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2日 星期日

1937年瑞興百貨事件




 

1937年瑞興百貨事件

 

1937年七七事變後,港人反日情緒高漲,11月5日晚8時,德輔道中瑞興百貨公司遭人貼上反日傳單,是日《華字日報》第弍張叁頁報道,瑞興被貼反對出售日貨傳單,誘來百餘人圍觀,警察巡經見狀驅散人群,衝鋒隊到場維持秩序,拘捕一名學生裝束者及一名小童。

11月7日的《華字日報》第壹張壹頁刊出瑞興的啟事,表示沒有採購日貨,並以「劣貨」來指日商品。瑞興在沒有人要求下自動出啟事,以平民憤。

唯恐天下不亂的日本記者山本實彥1885-1952說,有言論指瑞興得日本人的協助下開業,導致此事。

他又撒謊說目睹有人破壞玻璃櫉窗和日貨,《華字日報》的報道沒有這內容,整件事也不用亂來形容,可見山本實彥的無事生非行為。七七事變日人有意以找回失踪者挑起事端,山本實彥言論可再證日人有意製造事端。

山本實彥評論此事,指《華字日報》一方面刊出瑞興啟事,另一方面登載「煽動性」的反日新聞,鼓動群眾搗亂,簡直毫無道理和識見,是流氓行為,葬送社會公器。指《大公報》也有反日言論,但沒如此矛盾。批評港英對此默不作聲,不加以取締,是文明國的恥辱,虛偽的政治。

我們看《華字日報》頭條,副題尾句題〈日不改對華政策無議和餘地〉,內文說國民政府人員一致認為,言和者是漢奸。被指是煽動性文字是誇大了。

童年時在澳門聽長輩說抗日故事,覺得所有日本人都是間諜,後看一些香港抗日掌故也有此說法。看了陳湛頤編譯《日本人訪港見聞錄》,深覺果真如。

該書選輯了日本評論家大宅壯一1900-19701937年1月初訪港,回國於1938年發表的報道,很多內容都是與英軍的軍事有關,記下港口內軍艦,有一大段題為〈香港的軍事設施〉,指九廣鐵路把軍需品運去中國,在城門水塘近距離觀察修建醉酒灣防線

當時中日正戰爭中,大宅壯一記下所見的軍事情況作報道是合理的,但連結日軍攻港能迅速攻下醉酒灣防線城門段,難免令人聯想是否與他搜集的資料有關。有人以諜都來形容香港,大宅壯一訪澳門也記下很多軍事資料。

1940年訪港的《神戶新聞》特派員進藤悅夫更瘋狂,在報道中具體說,可用水雷封鎖鯉魚門水道。

我們且看同期反戰的鹿地亘1909-1982的訪港報道,沒有任何軍事內這時曾有日人因記下香港資料被港英驅逐,現看來不是港英的過渡敏感,是應有的及早預防。

 

有人到處寫反日字句。大宅壯一指港英對日有敵意。

 

(完)

 

少爺

24.09.2025

 

若有興趣進一步研討交流,請發電郵到本人電郵地址: leungpolung@gmail.c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