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德派的楊紫芝傳
前言
龍少自從看完記者江關生在《中共在香港》的附錄,有力指出陸恭蕙(Christine Loh Kung-wai,1956-?)的《地下陣線》Underground Front: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in Hong Kong的諸多錯誤,龍少這時在想,香港最高學府香港大學的出版社編輯這書時,可有認真看過原稿。陸恭蕙對中共史無知不奇,港大出版社內上下各編輯讓這書順利出版,是想藉出版知名人士的著作書來圖利,還是要以名人來加知名度,表面看來不是為讀者出版好書,提高港人的文化和知識,為社會留下真實的資料。
港人常說低處未見低,港大出版陳慕華(Moira Chan-Yeung,1933-2024)的《楊紫芝──無私奉獻的一生》,正是這低水平作品的延續。
陳慕華(Moira Chan-Yeung,1933-2024)著,陳慧敏(CHAN WAI MAN, AMANDA)譯:《楊紫芝──無私奉獻的一生》Rosie Young-A Lifetime of Selfless Service(香港:香港大學出版社, 2025,Hong Kong :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2024.),香港公共圖書館藏有中英文版,可外借。
籍貫
這書開首記述楊紫芝父親楊巽行去香港,但沒有直接說出他的籍貫,而同時描述孫中山離鄉,令人認為兩人應同是中山翠亨村人。龍少試在網上尋找她的籍貫資料,沒有隻字片語,是醫學上的個人私隱資料不能公開,還是國安上不能公開的資料,真令人丈八金剛摸不着頭腦。
著者在籍貫方面完全空白,但龍少憑讀中共史和孫中山傳所知,翠亨村姓楊的族人有四大寇之一楊鶴齡(1868-1934),中共派到香港發動省港大工的楊殷(1892-1929)。書中只說楊巽行世代書香。
楊巽行有5名子女,一家7口,子女入名校書。楊巽行先入讀皇仁,再上港大學生,學費不菲。
比較
陳慕華另有《林護──孫中山背後的香港建築商》Lam Woo : master builder, revolutionary, and philanthropist(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17),香港公共圖書館藏有,可外借。則內容豐富得多,第二章記載林護去澳洲,有充足的香港華工出洋資料,華人在澳洲的情況,有關澳洲的描述不少,讓讀者深入了解這林護的生活情況。
反觀《楊紫芝》第六章,談及教統會的《第六號報告書》(1996),不知為何不詳述其好壞各方面的影響。這一章談及梁錦松接任楊紫芝出任教統會主席,兩人經歷不同,卻沒有詳列出更多資料來比較兩人工作的優劣,和報告出台後收效的好或壞。
2018年時港大有一宗楊紫芝踼走李國事件,楊紫芝擠身港大校委會主席顧委會,這書為何著墨不多,是為了保持全書「歌德式」內容的純潔性嗎。
回說《林護》一書,把省港大罷工結束寫為1926年11月,這說法與一般1926年10月10日不同的,但著者卻沒有說出理據,是手誤嗎!編輯也没留意這一點,或可能不這歷,更懶得在網上查資料,早點回家吃晚飯睡大覺。《林護》一書又指1913年電車罷工,作者沒有提供資料來源,龍才找不到有關資料,存疑。
(完)
龍少爺
21.10.2025
若有興趣進一步研討交流,請發電郵到本人電郵地址: leungpolung@gmail.c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