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27日 星期三

一戰與香港英國工人


 

一戰與香港英國工人

貝立棠著:《香港的戰爭與和平》筆記之一

 

前言

貝立棠著:《香港的戰爭與和平》(香港CUP Magazine Publishing Limited2023,是從前,遇上100%的香港系列02。另一是CUP媒體編著:《從前,遇上100%的香港──香港與世界相遇的歷史》( CUP MAGAZINE PUBLISHING LIMED2022,香港公共圖書館藏有,可外借。兩書都有閱讀價值。

香港的戰爭與和平內容不少談論非華裔香港工人,龍少先就書中有關一戰的故事,加以深入論述一下。

 

香港英人不願當兵

貝立棠的香港的戰爭與和平指,一戰初期英國施行募兵制,香港英國人不踴躍參軍,開戰後至1915年,在港只有417人自願服兵役。至1917年英國因兵源不足改為徵兵制,強制英國健全成年男子,年齡15-22 歲者要服兵役,因此1917年港英頒布《兵役條例》(Military Service Ordinnce徵召香港英國人入伍,非英國人可以不報到

英人不願當兵或許因他們多是中產者,又遠離家鄉故土因而衛國意識不強,不願當兵上戰塲去送死,只有極少數人在愛國主義意識下去當兵。

鄺智文《老兵不死》資料,二戰時港人自願參軍情況比一戰好,這華人炮兵年齡為20-25歲。綜合各資料,二戰中華籍英人作英勇,且有一隊由各國退休軍人組成的兵團。為何如此不同呢!未見有論者分析。

貝立棠指在戰塲上,有535名香港華人戰死當中384人在美索不達米亞工作時死去。整塲戰爭中香港英籍居民陣亡了75人《老兵不死》一戰中共有384名香港華工在伊拉克,為協約國做後勤工作,是非戰鬥成員,有239人死去。鄺智文《東方堡壘》五百名海員及水兵在協約國商船陣亡,380人在中東作戰。伊拉克位於中東,美索不達米亞在伊拉克境內。一戰的死難者,現動植物公園有牌坊紀念他們。

怡和在華有十萬僱員,部份加了戰他們絶大多數役軍人,有9人戰死沙場,怡和輪船則損失12名員工。

當年有數千香港華人加入勞工旅,充當協約國的後勤兵,在惡劣生活條件下,多人染病或因意外死亡,也有百餘華人水兵隨英軍出征而死去。

勞工旅是指英國在中國招募的華工,這批華人僱員支援者,是被「竹製來福槍」的歐洲華工隊(Bamboo Rifles)。這段歷史可參閱陳三井《華工與歐戰》(長沙岳麓書莊,2013)。徐國琦著,潘星、強舸譯:《一戰中的華工》(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香港公共圖書館藏有,可外借。陳三井的書較多談及香港招工情況。圖片集則有中央電視台《探索•發現》欄目編:《華工軍團》(合肥:安徽敎育出版社,2012)。龍少也有一篇《一戰華工與香港》文章,刊於http://leungpolung.blogspot.com/2013/11/blog-post.html

戰爭下不信任敵國人是常見情況,港英拘捕德國僑民,集中扣押在馬頭圍,没收財產,包括半山的德國會所Club Germania和德華銀行(德Deutsch-Asiatische Bank香港總商會(西商會The Hong Kong General Chamber of Commerce把德國和奧匈帝國資本的公司職員20人開除出會。青島德戰俘也一度關押在香港。二戰時美國也把在美國的日本人拘押在集中營。

 

青島戰爭

一戰的青島戰爭中,日軍攻擊青島德軍,倫敦從香港調兵助戰,也有從香港派兵前往。英軍進攻青島德軍時,租用太古的船作運兵和醫療用。戰爭期間,太古和怡和共有30艘船舶共萬多噸被調到歐洲服役。兩公司乘德資撤出遠東的空檔,填補留下的神戶、新加坡和澳洲航線生意怡和的阜生輪在這期間遭魚雷擊中沉没,造成多人死傷

在青島戰爭期間,有史以來飛機第一次在船舶上起飛。日軍機在青島海面起飛去轟炸青島市,戰列艦勝利號(凱旋號,HMS Triumph和另一艦厄斯克號(Usk)和肯特尼號(Kennet)在場戒備,尚有其他日艦作出戒備及封鎖。

是役,奧軍傷亡近人,日軍傷亡近四千人,英軍傷亡不足10人,日軍戰勝且繳獲大批軍火和糧食。

 

童軍與一戰

童軍活動源於1897年10月第二次布爾戰爭中,英軍少校貝登堡Robert Stephenson Smyth Baden-Powell1857-1941)守衛南非西北省梅富根Mafikeng期間,組織少年團作後勤,利用12歲少年騎單車傳軍事信息,2007年巴黎承諾》(Paris Commitments內容多國承諾全力阻止徵募和使用童兵以今天眼光來看,18歲以下不能當兵,貝登堡12歲少年傳軍事信息,是有違人道的,要送國際法庭審。以下童軍部份活動也應是觸犯巴黎承諾

一戰前1910年,加拿大、澳洲和南非規定少年到了某一年齡,必須加入少年團接受軍訓,港英因而推出成立義勇軍少年團的政策。不久童軍倫敦總會憲章的新規定,童軍必須是英籍人士,因此嚴重影響香港童軍的發展。1914年8月一戰爆發,聖若瑟書院第一團按例要把非英籍少年驅逐出,他們主要是華人和葡萄牙人,事前全團共有120人,事後只餘60人。

港英要增加兵力組織義勇軍少年團,童軍總會因而被解散,不少童軍轉為加入了義勇軍少年團。一戰期間部份童軍領袖赴歐參戰,影響童軍活動進行,也有不少在戰場犠牲。戰爭中英國有一名童軍傑克•康韋爾(John Travers/Jack Cornnwell1900-916),於15歲加入海軍,藍領家庭出身,某次作戰與全艦軍人一起殉國,獲維多利亞十字章(Bronze Cross),葬在倫敦莊園公園。英童軍因而有康韋爾章,各位童軍領奬時應反思康韋爾殉國只有16歲,是一位童兵這一問題按當時英國法例15歲要服兵役,今天標準則是惡法。

英國普利茅斯助理海童軍總監史超菲(P. Streatfeild在聖若瑟書院成立海童軍旅,英派軍青島,史超菲是駐港英海軍上校,在戰列艦勝利號服役,該艦於1914年7月載步兵去青島,史超菲要離港,海童軍活動因而停止。

一戰期間童軍没有完全取大型活動,1915年4月23日聖佐治日會操照樣舉行,有5個團出席。1916年5月帝國日大會操,8個制服單位出席,尚有一隊來自廣州嶺南書院的華人童軍,大會總共有150人名童出席。1916年1月皇仁書院(維多利亞英童學校Victoria College)成立香港第一隊女童子軍

 

戰時經濟

踏入二十世紀,香港大部份企業出現損,1912-1913年香港製冰廠純利,由近五萬元下跌至四萬多元,青洲英泥純利十二萬元下跌至十萬元,香港麻纜廠由純利十二萬五千元下跌至十二萬三千元,而黃埔造船廠則由虧損十萬元扭轉為利近二十萬元。

戰前英國恐沙俄從海路南下擴張勢力,處處提防,戰爭爆發後改變政策,在日本協助下,把物資和武器,以水路從香港運到海參崴,再轉用西伯利亞鐵路運往歐洲戰場,揮香港的中轉角色。

另一方面,戰爭下大部份英資船舶被軍方徵用,而遠東航運梗塞,影響香港商務,銀行擠提,物價飛漲。

奧匈帝國的洋行歇業,令英資少了競爭對手。中國的絲是製造戰略物資降落傘、照明彈和綑紮炸藥的主要材料之一,尚有以華北駱駝毛製成的軍用大衣英國暖(British Warm),這些都是怡和經營的貨物。

一戰令美抗大對華投資和貿易,商號增加了1.7倍。英法德對華貿易銳減。

在這些有和不利的因素下,一戰期間歐美工業衰退,歐美東來資本減少,華資乘抬頭。1913年香港較細華資造船廠有114家。全港大小船廠共造船59艘,十二萬噸重。

中國航運業中日資航運公司受惠,英資佔有率由1913年的26.5%下降至戰時的22.9%;日資則上升,由1913年的44.8%上升至戰時的56.8%;華資亦有增長,由1913年的11.4%上升至戰時的15.4%。

一戰初期航運有所影響,但主要戰區不在遠東,轉口貿易竟有增長,因德在遠東殖民地不多,駐軍有限。有戰鬥的地方時間也不長,日、朝和東南亞等没打使,因而航運活動仍活躍。據鄺智文的數據,1913-1918年間,政府收益從860萬港元急升至1,860萬港元見下表,稅收升幅達30%。主要是1914年實施了鴉片專賣,有力支持了英國的軍費開銷。戰後國際禁煙運動,港英財政主力來自改為賣地。

 

港英財政收支表﹙1910-1920)

單位:元

年份

收入

支出

盈餘

赤字

1910

6,960,861

6,907,113

53,748

--

1911

7,497,231

7,077,177

420,054

--

1912

8,180,694

7,202,553

978,141

--

1913

8,512,308

8,658,012

--

-145,704

1914

11,007,273

10,756,225

251,048

--

1915

11,786,106

15,149,267

--

-3,363,161

1916

13,833,387

11,079,915

2,753,472

--

1917

15,058,105

14,090,828

967,277

--

1918

18,665,248

16,252,172

2,413,076

--

1919

16,524,975

17,915,925

--

-1,390,950

1920

14,689,672

14,489,594

200,078

--

 

 

總結

貝登堡說:第一次大戰乃大恥辱,因為人又重回以原始的野蠻手段來解決爭端。

戰後香港經濟好轉,1921-1922年威爾斯親王出訪亞洲8個月,於1922年4月到港,10月回英,出訪了兩個月1920年港督司徒拔重組香港童軍運動,並全力推動。

童軍人數於1920年150人,1921年374人,1922年258人,1923年219人,1924年355人,1925年426人,1926年472人,1927年559人,1928年620人。

進仲920年代,香港工運也高漲,工運與童軍同在經濟環境好時發展蓬勃發展。

戰後香港經濟也受歐洲影響,物價高漲,社會動盪,1918年在惡性通貨膨脹下,體力勞動苦力者肆出搶米。1922年有機器工人大罷工,接着是1922年海員大罷工。

一戰是不是正義之戰,印度人有兩種互相矛盾的看法,聖雄甘地等不論是否正義,都支持英國以換取英給給予更多的自由和民主;另一意見則相反,支持德國以利爭取印度獨立,並藉機準備起義,且在香港鼓動印度人回國起義,這方面資料尚待進一步發掘。

因香港主要是華人社會,故大部分香港史都以華人為主,少有談及居港非華裔人士,而香港的戰爭與和平則有闡述這方面的故事,這書其他故事,龍少會繼續談論。

(完)

 

龍少爺

27.09.2023

 

若有興趣進一步研討交流,請發電郵到本人電郵地址: leungpolung@gmail.c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