沖問題,閙了十年,終於在本年6月9日通過,還要到2025年才實施,重要政府補貼(322億/25年)才過關。

這些斬件式勞工權益修訂,近15年來屢見不鮮,勞工假期修訂如是,要到2023年才與法定假日看齊,婦女有薪分娩假亦如是。

 

國際標準

眾多國際勞工公約中,其中第一○二號(1952年)公約《社會保障(最低標準)公約》,專門針對社會保障問題,可是香港並未確認。該公約列出的九項社會保障項目,醫療、疾病津貼、失業津貼、老齡津貼、工傷津貼、生活津貼、家庭津貼、殘疾津貼和遺屬津貼等,供各國參考執行。

2012年,國際勞工組織大會進一步通過第二○二號建議書《關於國家社會保護底線建議書》,包括生育保健,兒童基本收入保障,處於就業年齡但無足夠收入的人的基本保障,老年人的基本入保障等。(梁寶霖等,1986;李西霞,2022)

對比之下,香港跟這些國際標準相去甚遠。其中最缺位的是没有實行全面性的社會保險制度,而是要靠綜援或僱主開支來負擔勞工的社會保障。疫情期間,多個勞工團體強烈要求設立失業援助金,但三番四次被政府所拒。工傷保障缺乏中央賠償基金,至今還未有下文。破欠基金的修訂,拖延了廿年才急急於本年6月16日改正。這種縫縫補補式的勞工保障,苦了廣大的打工仔女。(《審計署長報告書》2021.11)

總的來說,政府以拖得就拖,或斬件式交待,或以頂包來處理保障問題。你要全民養老金,它就還以年金,甚至乾脆用行政和程序等,一大理由來拒絶(一年一檢爭論)。

 

展望未來

中大亞太研究所的調查顯示,超過六成半受訪者認為香港貧富問題嚴重,亦有超五成受訪者認為現時比五年前嚴重(《東方日報》,2022.07.16)

在一片「民生」為重聲音中,我們有需要檢視社會保障及勞工保障政策,除了一些緊急措施外,有需要以訂立幸福感KPI績效指標UBI(全民基本收入)、國際勞工公約及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為目標。(何喜華,2022.06.24;社會保障學會,2021、2022)

國際勞工組織重申,任何地方的貧窮對一切地方的繁榮構成危害,反對貧窮的鬥爭需要各國在國內的堅持不懈的力度進行。

讓大家共勉!

 

參考資料

書目:

1. 梁寶霖(1986)等:《社會保障與香港工人》(香港:香港基督教工業委員會,1986)。

2. 馮可立2018):《貧而無怨難──香港民生福利發展史》(香港: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2018)

3. 王卓褀1995:《誰的社會福利?》(香港:青文書屋,1995)。

4. 監察全球化聯陣2006:《超越「小政府,大市塲」──批判新自由主義香港社運文集》(香港:文星文化教育協會,2006)。

5. 陳卓瑤2016:《香港,你怎能忍心看見如此貧窮》(香港:亮光文化有限公司,2016)。

6. 維吉妮亞•尤班克斯( Virginia Eubanks)著,洪慧芳譯2022:《懲罸貧窮──大數據橫行的自動化時代,隱藏在演算法之下的不平等歧視Automating Inequality: How High-Tech Tools Profile, Police, and Punish the Poor(台北:日月文化出版有限公司,2022)。

7. 歐陽達初、黃和平2017):《未完成的香港社會保障──批判的導論》(香港: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2017)

8. 李西霞2022:《國際勞工組織》(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22)。

9. Leo F. Goodstadt 顧汝德,2013Poverty in the Midst of Affluence:How Hong Kong Mismanaged Its Prosperity. Hong Kong,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中文版 《富中之貧──香港社會矛盾之根》(香港:天窗出版有限公司,2015) 

10. Tat Chor Au Yueng歐陽達初,2019 A Political Economy of In-work Benefits in Hong Kong. The University of Sheffield, Department of Sociological Studies, 2019)。

11. 香港社會保障學會編2020、2021、2022《香港社會保障論文集》(香港:香港社會保障學會,2020、2021、2022

 

報刊:

1. Fiona Sun2022.07.01Hong Kong 25-Reflection on a City’s Transformation,載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SupplementLiving on the EdgeHong Kong, 2022p.25

2. Paul Yip葉兆輝2002.07.10Five Steps Hong Kong’s Lead Can Takle Income InequalityHong Kong,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Supplement, 2002.07.10

3. 劉夢婷2022.06.28):〈回歸25週年˙社保/貧窮非個人問題、政府需再分配強化社會安全網〉(香港:「香港01」,2022.06.28)。

4. 劉夢婷2022.06.29):〈回歸25週年˙勞保/恢復集體判權、為勞資關係尋找新平衡點〉(香港:「香港01」,2022.06.28)。

5. 劉夢婷2022.06.29):〈千億公帑「保企業」未必「保就業」,香港資強勞弱關係需找新平衡〉(香港:「香港01」,2022.05.29)。

6. 江麗盈(2022.07.11):〈調查指受訪者對新一屆政府扶貧施政期望高 首要增加公營醫療服務〉(香港:「香港01」,2022.05.29)。

7. 何喜華2022.06.03):〈在職貧窮人口增,調升工資保基層〉(香港:《信報》,2022.06.03)。

8. 何喜華2022.06.24):〈為提升幸福感訂立KPI(香港:《信報》,2022.06.24)。

9. 羅致光(2022.06.19):〈勞工保障工作的分號〉(香港:「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勞工福利局」,2022.06.19)。

10. 羅致光(2022.06.26):〈香港社會福利開支增幅第三波〉(香港:「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勞工福利局」,2022.06.26)。

11. 葉兆輝、黃朗軒、林子美等2022.07.08):〈香港貧窮困境的反思和出路〉(香港:《明報》,2022.07.08)。

12. 晴報2022.07.08):〈立會討論完善最低工資 議員批2年一檢脫節〉,載「晴報」,2022.07.08。

13. 《明報》(2002.07.08,2022.06.27)。

14. 《東方日報》(2002.07.16)。

 

網站:

1. 國際勞工組織https://www.ilo.org

2. 樂施會https://www.oxfam.org.hk/tc/

3.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https://www.hkcss.org.hk/

4. 香港民意研究所https://www.pori.hk

5. 〈全民退休保障計劃〉(2022.5.12),載「維基百科」,網址:https://zh.m.wikipedia.org/zh-hk/%E5%85%A8%E6%B0%91%E9%80%80%E4%BC%91%E4%BF%9D%E9%9A%9C%E8%A8%88%E5%8A%83

6. 《審計署長報告書》(2021.11):〈第七十七號報告書第六章──保障僱員根據勞工法例所享有的權益及福利〉(香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審計署,2021.11)。

 

 若有興趣進一步研討交流,請發電郵到本人電郵地址: leungpolung@gmail.c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